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钩沉|冰心与梁家
李传玺/人民政协报  
2025-11-26 09:24 字号
冰心与林徽因(后)合影

冰心与林徽因(后)合影

 读者普遍认为,冰心在写了《我们太太的客厅》后,与梁思成家互不来往了。其实后来还是来往的,甚至梁家在冰心心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冰心也是惦念着梁家的。
一张野餐聚会的照片
在美国留学时,林徽因和冰心拍摄过一张照片。照片应该拍摄于暑假期间的野餐聚会,草地上放着椅子,椅子上摆着砧板,边缘一个瓷盘,冰心围着白围裙,拿着菜刀正在专心切菜,可能由于拍照的人告诉她拍照,这才抬起头,林徽因穿着白上衣猫着腰半蹲在身后,好像要与冰心合影这才跑进了镜头——笔者一直认为这张照片就是喜欢摄影的梁思成拍的。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冰心与梁思成、林徽因三人的关系应该说是友好的。
冰心此时还弄来了一副梁启超给她写的对联。这对联是她自己集的龚自珍的诗句。她晚年回忆说:“我在中学时代,也有一阵子沉迷于集龚,龚定庵先生学问渊博,他的文章有许多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他的诗词,我还可以领会一二。最妙的是,光是他的《己亥杂诗》,已有三百十五首,那就是有了一千二百四十句七言句,再加上其他诗词,数目就更多。这就如同我手边有好几百块五色缤纷大大小小的积木,可以堆成小巧玲珑的亭台,也可以搭成七宝庄严的楼阁。”
晚年的冰心还记得一首:
偶赋凌云偶倦飞,一灯慧命续如丝。
百年心绪归平淡,暮气颓唐不自知。
风云材略已消磨,其奈尊前百感何。
吟到恩仇心事涌,侧身天地我蹉跎。
光影犹存急网罗,江湖侠骨恐无多。
夕阳忽下中原去,红豆年年掷逝波。
不容水部赋清愁,大宙南东久寂寥。
且莫空山听雨去,四厢花影怒于潮。
1988年孙立人在台湾自由后,和冰心恢复了联系,临去世前居然还记得“婉莹嫂”10月5日的生日,并给她发来贺信。得知孙立人去世后,冰心于1991年2月20日写了悼念文章《悼念孙立人将军》,结尾就用“风云”后面四句,愤然概括孙立人后40年的遭遇。
她还说,每有集句,“读来顺口,看来顺理”,都随时写出来寄给“小长辈”看,比如“小舅舅”杨子玉,“老表兄”刘放园(冰心母亲表侄)。“他们只比我大十七八岁,以博一笑”。1924年,冰心集了一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立即从美国寄回给刘放园,请他写成对联。没承想,刘放园将此集句拿给了梁启超,请梁启超写了出来。从此看,当时梁、谢两家关系还是可以的,梁启超对小辈的请求也都不加拒绝给予满足。当冰心得知此消息后,喜出望外,晚年还感叹:“那时我还不认识梁先生。”之后,冰心一直把此联当作宝贝。“这副对联,我一直挂在我的案头或床头,从北京到重庆到日本又回到北京”。
1928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回国,然后去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1929年,梁启超病逝。1931年秋,梁思成、林徽因接受中国营造学社邀请回到北平,将家安在了北总布胡同三号。
两家关系慢慢恢复
冰心1926年夏天毕业回国,1929年6月15日同吴文藻结婚,两人都在燕京大学任教。按理说,有两家传统关系,有留美交往前缘,此时,更应该频繁往来。没想到,冰心1933年9月发表了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虽然后来她说是写陆小曼的,但自打小说面世起,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讽刺林徽因与她的“文化沙龙”。林徽因当然也这么认为,因此两个小家的关系中断。
从那时起到林徽因1955年4月1日病逝,在林徽因那儿,除了1940年冬,她给费慰梅信中说到“Ice Heart”接受其美国校友宋美龄邀请前往重庆,担任宋领导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事业组组长,用军用汽车运送家中用品外,再也看不到冰心的影子。
但两家的关系在林徽因去世后,又慢慢得到了恢复。
看冰心1961年底的日记。1961年12月15日到31日,应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邀请,冰心、赵朴初、周立波等人前往湛江农场参观采访。冰心15日出发,当天到广州,等17日赵朴初到达后,于19日一起飞赴湛江,住霞山海滨招待所。当听说中国建筑学会此时在湛江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梁思成也来参会,虽然他们住在海员俱乐部华侨大厦,两个团组不住在同一宾馆,冰心还是主动去见梁思成。
21日日记写道:“午后,车出大门,在木麻黄树下沿大道走到桥边,看见渔妇捞取蛤等。遇赵斌驱车来,即同赴海员俱乐部华侨大厦,访梁思成,未遇。”可能这次看望时,冰心留了话,约梁思成来见他。24日日记写道:“晚饭后,洗脚,后出来等梁思成,未来,与朴初谈,看见月上。”
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导,此次会议梁思成当选为副理事长,会议期间,他肯定很忙。此次未能前来,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但得知冰心来了,24日晚没能来,25日晚上梁思成拉着陈植一块儿来了。没承想,当晚,湛江市委宴请他们作家,饭后又同到市委大礼堂观看武汉杂技团表演,直到10时才回,“看见思成、陈植留字”。可能心想,晚上作家活动多,不容易见着,那就改到下午吧,26日下午,梁思成和陈植又来了一次,又没想到,当天上午湛江组织作家们参观堵海工程,可能走累了,整个下午冰心都在睡觉,梁思成和陈植来了,看冰心在休息,也就没再打扰喊醒她,“下午小息,梁、陈来访,因睡未晤。”27日,北京来电要冰心回去参加亚非会议,于是冰心提前赶回北京。
虽然此次两人在湛江未能相见,但通过冰心日记可以看出,两家或者两人还是恢复了来往。再透过冰心日记里对梁思成的称呼,那么亲和和随意,完全没有礼节性往来的虚饰。
“欢快地‘了’了一桩大事”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文革”结束后,遭受磨难的老一辈学人又都开始来往。1981年6月6日,“下午同文藻、小妹、钢钢到Freddie(生物学家江先群,遗传学家李汝祺夫人)处。看了陈意(家政学家,陈植妹妹)夫妇及善善。Freddie不太好,思庄也不太好。”思庄即梁思庄,梁思成妹妹,图书馆学家,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看来那天冰心和吴文藻也看望了梁思庄。
“文革”结束后,虽然年事已高,1980年6月先患脑血栓后遭骨折,但冰心还是坚持创作,并迎来了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刘放园表兄请梁启超1925年给她书写了联句,那年是农历乙丑年,1985年,正好一个甲子,又是一个乙丑年,冰心仍然记得梁启超书写联句之事,3月22日早晨,以《从联句又想到集句》一文专门回忆此事。“如今这一副对联,依旧挂在我的小客厅的墙上,朋友们来看了,都很欣赏。不容易啊,那是六十年前的‘乙丑’写的,今年又是‘乙丑’。”
冰心说:“我一生没有财产,最宝贵的就是前辈先生和中外朋友们赠我的他们的字画和著作。”1985年,由巴金倡议建设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冰心决定先把字画捐给该馆,“将来我书架上的书,凡是有上下款的全都捐给他们”。
当舒乙带着几个年轻人开着辆面包车过来将这批字画“托”走时,冰心说:“我忽然觉得欢快地‘了’了一桩大事,心里踏实得多了。”但 “任公前辈替我写的‘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一副对联”没捐,仍挂在客厅墙上。
足见此联在冰心心目中的分量。
(作者系安徽文史馆馆员)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