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提案故事|上海吸引全球目光,海派文化大有可为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11-26 17:36
字号
第一提案人:黄罗维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
提案名:关于发挥海派文化资源在促进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积极作用的提案
11月11日,在老市府大楼,国际艺术大展“达利×老市府:启程”揭幕。置身于这座百年优秀历史建筑,参观者会感到“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上海的海派文化呼应、交融”,令人心醉神迷。每天,成百上千海内外游客前来排队打卡。
这波“泼天流量”印证了黄罗维的提案观点:上海吸引全球目光,海派文化大有可为。
挖掘历史建筑内涵吸引游客近悦远来
黄罗维今年年初提交的这件提案,源于上海扩大对外交往“朋友圈”。
2024年,市侨联聚焦“提升外籍人士入境便利化”开展调研。黄罗维作为市政协侨联界别委员,全程参与其中。他一直在思考:上海吸引世界友人,除了入境便利化、支付便利化、出行便利化外,还能做哪些文章?
12月11日,在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市政协港澳台侨委举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座谈会。一名外文媒体工作者说,上海众多优秀历史建筑既有“颜值”,又有“故事”,对外国游客很有吸引力。如能好好挖掘、推介,便能让更多外国游客“近悦远来”。
这个“金点子”,让黄罗维精神一振。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是海派文化重要载体,连续八年建言海派文化的他意识到:对于上海扩大全球“朋友圈”,海派文化能发挥很多作用。那一刻,他有了写提案的想法。
之后,黄罗维深入“海归”群体调研。他了解到:许多外国人才来上海,不仅是冲着这里的现代化,更是冲着这里的开放和包容,这恰恰是海派文化的特征。他认识到:推动上海对外交往“走出去”“请进来”,文化资源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应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免签政策牵手海派文化擦出无限火花
自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政策后,上海街头韩国游客数量猛增。1月中旬,武康大楼周边路口,“梳着刘海、身着大衣”的韩国游客随处可见。此刻,黄罗维也完成了提案初稿。
“除了武康大楼外,值得外国友人去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中,由黄罗维牵头,7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上海更好发挥海派文化资源的作用,促进城市开放、展示城市形象,进而提振旅游消费、促进国际投资、吸引国际人才。
在委员们看来,随着中国免签国家数量不断增加,入境旅游将持续火热。上海应推动更多文旅产品和海派文化融合,并加强数字化传播推广,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国际吸引力。
“海派文化是上海的亮丽名片,能引起海外人士的共鸣。”提案承办单位市文旅局称,将继续加强海派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进一步发挥海派文化资源在促进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当免签政策牵手海派文化,总能擦出无限火花。今年以来,一波波境外旅客的涌入,让上海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旅行目的地。当人们漫步于黄浦江畔的外滩,欣赏万国建筑博览群的雄伟,当人们流连于梧桐光影下的衡复风貌区,品味各种“爱情神话”的浪漫,上海将在海内外文化共鸣的热潮中,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提案名:关于发挥海派文化资源在促进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积极作用的提案
11月11日,在老市府大楼,国际艺术大展“达利×老市府:启程”揭幕。置身于这座百年优秀历史建筑,参观者会感到“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上海的海派文化呼应、交融”,令人心醉神迷。每天,成百上千海内外游客前来排队打卡。
这波“泼天流量”印证了黄罗维的提案观点:上海吸引全球目光,海派文化大有可为。
挖掘历史建筑内涵吸引游客近悦远来
黄罗维今年年初提交的这件提案,源于上海扩大对外交往“朋友圈”。
2024年,市侨联聚焦“提升外籍人士入境便利化”开展调研。黄罗维作为市政协侨联界别委员,全程参与其中。他一直在思考:上海吸引世界友人,除了入境便利化、支付便利化、出行便利化外,还能做哪些文章?
12月11日,在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市政协港澳台侨委举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座谈会。一名外文媒体工作者说,上海众多优秀历史建筑既有“颜值”,又有“故事”,对外国游客很有吸引力。如能好好挖掘、推介,便能让更多外国游客“近悦远来”。
这个“金点子”,让黄罗维精神一振。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是海派文化重要载体,连续八年建言海派文化的他意识到:对于上海扩大全球“朋友圈”,海派文化能发挥很多作用。那一刻,他有了写提案的想法。
之后,黄罗维深入“海归”群体调研。他了解到:许多外国人才来上海,不仅是冲着这里的现代化,更是冲着这里的开放和包容,这恰恰是海派文化的特征。他认识到:推动上海对外交往“走出去”“请进来”,文化资源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应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免签政策牵手海派文化擦出无限火花
自中国对韩国实施免签政策后,上海街头韩国游客数量猛增。1月中旬,武康大楼周边路口,“梳着刘海、身着大衣”的韩国游客随处可见。此刻,黄罗维也完成了提案初稿。
“除了武康大楼外,值得外国友人去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中,由黄罗维牵头,7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上海更好发挥海派文化资源的作用,促进城市开放、展示城市形象,进而提振旅游消费、促进国际投资、吸引国际人才。
在委员们看来,随着中国免签国家数量不断增加,入境旅游将持续火热。上海应推动更多文旅产品和海派文化融合,并加强数字化传播推广,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国际吸引力。
“海派文化是上海的亮丽名片,能引起海外人士的共鸣。”提案承办单位市文旅局称,将继续加强海派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进一步发挥海派文化资源在促进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当免签政策牵手海派文化,总能擦出无限火花。今年以来,一波波境外旅客的涌入,让上海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旅行目的地。当人们漫步于黄浦江畔的外滩,欣赏万国建筑博览群的雄伟,当人们流连于梧桐光影下的衡复风貌区,品味各种“爱情神话”的浪漫,上海将在海内外文化共鸣的热潮中,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责任编辑:李若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 1
- 评论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