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 评论
  • 收藏
交流发言|闵行区政协主席祝学军:关于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闵行区政协主席 祝学军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2-20 16:53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人民政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途径。
近年来,闵行区政协在市政协指导下,在中共闵行区委领导下,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发挥一线政协的基础特色,组织动员各界政协委员、各职能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一系列生动有序的协商民主实践,从“全流程、全方位、全人群、全覆盖”四方面,提高协商成效、促进广泛团结、践行人民民主,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突出协商民主全流程,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
建立健全协商工作机制,是民主协商工作高效开展、取得实效的保障,区政协主要从构建协商闭环上下功夫,推动协商民主“善始”“有终”,打造有准备、有互动、有反馈的协商流程。
(一)党组沟通在先,推动协商于决策之前
政协党组与党委、政府加强事前沟通,才能更好畅通信息、促进交流、推动协商在决策之前或决策实施之中,在政协工作中更好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每年年初,区政协党组与区政府党组、区委统战部分别召开工作沟通会,交流新一年工作思路,把协商在先的要求落实在全年协商计划和重要工作安排中,并与区委统战部完善建言监督、课题调研、学习培训、委员管理、联情联谊“五个共同”的合作计划,确保政协履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效增能。
(二)大兴调查研究,提高建言水平
“不调研不提案”“不学习不建言”是我们的履职准则,也是履职心得。在政协党组带领下,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离开沙发走出办公室,脱掉皮鞋换上运动鞋,直奔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
我们扎实开展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前视察,主要领导带队赴现场查看进度、听取群众意见,以了解情况为前提开展协商议政;建立专题协商前调研机制,以专委会或界别或联络组为单位,组建团队开展课题式调研,形成调研成果参加专题议政;开通提案、社情民意调研热线和职能部门“有问必答”线上调研功能,帮助委员落实调研要求。
事实证明,经过调研的建言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持续呼吁下,“关爱孤独症人群”“推动建筑设计革命”“加强种源保护”“开展厕所革命”“发展宠物经济”“实施椿萱计划”等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明显改善。
(三)闭环协商流程,促进建议落地
有建言有回应,不仅是协商现场的“要义”,更是协商后续建议落实的“要领”。为此,区政协构建了一系列制度机制,保障委员们智慧的结晶受重视、能落地。
我们推进政协提案结案报告制度更好落实,联动区府办、区委办,着眼提案办理结案报告的质量,推动提案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与区委办、区府办联合推出《关于闵行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流转及办理回复的实施办法》,要求区级部门规范社情民意信息流转路径,并限期书面反馈办理与否或办理情况,相关工作质量纳入区委、区政府提案办理年度考核体系;建立工作机制,以协商专报形式向相关部门函送重要会议协商成果,并限期回复办理落实情况,得到区委、区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
自带落实要求的政协建议,得到了更多重视和更好办理,保障了协商主体知情和监督等民主权利,形成民主过程的闭环。六届政协以来,区政协共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协商专报60余份,均得到函复,其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和批转办理的有10余份;提案办理办结率100%;实施办法出台后,每篇社情民意信息都得到了处理和反馈。
突出协商民主全方位,着力构建协同配合的协商体系
身为专门协商机构,政协协商条线丰富、类型多样、各有侧重,区政协注重发挥多种协商形式独特作用又加强协同配合,努力打好协商民主“组合拳”。
(一)完善协商架构,提升整体效能
梳理区政协现有协商形式与各自特色,以整体性思维统筹安排,才能更好发挥各类协商优势,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商格局,树立政协协商整体招牌,发挥协商整体合力。
通过专题调研和实践改进,我们建立健全以全体会议协商为龙头,以常委会议协商、主席会议协商、专题议政会协商为重点,以提案办理协商、社情民意办理协商为常态,以专委会对口协商、界别协商、联络组协商为基础,以网络议政协商、青少年“走进政协”等为创新的全方位、立体化协商议政架构。区政协党组以全年协商计划和重要工作安排为抓手,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协调,并落实条线科室进一步规范优化,力求精准匹配协商议题与协商类型、协商流程,体现事前、事中、事后过程性协商,突出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和凝聚共识融合的目标,更好实现沟通各界信息、汇集各界智慧、增进各界共识的协商效果。
(二)联动基层协商,服务地方发展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以及其他五类协商,共同构成协商民主有机整体,两者衔接融合,是进一步发挥政协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协商优势,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积极探索。
我们以联络组为桥梁纽带,以专委会、界别专业力量为依托,组织全国、上海市和闵行区三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到街镇党(工)委开展的基层协商中去,并从选择协商议题、确定协商对象、明确协商流程、重视协商成果运用等几个方面加以规范指导,让民主协商紧扣当地工作、推动解决实际困难。围绕推进梅陇镇人文之城建设、提升华漕镇国际社区发展能级、加快颛桥镇光华路文创街区改造、优化古美路街道社区菜场更新等议题,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与当地群众充分交流、坦诚协商,不少需求建议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途径推动落实。政协智慧与政协资源让基层协商增添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更加富有动力和活力;基层协商的成效又让各界委员切实体会到履职为民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突出协商民主全人群,着力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
人民群众是人民民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搭建更多对话交流、恳谈沟通平台,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发挥专家学者和智库机构积极作用,不但是协商质效的保证,更是民主成色的体现。区政协不断探索协商新方式、新渠道,让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更加常态便捷、可触可达。
(一)开启互联网议政,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的政协通道
互联网延展了沟通的时空,方便了讯息的传达,当越来越多的群众借助网络表达意愿,互联网就成为践行人民民主的新阵地。
为匹配新形势新需求、更广泛汇集民意、更直观展现协商民主,我们从2021年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议政,形成“网络广集民意、实地调查研究、网络直播协商、部门现场应答”的工作机制,相继围绕“公园城市·花香闵行”“涵养烟火气·品味新生活”等五个主题开展实践。线上线下结合、打破空间限制的协商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群众和网民朋友的欢迎,从起初7千余人次收看协商直播,到如今超过5万余人次网络“围观”并留言互动,打造了大众化的协商项目,并在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指导下,提炼完善了“全闵协商”工作品牌,努力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到城市治理现代化中。
赋能圆桌会议,汇聚专业智力与能量
圆桌象征着平等与团结、合作与共识、民主与包容,与协商民主的内涵高度契合。区政协把圆桌会议作为集结各方力量、达成多方共识的协商新载体,围绕专业课题,加强区校合作、界别联动,广纳良言、聚智聚力。
我们通过圆桌会议邀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地方发展畅谈建议,邀请行业代表和界别群众为专业进步畅所欲言。先后举办了“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圆桌会议、“稳增长、提信心、促发展”系列圆桌会议、“光华雅集”与“黄浦夺淞”圆桌雅集、“浦江第一湾”和“苏州河第一村”圆桌论坛,组织区镇及部门领导干部与相关文化名家、在闵高校人才、区内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代表,充分商讨人文之城建设、区域创新发展、高质量养老等新发展需求和对策,帮助拓宽思路眼界、打开思维格局、达成合作意向,助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闵行实践。
突出协商民主全覆盖,着力弘扬协商民主文化
平等有序的协商文化才能营造求同存异的民主氛围,才能推进真诚有效的民主协商。在政协协商中,区政协既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也主动传播协商民主文化,身体力行并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真谛。
(一)量化基础履职,委员成为协商民主代言人
政协委员是各界人士的代表,让每一位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履职尽责,才能落实协商民主的广泛代表性。
我们着力在委员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引导委员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参与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从七届开始,将政协委员年度履职任务具化为“6个1”+1+1:提交一份优质提案或社情民意、建一个书房(委员工作室)、每天捐一块钱(爱心365每天一块钱)、种一棵树(或一株花)、亮一盏灯(文体卫委员单位夜晚亮出优雅灯光)、参加一次文明创建、结交一批界别朋友、参加一项随手公益,做有担当、有作为、有情怀、有定力的政协委员,倡导做小事、干实事、成美事,引导委员在干事成事中激发主动性、能动性,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在生活日常中。
(二)敞开政协大门,厚植民主意识协商理念
邀请各界人士走进来感受协商民主、推动协商文化走出去传播民主,才能广泛倡导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营造协商民主良好氛围。
我们开展闵行青少年走进政协活动,指导中学生做一次小委员、写一篇小提案、宣讲政协历史、诵读闵行文史、参与“花香校园”建设和“蓝屋琴韵”钢琴公益演奏会,全区132所中小学参加,近百位学生代表列席区政协协商会议,百余位学生担任区政协文史馆红领巾讲解员,200余人次学生来慧音蓝屋公益演出,400余人次学生诵读《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在“今日闵行”APP上获得点击量超百万余次,这些活动延伸了协商民主应用体验平台,帮助学生从小扣好民主参与“第一粒扣子”,青少年“走进政协”已经成为闵行区中小学德育大思政教育的特色项目;相继成立春申书画院,政协文史馆,设立各专委会、界别、联络组亮就亮吧和委员个人亮吧书房共162个,打造“协商议政、读书学习、交友联谊、收集民意”的政协履职空间,多元展示协商文化;持续开展政协工作专题宣讲,推动政协理论实践进党校、进高校,帮助领导干部增强民主协商理念;注重通过区内外新闻媒体扩大协商民主文化传播力,七届以来,国家级媒体和市、区级媒体宣传报道区政协协商工作的特色亮点近百次,持续讲好“政协故事”。
责任编辑:张希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3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