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钩沉|梁思成求学清华
窦忠如/人民政协报  
2025-11-19 13:57 字号
▲1922年梁思成(后排右五)在清华大学与该校美术社成员、教师合影。

▲1922年梁思成(后排右五)在清华大学与该校美术社成员、教师合影。

在清华求学的8年期间,梁思成拥有很多荣誉性头衔和实际职务:“最有才华的小美术家”“首屈一指的小音乐家”“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和“跳高王子”,以及“美术编辑”“管乐队队长”“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中坚分子等,这些无疑表明梁思成在许多方面与其父亲梁启超“兴趣甚多”的性格极为相似。
那么,梁思成在清华学堂的8年中,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情形呢?他的同学和学生,以及他自己是如何回忆的?
“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
梁思成在清华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学、建筑大师陈植先生曾回忆:“在清华的8年中,思成兄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善于钢笔画,构思简洁,用笔潇洒。曾在清华年报(1922~1923)任美术编辑,酷爱音乐,与其弟思永及黄自等四五人向张霭贞女士学钢琴,他还向菲律宾人范鲁索学小提琴。在课余孜孜不倦地学奏两种乐器是相当艰苦的,他却引以为乐。约在1918年,清华成立管乐队,由荷兰人海门斯指挥,1919年思成兄任队长,他吹第一小号,亦擅长短笛……”这是陈植先生在梁思成诞辰85周年时的回忆。
当时在清华园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经常能够见到这样一种情景:梁思成不是身着笔挺而新潮别致的乐队制服,在校园里精神抖擞地带领一帮同学操练当时还很鲜见的西洋乐器,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音乐,就是他独自一人在小树下神情专注地临摹写生。
每逢周末或假期,梁思成和梁思永兄弟俩还会把乐器带回家里练习演奏,那美妙而悠扬的乐曲声常常赢得家人的欢笑和掌声。而这时,眼馋的弟妹们也会缠着要求吹奏一番,那强弱高低而又断断续续的噪音同样赢来大家的欢笑,虽然往往是哄堂大笑,但全家人那种欢乐与幸福还是让人能够强烈地感受得到。
另外,梁思成不仅擅长钢琴、小提琴、小号和短笛等乐器的演吹奏,还能在合唱团中担任低音与中音两个声部的演唱。这也就是同学们评价“他是一位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的缘故吧。
“美术编辑”
对于钢笔绘画,梁思成是进入清华园后才接触到,但并不妨碍他对它一见钟情式的喜爱,以及迅速在这方面展露出过人的悟性和才华。
作为清华艺术社的社员,梁思成练就了一手潇洒的素描绝活,因此而担任1922年至1923年清华校刊《清华人》的美术编辑。在担任校刊美术编辑期间,梁思成学习创作了大量的封面图、栏头画、插图及写生画和速写等美术作品,甚至对漫画也表现出浓厚兴趣。至今还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室里的这些校刊,有幸得见者都对那绘制精美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啧啧赞叹。
梁思成对于美术的特别痴爱,不仅表现在为校刊绘制一些用笔简洁而构图别致的钢笔画上,他对于水墨画也同样有着深厚的功底和不俗的审美情趣。例如,人们今天常见的那张颐和园中谐趣园的水彩画,就曾在诸多书刊中频频被采用。正是因为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梁思成一生从事建筑事业的苦乐选择。
“跳高王子”
除了爱好音乐和美术外,小时候脚有残疾的梁思成对体育运动也十分热衷,在清华园里还是有名的运动健将呢。对此,梁思成当年的体育教师、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教授,晚年时还清楚地记得这位弟子:“中国学生在国外念书都是好样的……体育方面也不能落后。像施嘉炀、梁思成等,体育都是很好的。梁思成能爬高,爬绳爬得很好,后来到了美国,因为运动伤了腰,以后又得了病身体才坏下来的。”
正如马约翰教授所说,梁思成在体育方面很出色,曾在全校运动会上获得过跳高冠军。对此,梁思成自己也很乐意回忆:“别看我现在又驼又瘸,可是当年还是马约翰先生的好学生,有名的足球健将,在全校运动会上得过跳高第一名,单双杠和爬绳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
梁思成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夸耀“好汉的当年勇”,他是想说:“当年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搞野外调查?在学校中单双杠和爬绳的训练,使我后来在测绘古建筑时,爬梁上柱攀登自如。”当然,爱好体育的梁思成因此拥有健壮的体魄,这使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坚持野外调查古建筑工作,从而取得令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同时也使他在生活重压和疾病考验中扛了过来。
梁思成这种健康而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无形中培养了他积极乐观又敢于进取的精神和性格。
被车祸改变的人生
在清华学堂的8年里,精力充沛的梁思成显然不愿意成为一个“书呆子”,学习之余充分发展自己的广泛兴趣,并像当时所有热血青年一样对时局非常关注。关于这一点,应该说他是完全继承和延续了父亲梁启超积极参与政治的意识和热情。正是因为梁思成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热情和关注,竟然意外地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车祸,导致他一生的命运都为此而改变。
1923年5月7日,已经从清华毕业的梁思成正在家中准备前往美国留学。这时,他得到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将在这一天到天安门前举行集会的消息,以纪念8年前的“国耻日”。作为“五四运动”中清华学堂“爱国十人团”的中坚分子,梁思成自然要参加这一集会活动。
于是,梁思成骑上一年前他到菲律宾时姐姐梁思顺赠送的戴维逊牌摩托车,带着弟弟梁思永追赶游行队伍而去。当他驾驶摩托车行驶到南长街口进入主道时,一辆疾驰而来的大轿车直撞过来,梁思成兄弟俩躲闪不及被当场撞翻。
面对这起严重车祸,肇事者没有下车进行救护,竟然只是从车窗里扔出一张名片留给前来处理事故的警察,便驾车绝尘而去。
难怪肇事者如此嚣张,因为他是政府高官——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金永炎。不过,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金永炎不得不出面表示道歉,并承担梁思成兄弟俩全部治疗费用。但是,梁启超的夫人李惠仙并未就此罢休,她强烈要求惩办肇事者,母亲心疼儿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当然她的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
不得已,北洋政府只好将肇事责任推给“替死鬼”车夫,总统也出面替下属向梁家道歉,从而了结了这场在首都闹得沸沸扬扬的车祸。
车祸结束了,但留给梁思成的伤痛才刚开始,因为这种伤痛伴随了他一生。在梁氏兄弟被送往医院检查诊断后,弟弟梁思永诊断为皮外伤,住院一个星期便可出院,而当时对梁思成的诊断也是轻伤,并声明不需手术治疗。
不过,这个错误诊断耽误了治疗,因为那时他不仅脊椎受到严重损伤,右腿也是复合性股骨骨折。随后,从5月7日出车祸到月底,梁思成不得不先后接受三次手术治疗,但腿骨依然没有接好,致使他的右腿始终比左腿短了一厘米。
出院后的梁思成,虽然像父亲梁启超所说能够“和正常人一样走路”,但脊椎受伤所留下的病痛折磨了梁思成一生,使他在外出调查古建筑过程中吃尽了苦头。
[本文原文收录于《百年巨匠:梁思成》(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原文较长,本报编辑时有删节。作者曾出版专著《梁思成传》《奇士王世襄》(2014年度中国好书奖)等50余部]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