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流量“接得稳” 消费“留得住”,上海徐汇区政协助力体育消费再升级
顾意亮/人民政协报  
2025-08-08 09:57 字号
《人民政协报》(2025年08月08日 第 6 版)

《人民政协报》(2025年08月08日 第 6 版)

“这些建议有思想性、有建设性、有针对性,对于加快发展赛娱经济、不断释放体育消费新潜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希望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将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近日,在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召开的“依托赛娱经济,促进徐汇体育消费再升级”协商会上,应邀出席的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为委员们的“金点子”点赞。
全国政协委员、射击奥运冠军陶璐娜并不讳言徐汇区仍存在国际赛事场次相对较少、体育业态融合率偏低等现实问题。“不妨进行赛事场景再造,加速引进电竞、虚拟体育等新兴国际赛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引入XR技术打造‘虚实联动’运动综合体,开发混合现实体育项目提升商场消费坪效。”陶璐娜建议推动业态融合重组,由龙头企业组建“体育+科技+商业”创新联合体,打造产业生态联盟贯通要素流通,突破商体边界孵化融合消费新场景。
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是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李燕。李燕建议深化“赛娱+”场景,也就是探索“赛事+娱乐”联动新模式,打造全域消费生态圈。她说:“我们可以借势无人机竞速、攀岩等小众运动设立常态化体验基地,降低参与门槛,培育长期消费;也可以设立体育IP创新基金重点孵化电竞、街舞等Z世代赛事,联合头部企业,打造三人篮球争霸赛、无人机锦标赛等国际巡回赛节点,用一场场赛事,让青年人留恋一座城,最终实现瞬时流量向长期客群跃迁。”
“新技术可以让体育赛事更有体验感和吸引力,打破体育消费增长的边界。”区政协委员、阿迪达斯高级副总裁益晨旭从她的专业视角建言,提出构建“流量—留量—增量”的可持续赛娱经济发展范式:建设“徐汇元宇宙赛场”,集成区块链票务、AI运动教练、XR沉浸式观赛等功能,打造虚拟孪生赛事场馆,拓展全球粉丝经济;试点境外观众离境退税快捷通道、赛事衍生品税收减免等政策,以徐汇为“圆心”,通过“赛事联票+高铁套票”及“赛娱主题专列”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打造长三角体育消费一体化核心引擎。
聚焦产业政策、空间载体、赛事引领、消费场景、经营主体以及消费生态,委员和党派团体各抒己见。区政协主席黄冲谈了他的3个现场感悟:流量要“接得稳”,需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精雕细琢的力度,推动徐家汇体育公园等场馆区域的精细化建设和管理,打造成为世界级赛娱项目的首选之地;消费要“留得住”,需要充分发挥文旅“一业兴、百业旺”的优势,持续推出各类文旅产品,扩大赛娱活动的消费链条,做到赛事引流在先,文旅托举在后,更好地把“流量”转化为“留量”。
“关键还是群众要‘得幸福’。”在黄冲看来,要探寻赛事娱乐和居民生活之间的平衡,将赛娱元素有机引入街区日常,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标杆场景,发挥赛娱项目浸润人心作用,更好丰富居民百姓的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4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