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评论
  • 收藏
聚焦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委员助力破解生育难题
政协联线记者 张岩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07 15:36 字号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对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项普惠性政策预计惠及2000多万婴幼儿,直接缓解家庭养育压力。
“如何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一直是本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聚焦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委员们提交了一系列提案,建议推动生育支持政策从单一补贴转向经济补贴、托育服务、住房保障、职场支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体系。
高昂的养育成本,是当前育龄人群最担忧的问题之一。《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数据显示,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年满18岁,全国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元,是人均GDP的6.3倍,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这一数字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市政协委员李铭在提案中呼吁“适度提高生育医疗费补贴,探索建立生育补贴制度。”
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是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需要,也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更好释放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当然之举。“青年人不愿意生或不愿意多生的原因之一是养育成本太高,现有的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不大,激励作用不明显。”市政协委员周平红建议,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宣传适龄生产的知识,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政策,及时建立养育补贴,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市政协委员翁文磊建议,在3岁以上子女学前教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0—3岁的托育费纳入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仅靠经济补贴远还不足以扭转低生育率困局。在上海市妇联及市政协委员何向莲等委员提交的提案中,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令人眼前一亮:从税收改革切入,以家庭为单位评估抚养负担并实施家庭计税,减轻多孩家庭的经济压力;在托育服务端,持续推进普惠托育点建设,聚集社会力量开办全年无休的婴幼儿托管机构;在职场公平领域,呼吁加大对侵权企业的处罚,并通过设立“夫妻共用育儿假”让男性更多承担起育儿责任。同时,推广“生育友好岗”,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弹性工作模式。
徐涵明、林宇、苏香玫等市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与之形成呼应。提案提出增设二孩、三孩奖励性产假,推行弹性工作制,并鼓励社区免费提供托育服务。在住房这一上海家庭的核心压力源上,关注多胎家庭的住房改善、置换需求,增大在限购、首付比例、契税减免等方面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提案建议已在本市落地。如,“生育友好岗”试点,通过弹性工时、灵活办公等模式,让4000多名父母得以兼顾育儿与职业发展。今年更将出台产假社保补贴政策,用人单位为休产假女职工缴纳的社保费用可获得50%补贴,持续6个月。
“育儿补贴只是起点,而非终点。”不少委员认为,育儿补贴应成为撬动系统性改革的支点,而非孤立措施。据悉,随着国务院《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落地,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将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生育支持体系又添一块关键拼图。
当托育服务覆盖社区、弹性工作成为常态、住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青年女性面临的“就业—生育”双重压力才能真正缓解。政协委员们的提案正从纸面走向现实。
责任编辑:张岩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