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兼顾养宠群体需求和非养宠人士权益,闵行区政协召开“全闵协商”专题议政会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27 15:09
字号

8月25日下午,以“爱宠新风尚,萌动Ta经济”为主题的闵行区政协“全闵协商”专题议政会,在颛桥镇“融圃园艺生活+”举行。此次协商会议通过区融媒体平台全程网络直播。
目前,闵行宠物产业呈现出“需求旺、分布广、动能强、潜力大”四大特征,全区96万常住家庭户中,有28.7万户养犬、15.7万户养猫;全区涉宠企业有5300余家,2024年重点宠企营收近20亿元,就业人数超1.5万人,预计全区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7亿元。
会前闵行区政协围绕推进宠物产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走访和协商。活动现场,区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代表踊跃建言,共话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宠友好社会建设。
“一只猫的‘带货能力’能抵一个商务团队。”区政协委员、上海一禾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晖以宠物博主身份分享感悟。他建议,闵行借势打造“宠物节”“三甲宠物医院”等IP,让“毛孩子故事”从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场景,“把治愈力变成生产力”。
区政协委员、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敏提出“低维护宠物跑道”概念,即利用林下绿地建设围栏式乐宠奔跑空间,配套夜间照明、冲洗设施,既释放犬类天性,又保护绿地;同时呼吁将牵绳、捡便等养宠规范纳入社区公约。
区政协常委、上海道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晓聚焦全生命周期的宠物产业,建议公示合规宠物医院名单、制定宠物用药细则;在保险领域,建议用电子身份ID破解“高龄宠物无险可保”困境;殡葬服务则倡导“一站式人文告别”,让离别也有温度。
作为宠物临床医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小窝宠物诊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贇伟,建议建立宠物用药分类标准,探索宠物专用药审批“绿色通道”,开设宠物医师继续教育和实训课程,让“毛孩子看病不再靠运气”。
针对“星期宠”骗局、流浪动物激增两大痛点,区政协委员、上海秤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红军提出“技术+制度”双轮方案:一方面为犬猫统一办理电子身份证;另一方面推广TNR+领养平台,既规范宠物活体交易,又减少源头弃养,还能为街区带来“它经济”流量。
区政协常委、上海儒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耿帅以“剃刀龟求医记”的案例,呼吁关注异宠医疗盲区:建议行业协会制定异宠诊疗标准,发布“救助地图”,让鹦鹉、蜥蜴等特殊宠物也能享受专业守护。
青年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的黄佳玮提出社区治理路径:定期开设文明养宠公益课,教科学喂养、行为训练;公约上墙,虐待遗弃零容忍,并设线上“和事佬”一键调解,温情与规矩一起“遛”出最美人宠风景。
学生代表、闵行中学的刘思成提出要在校园设立“萌宠疗愈站”,引入温顺伴侣动物作为“毛绒老师”,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古美学校的严潇玥则倡议企业公益与社区联手开展志愿服务,做好流浪动物管理。
外国友人代表欧君庭带着女儿来到现场,点赞上海宠物友好设施,同时提出“公益+商业”融合模式:通过税收减免鼓励商业综合体为动物保护组织提供免费空间,引入动物领养中心,打造“公益引流—消费反哺—社区共赢”的闵行样板,并推广养宠友好一站式线上信息平台,树立全国人宠友好新标杆。
企业代表、伯纳天纯联合创始人兼CEO赵海明和新瑞鹏上海区运营总监孟庆龙分别从各自企业出发,建议先做好健康的宠物源头供应,再通过多样化宠物产品供给,满足更多养宠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宠物产业市场;推行统一标准、建立免罚制度,提升涉宠企业跨区域运营效率,共同打造公平透明、活力迸发的宠物产业生态圈。
专家代表、上海市农科院副研究员王洪洋针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提出“伴侣动物产业研究院”构想,聚焦细胞药物、基因科技、疫苗诊断,联合企业、高校加速成果转化,把闵行打造成长三角宠物科技策源地和首发站。
专家代表、宠业家&它博会创始人四郎建议,让宠物产业真正落脚于“安居乐业”四字:由政府职能部门搭台,把投资人、企业和从业者汇聚到一起;把培训课堂开到社区里,既引导宠物主文明养宠,也帮助不养宠的居民与宠物更好共处。最终,实现投资者得回报、企业能盈利、从业者有稳定收入、社区关系更和谐的愿景。
专家代表、宠物产业新创投研习院创始人郝波倡议,大力推动“人宠双向友好”,建议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整合全域资源,服务便捷文明养宠。以创新场景为抓手,增设宠物友好设施与空间;普及养宠人责任教育,强化双向尊重与包容。通过兼顾各方需求、形成社会共识,真正推动宠物新消费的全面升级。
区宠物服务协会会长吴建清表示,闵行宠物产业政策优、空间足,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协会将配合区相关部门,运用亚宠展、它博会等平台,争取吸引国内顶流的涉宠企业落户闵行;推动开展宠物嘉年华、宠物技能大赛、拍宠摄影展、画宠美术展、带宠旅游等一系列宠物文化宣传推广活动。
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公安分局、区绿容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如何支持好、服务好宠物产业发展作了积极回应。
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主任殷欧充分肯定了闵行区政协近年来探索形成的“全闵协商”议政模式,认为这是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范例。他提出,宠物产业和宠物服务已经是民生关切,宠物从出生、喂养、医疗、保险到殡葬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正催生出庞大的产业链。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优化许可审批、完善法规标准、提升服务温度,以精细化治理护航产业健康发展,让城市更柔软、更温暖。
区政协主席祝学军表示,从2021年首场“全闵协商”至今,闵行区政协的协商平台已从会场延伸到网络、到社区、到每一个“毛孩子”奔跑的角落。他提出,要用更包容、更平和的心态看待养宠这件事,既尊重养宠群体需求,也保障非养宠人士权益;用更积极的姿态推行文明养宠风尚,带动身边人做到牵绳、捡便、自律,让文明养宠成为城市新时尚;职能部门要主动跨前,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行业管理,为宠物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并重视营造方便、丰富的宠物生活场景,探索推出更多“宠物友好绿地”等示范项目,让养宠体验更便捷、更文明、更美好。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宇祥强调,闵行发展宠物经济既具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接下来,要进一步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宠物专业,联合企业“订单式”培养更多高技能宠物行业人才;要积极对接国家级赛事标准举办宠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培育打造一支与闵行宠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在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方面,要大力支持绿地、林地、公园、景区等实施宠物友好更新改造,引进高阶寄养服务,鼓励商业综合体配套宠物服务设施,吸引宠物主题市集、萌宠露营基地等新业态。

会前闵行区政协围绕推进宠物产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走访和协商。活动现场,区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代表踊跃建言,共话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宠友好社会建设。
“一只猫的‘带货能力’能抵一个商务团队。”区政协委员、上海一禾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晖以宠物博主身份分享感悟。他建议,闵行借势打造“宠物节”“三甲宠物医院”等IP,让“毛孩子故事”从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场景,“把治愈力变成生产力”。
区政协委员、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敏提出“低维护宠物跑道”概念,即利用林下绿地建设围栏式乐宠奔跑空间,配套夜间照明、冲洗设施,既释放犬类天性,又保护绿地;同时呼吁将牵绳、捡便等养宠规范纳入社区公约。
区政协常委、上海道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晓聚焦全生命周期的宠物产业,建议公示合规宠物医院名单、制定宠物用药细则;在保险领域,建议用电子身份ID破解“高龄宠物无险可保”困境;殡葬服务则倡导“一站式人文告别”,让离别也有温度。
作为宠物临床医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小窝宠物诊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贇伟,建议建立宠物用药分类标准,探索宠物专用药审批“绿色通道”,开设宠物医师继续教育和实训课程,让“毛孩子看病不再靠运气”。
针对“星期宠”骗局、流浪动物激增两大痛点,区政协委员、上海秤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红军提出“技术+制度”双轮方案:一方面为犬猫统一办理电子身份证;另一方面推广TNR+领养平台,既规范宠物活体交易,又减少源头弃养,还能为街区带来“它经济”流量。
区政协常委、上海儒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耿帅以“剃刀龟求医记”的案例,呼吁关注异宠医疗盲区:建议行业协会制定异宠诊疗标准,发布“救助地图”,让鹦鹉、蜥蜴等特殊宠物也能享受专业守护。
青年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的黄佳玮提出社区治理路径:定期开设文明养宠公益课,教科学喂养、行为训练;公约上墙,虐待遗弃零容忍,并设线上“和事佬”一键调解,温情与规矩一起“遛”出最美人宠风景。
学生代表、闵行中学的刘思成提出要在校园设立“萌宠疗愈站”,引入温顺伴侣动物作为“毛绒老师”,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古美学校的严潇玥则倡议企业公益与社区联手开展志愿服务,做好流浪动物管理。
外国友人代表欧君庭带着女儿来到现场,点赞上海宠物友好设施,同时提出“公益+商业”融合模式:通过税收减免鼓励商业综合体为动物保护组织提供免费空间,引入动物领养中心,打造“公益引流—消费反哺—社区共赢”的闵行样板,并推广养宠友好一站式线上信息平台,树立全国人宠友好新标杆。
企业代表、伯纳天纯联合创始人兼CEO赵海明和新瑞鹏上海区运营总监孟庆龙分别从各自企业出发,建议先做好健康的宠物源头供应,再通过多样化宠物产品供给,满足更多养宠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宠物产业市场;推行统一标准、建立免罚制度,提升涉宠企业跨区域运营效率,共同打造公平透明、活力迸发的宠物产业生态圈。
专家代表、上海市农科院副研究员王洪洋针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提出“伴侣动物产业研究院”构想,聚焦细胞药物、基因科技、疫苗诊断,联合企业、高校加速成果转化,把闵行打造成长三角宠物科技策源地和首发站。
专家代表、宠业家&它博会创始人四郎建议,让宠物产业真正落脚于“安居乐业”四字:由政府职能部门搭台,把投资人、企业和从业者汇聚到一起;把培训课堂开到社区里,既引导宠物主文明养宠,也帮助不养宠的居民与宠物更好共处。最终,实现投资者得回报、企业能盈利、从业者有稳定收入、社区关系更和谐的愿景。
专家代表、宠物产业新创投研习院创始人郝波倡议,大力推动“人宠双向友好”,建议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整合全域资源,服务便捷文明养宠。以创新场景为抓手,增设宠物友好设施与空间;普及养宠人责任教育,强化双向尊重与包容。通过兼顾各方需求、形成社会共识,真正推动宠物新消费的全面升级。
区宠物服务协会会长吴建清表示,闵行宠物产业政策优、空间足,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协会将配合区相关部门,运用亚宠展、它博会等平台,争取吸引国内顶流的涉宠企业落户闵行;推动开展宠物嘉年华、宠物技能大赛、拍宠摄影展、画宠美术展、带宠旅游等一系列宠物文化宣传推广活动。
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公安分局、区绿容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如何支持好、服务好宠物产业发展作了积极回应。
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主任殷欧充分肯定了闵行区政协近年来探索形成的“全闵协商”议政模式,认为这是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范例。他提出,宠物产业和宠物服务已经是民生关切,宠物从出生、喂养、医疗、保险到殡葬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正催生出庞大的产业链。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优化许可审批、完善法规标准、提升服务温度,以精细化治理护航产业健康发展,让城市更柔软、更温暖。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宇祥强调,闵行发展宠物经济既具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接下来,要进一步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宠物专业,联合企业“订单式”培养更多高技能宠物行业人才;要积极对接国家级赛事标准举办宠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培育打造一支与闵行宠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在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方面,要大力支持绿地、林地、公园、景区等实施宠物友好更新改造,引进高阶寄养服务,鼓励商业综合体配套宠物服务设施,吸引宠物主题市集、萌宠露营基地等新业态。
责任编辑:施丹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