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案例|普陀区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助推暨南大学百年文脉焕发新生
政协联线通讯员 于超群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27 15:09 字号
百年侨校的文脉,如何在普陀区最年轻的街道焕发新生?这个疑问,既承载着万里居民对文化滋养的期待,也凝结着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委员们的深层思考。
作为兼具教育资源禀赋与多元人口结构的街区,普陀区万里街道敏锐捕捉到暨南大学——这座百年侨校所蕴含的历史积淀、红色基因与侨校文化的独特价值。如何让这份文化瑰宝突破校园围墙、融入社区肌理、浸润校园沃土、激活园区势能,成为提升街区人文内涵与风貌品质的关键命题?今年,万里委员工作站以协商为笔、以实干为墨,书写“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生动答卷。
暨南文脉:从旧址到街区的精神传承位于万里街道的暨南大学科学馆旧址

位于万里街道的暨南大学科学馆旧址

位于万里街道交通路3965号的暨南大学科学馆旧址,是这所百年华侨学府1923年迁沪后的核心遗存、历史见证。这座中西合璧的三层砖混建筑,曾见证理学院师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历程——物理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热带生物标本,与鲁迅、蔡元培等大师的讲学声交织,镌刻下民国高等教育的辉煌。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科学馆西侧山墙遭日军轰炸,而师生抢救仪器、藏书于防空洞的壮举,更写下“学术守土”的坚韧篇章。
2022年,这座上海现存结构最复杂的单体砖混建筑完成保护性平移,以260米的新生之旅续写文脉传奇。屹立万里公园的国立暨南大学纪念碑,是百年侨校的精神图腾。2006年暨大百年华诞之际,镌刻“忠信笃敬”校训的石碑落成,既铭记建校初期“声教讫于四海”的使命,更见证真如办学时期“五院建制”的辉煌——文学院以《暨南大学丛书》奠定学术根基,理学院凭借物理化学实验室跻身国内前列,法学院在陈云同志指导下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更让红色基因深植校园。
如今,纪念碑与科学馆旧址共同构成万里街道文化地标,成为市民追溯历史、感悟家国情怀的“立体史书”。校训“忠信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以“忠诚以立身、诚信以处世、专注以治学、敬重以待人”为内核,既是暨南人百年坚守的精神密码,更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的行动指南。
从恽代英播撒革命火种,到“童行万里”小小讲解员在纪念碑前讲述校史;从科学馆旧址保护,到统战人士以“最后一课”书香政协读书会创新传承侨校文化,这份跨越世纪的精神传承,正通过政协搭建的“校地合作”平台,转化为传承历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凝聚社区文化共识的鲜活实践。
委员声音:协商民主赋能文化传承围绕暨南大学文化赋能万里街道发展,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举行专题协商会议

围绕暨南大学文化赋能万里街道发展,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举行专题协商会议

5月20日,在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专题协商会议上,委员围绕如何进一步保护、传承、用活暨南大学文化赋能万里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沪西清真寺住持阿訇赵天昆委员建议:建议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研学路线,高效联动暨大旧址与普陀区其他红色资源,如顾正红纪念馆、上海纺织博物馆、十九路军抗日遗址等,打造独具普陀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制定citywalk、cityride资源地图,设置文化打卡点,增强学生、居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来自晋元附校、万里城实验学校的代表立足属地发展,结合历史文化的教育传承作交流发言。区政协委员、上音附中安师实验中学课程发展部主任杜蕾建议:搭建数字化资源库,将校史讲座、侨胞故事转化为属地学校共享资源。
委员工作站依托“市—区—街道—多元主体”四级联动机制,在市委统战部的战略支持下,在区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发挥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听民声、办实事作用,协调辖区学校、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形成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的完整链条,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精准对接,为旧址保护注入持久动力。
区政协委员、上海凯睿公益总干事杨飞在协商中建议,设立专项保护资金,推进旧址修缮与历史博物馆建设,是文化活化的前提。
区政协委员、上海纺织博物馆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赵莉君提出,传承暨南大学历史文脉是赋能万里地区发展的精神根基,深度挖掘校史中的华侨爱国故事等精神财富,建议依托打造校史主题展馆、开发文化演艺作品等,进一步塑造区域精神标识,激活文化产业。并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校史资源,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整合万里文旅、产业资源,形成“文化+数字+产业”融合模式,推动数字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升级公共服务。
典型案例:从协商到实效的闭环路径政协委员视察暨南大学周边街区

政协委员视察暨南大学周边街区

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对标先进、联动资源,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对比等,学习上海渔阳里、宋庆龄故居等红色文化传承等先进经验,联动暨南大学本部、暨南大学上海校友会、晋元高级中学发挥教育与校友资源优势,通过“保护—活化—赋能”三位一体的有效落实,推动暨南大学历史文化传承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
街道“推动文化赋能风貌提升”理念落地,打造“暨忆”街区文化长廊、比邻红色文化驿站等空间阵地,推动以文润城、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街道持续推进“暨大精神·薪火相传”“寻迹暨南·红色行走”“百年校史·社区共治”三大主题活动,推动“文化共建”向“治理共享”延伸。同时,以“两楼一平安”为抓手,积极推进特色楼道建设,广泛凝聚居民群众、学生等成立“暨大万里红色志愿服务队”,推进多元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街道依托政协委员专业优势,通过“实地走访+线上问卷+数据分析+群众座谈”等,精准把握学生、居民对红色文化的需求,梳理形成“暨大红色文化需求清单”、制定城市红色研学路线,为活动策划、阵地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工作站联合晋元高级中学“小委员”学生调研组,协同属地学校发起“童行万里”小小讲解员主题活动,搭建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平台,让青少年在讲解中学习赓续城市文脉,更用好讲解的魅力“声”动万里。
从一纸规划到社区可感可及的文化场景,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以协商为舟、以实干为楫,推动暨南大学的历史文脉化作滋养街区的活水。这场校地共荣的实践证明:当政协力量成为文化传承的“超级链接”,百年侨校的根脉便能在城市更新中绽放新芽。
委员点评:
万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站长孟兆艳

暨南大学城市红色文脉保护与发展,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及政协委员们将持续发挥有效作用,依托多元联动整合资源、打破壁垒,通过“保护+活化+赋能”的探索体系、“文化+科技+产业”的融通机制、“政协委员+属地学生+文化志愿者”的实践力量,推动城市更新发展、公共服务提级与城市文脉传承,多措并举在万里续写好可持续发展的“暨大故事”,为普陀万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万里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供图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