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上海松江区小昆山镇“板凳议事厅”里故事多:“坐”到一起,才能“做”到一起
通讯员潘良蕾、记者顾意亮/人民政协报  
2025-09-15 09:17 字号
《 人民政协报 》 ( 2025年09月15日 第 10 版)

《 人民政协报 》 ( 2025年09月15日 第 10 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松江区委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工作要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在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中深化推进基层治理,日前,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召开了一场网格板凳议事会。
会上,小昆山镇党委副书记、第一综合网格长李桂宝表示,下一步,小昆山镇将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模式,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网格”并非新鲜词,“板凳议事会”倒是有点新意。
“板凳议事会”出自“板凳议事厅”。在小昆山镇,作为政协委员的履职末梢“板凳议事厅”颇有名气。家住小昆山镇大港片区的居民张阿婆、王师傅等是“议事厅”的常客,和区政协委员“面对面”颇为熟稔:“生了病不能直接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乘公交车要转几个站。”张阿婆直言大港地区老年人看病不方便;王师傅是外来务工人员,厂里让他拉一份社保清单,等他下班后赶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那里也下班了;大港居委会的一名干部在落座板凳后说,“管理职能方面有些不清楚的地方,导致实际操作中常存在模糊地带。”……
“‘板凳议事厅’是小昆山镇在原有社区治理机制上,嫁接政协委员资源的机制创新。”李桂宝如此阐释。
搬来几张“板凳”,就能成为一个“议事厅”。群众哪里有需求,“板凳议事厅”就流动到哪里,力求问题在一线发现、协商和解决。
小昆山镇翔昆苑居民区业委会主任史木方没有想到,困扰业主们多时的一个问题,竟能靠着几张小小的“板凳”,很快得到解决。
此前,一些业主向史木方反映:夜里经常被楼下传来的噪音惊醒。仔细搜寻后,他们发现噪音来自驶过小区地下车库入口坡道条状水泥面的车辆。
在小区楼道的“板凳议事厅”里,史木方把这个困扰随口告诉了前来了解民情民意的胡海峰等区政协委员。“我们的‘板凳议事厅’,就是帮居民们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胡海峰委员说,居民们的困扰,正是“板凳议事厅”要关注的问题。
根据史木方的反映,委员们发挥协商作用,联系相关单位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车库出入口坡道改造工程随即启动。原来的齿条状水泥面层被凿除,翻建的坡道防滑面层采用无噪声石英石防滑涂层,并安装了减速带。这样既能防滑降噪,又能起到减少汽车轮胎与坡道面层间摩擦损耗的作用。
“一次改造,多处受益”,居民们拍手叫好。“家门口的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政协委员让我们感觉很安心!”史木方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翔昆苑居民区,这样由下而上解决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围绕居民普遍反映的电瓶车上楼安全隐患,“板凳议事厅”里召开“为民协商”议事会,最终协商通过梯控方案,协调各部门,在3个新小区安装了电梯智能控制设备,总计完成189个楼道的梯控设备安装;了解到居民们普遍有健康咨询的需求后,“板凳议事厅”里开展“委员进社区”活动;发现社区独居老人和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的问题后,通过“板凳议事厅”协调“两新”组织企业参与各类社区志愿活动……
在小昆山镇平复苑社区,“板凳议事厅”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社区在原有的社区楼组长队伍基础上,引入更多的社区能人、达人和热心人,扩大志愿队伍力量覆盖,以“微领袖”为带头人召开楼道议事会,收集社区痛点难点问题,把“问题清单”在“板凳议事厅”里公开。
例如,针对沿街商铺外排烟囱反光严重问题,居委会在现场核查后立即协调商铺餐饮店,并联系物业公司将反光烟囱用隔音棉等材料进行包裹,解决了反光问题对临近居民的影响。
社区在“贴心小板凳”“暖心小板凳”“法治小板凳”等特色阵地的基础上,再次优化升级,增设了专门面向青年和新就业群体的“板凳课堂”,开展了“青年共议事 平复向阳行”主题活动,就“青年如何拓宽社交圈”“垃圾分类治理难”“如何激发青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等问题共商共议,汇集青年智慧和创意。
“板凳议事厅”聚焦新兴领域全覆盖工作,结合新就业群体的服务需求,打造“平复暖心驿站”、成立“青年议事厅”、制定“三项服务清单”,为青年人和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交友共建等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累了可歇脚、诉求有渠道、困难能协调”的社区温度。
社区在“板凳议事厅”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形成“民意收集—协商议事—整改落实”的阶梯式工作法。针对地下空间“僵尸车”整治难问题,“板凳议事厅”里镇社区办、城运中心、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将问题需求提交“圆桌会”开展协商共议,最终以“旧车换物”及消防安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共清除“僵尸车”80余辆。
有居民提出:“社区部分残疾人对专用电动车的充电需求怎么解决?”经过“板凳议事厅”里的意见征询、“板凳议事厅”外的实地选址等流程,最终确定在小区南北片区各设置一处集中充电点位,共安装充电桩10个,目前已投入使用,解决了特殊人群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新时代多样化社会需求对传统社区治理模式提出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对优化社区治理方式和手段的需求尤为迫切。”参加“板凳议事厅”活动的政协委员们如是说。
小昆山镇有个玉昆小区,是动迁安置房小区。由于历史原因、部门变迁、政策更新、成因复杂等,玉昆小区小产证办理迟迟未启动,成为当地群众关切的热点民生问题,也是镇党委、政府始终关心的问题。
为破解动迁安置小区内治理难题,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协商,只有先“坐”到一起,才能“做”到一起。“议事厅”里,对玉昆小区安置房建设的前因后果、大产证办理、小区现状,以及小产证办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作全面梳理摸排。
在“板凳议事厅”里形成的协商成果的基础上,区政协委员们提交了《关于协商推进玉昆小区分户小产证办理的提案》。两个月后,镇党委、政府成立玉昆小产证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同时成立工作专班,由分管副镇长负责,牵头抓落实。
在小昆山镇,老百姓说:“板凳”好比“连心桥”,“议事厅”里听到的是心声,凝聚的是人心。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