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这个“大科学”领域由我国科学家牵头,如何保持领先,委员提出建议
刘雪妍/上观新闻  
2023-01-12 19:20 字号

当今世界,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范式从信马由缰的“小科学”转向有组织的“大科学”,比如,基因组计划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科学”。
今天下午,在市政协专题会议分组讨论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提到,后基因组时代,我国科学家牵头的“人类表型组”已被学界认为是继“基因组”之后的下一个“大科学”,将成为生命健康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现在,复旦大学金力院士牵头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项目”已经顺利验收,创立了全球第一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深度表型组自然人群队列;绘制了全球第一张人类表型组导航图。
田梅表示,虽然他们在牵头发起和推动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看到了目前所面临的更大挑战,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如何持续保持领先、抢先收获成果?在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如何做好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在多学科协同创新方面,如何做好“政产学研用金”等要素打造最优生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她建议,以人类表型组研究为契机,做科学示范生态,试点完善科技创新微生态。推动人类表型组研究就是推动跨领域交叉的“大科学”,涉及理工农医文、产学研用金等多方面。我们通过表型数据精细测量、跨尺度数据关联解析,阐明从基因到表型,精密分析这中间的强关联,从健康到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机制,做到精准调控亚健康衰老和疾病,对生命医药未来变革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意义。因此建议按照“确保引领、抢先收获”的总体思路,以“创新策源”和“示范推广”为两条主线,加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表型组相关工作,提出上海经验、上海方案。
同时,她建议盘活上海都市圈海归人才内循环,打通阻碍人才流动的堵点,事业单位人才流动限制,促进各学科领域人才的相互补位、协同发展,鼓励海归人才面向国家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发展,发挥最大作用。
(原题为《这个“大科学”领域由我国科学家牵头,如何保持领先,委员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栾晓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