- 11
- 评论
- 收藏
科技赋能养老,政协委员这样说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07 15:38
字号

在闵行“大零号湾”,一座占地1.3平方公里的养老科技产业园正悄然崛起。这里汇聚了50余家创新企业,从智能康复设备到远程医疗系统,从适老化家居到安全监测方案,一场以科技重塑养老方式的变革正在上海的土地上加速推进。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始终将养老作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持续优化升级养老服务。
养老也是市政协历年来关心关注的议题之一,十四届政协以来,共收到相关提案60余件,其中,农工党界别提出的《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独居老人居家养老质量的提案》,徐兵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机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与赵丽娟等港澳委员提出的《关于推动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等3件被列入2024年度重点提案。
科技的温度需要精准抵达最需要的地方。近年来,农工党界别委员调研发现,由于“独居无人做伴”“退休后无事可做”“参与合适的社区文化活动难”等原因,超过4成的老人在生活中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高学历、新观念的“新老人”群体对养老生活的需求已不只是满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渴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科技赋能养老,不仅要提升物质保障,更要抚慰心灵。
回应“孤独感”这一时代之问,农工党界别委员开出“智慧药方”:构建全市智慧文化养老地图与数字生态体系。 他们呼吁加快建立市、区、社区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平台,以数据中心与AI算力为引擎,让社区活动信息触手可及,文化资源精准匹配,助力老人跨越“参与难”的数字鸿沟。
市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高级资深专家林顺辉同样将目光投向颇具活力的老年群体。他认为,当前“随申办”养老服务平台虽内容日渐丰富,但对细分市场,尤其是活力老人多元需求的针对性仍显不足。应打造“一站式活力老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旅居养老、线上医疗、志愿服务、情感咨询等资源,让老人们轻松“一屏在手,服务全有”,真正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同时,针对养老机构信息不透明、选择难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汤嘉惠提出依托“随申办”构建数字化评价体系:通过统一管理标准、评定机制,并引入用户评价和满意度反馈,实现养老机构信息“全景式”公开。机构床位、医疗资源等动态更可“准实时查询”,让市民选得明白、住得安心。
科技赋能的核心在于提升老人生活品质与尊严。市政协委员、卓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赵丽娟强调,引入智能护理床、健康监测设备、安全系统等科技手段是让养老服务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关键路径。市政协委员、上海通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妹建议大力鼓励企业创新,开发适老、多功能产品,同时推动智慧养老基地建设与行业标准制定,让智能科技真正适配老年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养老离不开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应用。面对复杂、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以及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养老业务价值提升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为手段的全场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对此,市政协委员、上海体育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宇展望,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从初级的监控监测,迈向更智能的辅助、交流、陪伴与社交,在满足共性需求基础上,协同学界、产业界及老年用户,探索出基于AI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赋能养老迎来更广阔空间。市政协将持续聚焦这一重大课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助力“老有所养、所依、所乐、所安”的美好愿景在科技时代加速成为现实图景。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始终将养老作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持续优化升级养老服务。
养老也是市政协历年来关心关注的议题之一,十四届政协以来,共收到相关提案60余件,其中,农工党界别提出的《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独居老人居家养老质量的提案》,徐兵委员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机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与赵丽娟等港澳委员提出的《关于推动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等3件被列入2024年度重点提案。
科技的温度需要精准抵达最需要的地方。近年来,农工党界别委员调研发现,由于“独居无人做伴”“退休后无事可做”“参与合适的社区文化活动难”等原因,超过4成的老人在生活中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高学历、新观念的“新老人”群体对养老生活的需求已不只是满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渴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科技赋能养老,不仅要提升物质保障,更要抚慰心灵。
回应“孤独感”这一时代之问,农工党界别委员开出“智慧药方”:构建全市智慧文化养老地图与数字生态体系。 他们呼吁加快建立市、区、社区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平台,以数据中心与AI算力为引擎,让社区活动信息触手可及,文化资源精准匹配,助力老人跨越“参与难”的数字鸿沟。
市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高级资深专家林顺辉同样将目光投向颇具活力的老年群体。他认为,当前“随申办”养老服务平台虽内容日渐丰富,但对细分市场,尤其是活力老人多元需求的针对性仍显不足。应打造“一站式活力老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旅居养老、线上医疗、志愿服务、情感咨询等资源,让老人们轻松“一屏在手,服务全有”,真正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同时,针对养老机构信息不透明、选择难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汤嘉惠提出依托“随申办”构建数字化评价体系:通过统一管理标准、评定机制,并引入用户评价和满意度反馈,实现养老机构信息“全景式”公开。机构床位、医疗资源等动态更可“准实时查询”,让市民选得明白、住得安心。
科技赋能的核心在于提升老人生活品质与尊严。市政协委员、卓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赵丽娟强调,引入智能护理床、健康监测设备、安全系统等科技手段是让养老服务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关键路径。市政协委员、上海通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妹建议大力鼓励企业创新,开发适老、多功能产品,同时推动智慧养老基地建设与行业标准制定,让智能科技真正适配老年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养老离不开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应用。面对复杂、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以及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养老业务价值提升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为手段的全场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对此,市政协委员、上海体育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宇展望,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从初级的监控监测,迈向更智能的辅助、交流、陪伴与社交,在满足共性需求基础上,协同学界、产业界及老年用户,探索出基于AI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赋能养老迎来更广阔空间。市政协将持续聚焦这一重大课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助力“老有所养、所依、所乐、所安”的美好愿景在科技时代加速成为现实图景。
责任编辑:张希喆

- 1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