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吴瑞君: 育儿支持,配套措施需同步发力
2025-08-07 09:39
字号


吴瑞君坦言,生育意愿的提升是一项需要多维度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在经济成本之外,职业发展通道是否畅通、托育服务网络是否健全、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均衡等非经济因素,同样深刻影响着每个家庭在生育决策时的权衡与选择。
在她看来,直接发放经济补贴固然是提升生育意愿的有效途径,但要实现生育率的实质性提升,还需在医疗、住房、家庭支持及文化观念等多方面联动发力,构建与育儿补贴衔接的全方位支持政策。
具体到各领域,吴瑞君建议:医疗方面,可优化孕期保健、产后康复等服务,降低生育医疗成本与风险;住房方面,可通过购房优惠、租房补贴等方式,缓解多子女家庭的住房压力;家庭支持方面,需细化带薪产假与育儿假制度,同时推动社区建立“15分钟育儿服务圈”。
“我国育儿补贴制度具有同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特点,同时在补贴标准设定上为不同地区预留了灵活调整的空间。”吴瑞君建议,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需立足多层次协同:在国家统一框架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各地应结合自身需求特点,将经济补助与普惠托育、生育假期、弹性工作制等措施深度配套;通过经济激励与服务供给的互补支撑,形成灵活适配的施策模式,让政策组合既保持整体协同性,又能精准回应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还应建立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核心指标定期核算补贴标准,从而有效避免补贴力度随时间推移出现“缩水”现象。
她进一步提出,要真正消除生育后顾之忧,还须配套完善教育等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区域,增加师资配置,优化生师比结构;在人口持续减少区域,防止师资人才流失,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为生育创造更宽松的教育环境。
“鼓励生育不只是解决经济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营造出尊重生育行为、包容养育过程的文化氛围,让政策所蕴含的善意能够变成公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吴瑞君说,当生育的价值被看见、养育的辛劳被体谅,才更有可能让敢生育、愿生育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谷钦慧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