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双周协商座谈会筹备综述:优化资源配置,增进民生福祉
2025-07-25 09:20
字号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教育、医疗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教育医疗资源配置这篇民生大文章,既需要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在医疗资源配置上精准发力,更好守护人民健康福祉?7月25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双周协商座谈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围绕议题深入协商交流,为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智慧力量。
高度重视 精心筹备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一系列改革部署。
聚焦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召开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全国政协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对会议筹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承办此次会议的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认真落实相关指示,精细开展各项筹备工作,以确保此次会议开出质量与成效。
教科卫体委员会于5月12日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与委员互动交流。委员们提出,教育、医疗资源配置要适应人口变化趋势,从“资源思维”转向“质量思维”,更好健全资源调配机制,不断推动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会议议题,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全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等,汇编成参阅材料发给委员学习参考,帮助委员在议政建言时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扎实调研 掌握实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
专题调研是全国政协开展协商议政活动的重要筹备工作。聚焦会议主题,教科卫体委员会分别围绕教育、医疗两方面开展针对性调研。5月17日至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调研组,围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青海开展调研。5月20日至24日,又围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赴陕西开展调研。
在青海,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进西宁市、海东市,深入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实地走访,同医护人员、就诊群众、市县乡村干部面对面交流。委员们表示,保障好人民健康,必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为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民众享受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委员们纷纷建言——
“构建智能医疗系统,辅助基层医生诊断,实现与上级医联体的绿色通道对接,促进基层医生主动学习,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继续探索引导和推动以人员为核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下沉的工作机制。”
“拓展基层医疗服务内容,激发基层医疗人才创新活力,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在陕西,调研组深入西安、宝鸡两地多所高校、中小学校、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托育机构等,详细了解当地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委员们认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区域协调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命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公平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基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配置新范式。
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坚持公平导向,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强化财政保障与资金使用效能。”
“要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教育资源整体使用效率和供给弹性,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构建丰富的数字资源与统一的数字平台,打破区域、院校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高效利用。”
……
委员们一路看,一路思。这些凝结着调研组智慧的思考与建议,为这场协商座谈会高质量召开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 确保协商质量
会议发言是协商建言质量的体现,也是展现会议成果的重要窗口。
据悉,此次会议共有11名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做实做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均会针对性进行回应交流。
与此同时,教科卫体委员会于7月1日在线上平台开设“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议政群。群内,近百位委员积极地“隔空”互动交流,讨论十分热烈。这些线上“好想法”“金点子”也会被认真汇总整理,报送有关方面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孟丽红在主题议政群的交流中提出,“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科学管理,促进社会力量发挥自主办学活力和积极性,增加社会上优质民办学校的供给,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和优质’之间的矛盾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张政文在群内积极呼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应健全普惠性的保障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和边远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差距。”
聚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委员们的讨论也很热烈。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表示,要深化数字赋能与效率提升,大力推广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服务,畅通“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渠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和效率。
“教育与医疗的均衡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要打破行政壁垒,打通资源流动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公共服务润泽每一寸土地!”全国政协委员孙达感慨道。
为了民生福祉,线上线下同心共振。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是民生大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凝心聚力、久久为功。随着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守护人民健康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教育、医疗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教育医疗资源配置这篇民生大文章,既需要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在医疗资源配置上精准发力,更好守护人民健康福祉?7月25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双周协商座谈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围绕议题深入协商交流,为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智慧力量。
高度重视 精心筹备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一系列改革部署。
聚焦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召开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全国政协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对会议筹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承办此次会议的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认真落实相关指示,精细开展各项筹备工作,以确保此次会议开出质量与成效。
教科卫体委员会于5月12日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与委员互动交流。委员们提出,教育、医疗资源配置要适应人口变化趋势,从“资源思维”转向“质量思维”,更好健全资源调配机制,不断推动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会议议题,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全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等,汇编成参阅材料发给委员学习参考,帮助委员在议政建言时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扎实调研 掌握实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
专题调研是全国政协开展协商议政活动的重要筹备工作。聚焦会议主题,教科卫体委员会分别围绕教育、医疗两方面开展针对性调研。5月17日至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调研组,围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青海开展调研。5月20日至24日,又围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赴陕西开展调研。
在青海,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进西宁市、海东市,深入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实地走访,同医护人员、就诊群众、市县乡村干部面对面交流。委员们表示,保障好人民健康,必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为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民众享受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委员们纷纷建言——
“构建智能医疗系统,辅助基层医生诊断,实现与上级医联体的绿色通道对接,促进基层医生主动学习,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继续探索引导和推动以人员为核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下沉的工作机制。”
“拓展基层医疗服务内容,激发基层医疗人才创新活力,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在陕西,调研组深入西安、宝鸡两地多所高校、中小学校、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托育机构等,详细了解当地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委员们认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区域协调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命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公平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基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配置新范式。
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坚持公平导向,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倾斜,强化财政保障与资金使用效能。”
“要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教育资源整体使用效率和供给弹性,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构建丰富的数字资源与统一的数字平台,打破区域、院校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高效利用。”
……
委员们一路看,一路思。这些凝结着调研组智慧的思考与建议,为这场协商座谈会高质量召开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 确保协商质量
会议发言是协商建言质量的体现,也是展现会议成果的重要窗口。
据悉,此次会议共有11名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做实做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均会针对性进行回应交流。
与此同时,教科卫体委员会于7月1日在线上平台开设“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议政群。群内,近百位委员积极地“隔空”互动交流,讨论十分热烈。这些线上“好想法”“金点子”也会被认真汇总整理,报送有关方面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孟丽红在主题议政群的交流中提出,“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科学管理,促进社会力量发挥自主办学活力和积极性,增加社会上优质民办学校的供给,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和优质’之间的矛盾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张政文在群内积极呼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应健全普惠性的保障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和边远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差距。”
聚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委员们的讨论也很热烈。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表示,要深化数字赋能与效率提升,大力推广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服务,畅通“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渠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和效率。
“教育与医疗的均衡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要打破行政壁垒,打通资源流动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公共服务润泽每一寸土地!”全国政协委员孙达感慨道。
为了民生福祉,线上线下同心共振。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是民生大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凝心聚力、久久为功。随着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守护人民健康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张岩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