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践行“两山”理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愿绘青绿满人间
2025-08-15 14:29
字号

盛夏时节的浙江安吉余村,一面是满山翠竹随风轻舞,一面是沿街小楼鳞次栉比;五彩田园边游人如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不断有人驻足留影。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自那时起,“两山”理念在浙江余村这个江南村落萌芽、生长,从地方实践探索起步,逐步拓展辐射,最终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其中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新时代以来,“两山”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与行动自觉,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全国政协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职重点。1998年,全国政协设立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资环委”),组织委员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建言献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国政协将践行“两山”理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凝聚共识筑牢思想根基,以协商议政推动制度创新,以民主监督保障政策落地,以委员担当引领社会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凝心铸魂:筑牢绿色发展共识根基
行动上的自觉,必先始于思想上的自觉。全国政协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论武装,推动“两山”理念在政协组织和委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普遍共识转化为履职自觉。
在全国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计划中,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理念内容的学习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如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美丽中国建设” 等主题开展专题学习,组织委员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保护、长江大保护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学习内容。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全国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及时传达学习大会精神,制定《中共全国政协党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的意见》。报请党中央批准,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加开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组织全国政协常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人资环委连续三年举办多场人口资源环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活动,通过现场或视频的方式组织人资环委委员、环境资源界委员以及专委会联系的民盟、妇联界别委员全员参与,邀请专家学者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领域最新论述,并开展线下研学活动暨学习调研,拓展学习深度。
线上学习平台的运用则更具创新性——2020年4月—6月,全国政协依托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设“两山”理念学习讨论读书群,300余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委员深度参与了这场跨界别、跨专业的学习讨论。历经4个阶段的线上研讨与1次线下实践交流,形成读书活动总结与委员建议稿报送相关部门,很多意见建议被采纳。
学习贯彻“两山”理念离不开实地调研的支撑。全国政协组织委员深入生态保护一线,在亲历、亲见、亲闻中感受“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三北”工程横跨祖国半壁河山,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任务之艰巨、成果之丰硕举世罕见。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一直关注“三北”工程建设,多年来坚持围绕不同时期工程实施的难点、焦点,通过提案、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建言献策。
“‘三北’工程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各部门协同共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国政协委员蒋齐表示,“‘沙海’变‘林海’,其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持续深入的学习与实践,让委员们深刻认识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引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彰显出强劲而深远的理论伟力、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这些认识切实增强了委员们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深化了委员们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求的理解,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夯实了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 协商议政:为践行“两山”理念汇聚智慧力量
全国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协商议政活动,不断推动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制度设计,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作出了应有贡献。
2023年10月31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270余名出席会议的政协常委和140余名列席会议的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五个专题深入协商议政,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其中不少内容被吸纳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
2023年9月8日,一场围绕“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远程协商会将主会场与北京延庆、浙江湖州等试点地区视频连线。委员们基于扎实调研和案例分析,提出完善核算标准、健全市场机制、强化金融支持、培育特色产业等务实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委负责人现场回应,共商路径。会后,专委会迅速梳理成果形成报告,推进协商“开花结果”。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是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作出的重大决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政协界别设置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资源界成立后迅速发挥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重要作用,85名来自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气象等领域的界别委员,成为推动“两山”理念落地的一支专业力量。2024年,环境资源界提交首件界别提案——《关于加快建立美丽中国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的提案》,建议构建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由分管副主席牵头,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召开办理协商会。2025年1月,《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其中“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先行区考核办法”等内容均吸纳了提案建议。
专委会还不断探索发挥界别优势的方式方法。通过“专委会+界别”联动机制,整合人资环委、民盟、妇联等多方力量,形成“跨学科研究—跨部门协商—跨区域实践”的履职闭环,极大提升了协商议政实效。2024年,人资环委创新运用“委员会出题目、委员搞研究”的方式,组织委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人口资源环境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课题,组成若干研究小组开展深度自主研究。各小组共报送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成果32篇。
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两山”理念开展相关调研近50次,参与委员超800人次。在一次次调研中,全国政协通过“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撰写报告—全程督办—及时反馈”的工作流程,推动“两山”相关提案不断从“纸上建议”变为“生动实践”。
■ 监督问效:助力“两山”理念落地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提出新的部署要求。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全国政协牢记嘱托,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的独特优势,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并把协商民主贯穿监督全过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积极谋思路、出主意、想办法,广泛凝聚共识。
黑土地保护是全国政协持续关注的监督重点。自2021年起,人资环委将“加强黑土地保护”作为“十四五”期间连续5年的民主监督主题。委员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农技专家等详细询问黑土地的现状和他们的诉求;通过走访相关部委、组织课题研究、召开专家座谈会等方式,深入探寻解决之道。
调研组提出的关于加强黑土地侵蚀沟治理以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技术培训力度等建议被纳入《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24—2030年)》,并推动了国家侵蚀沟治理专项的部署实施。中央财政新增黑土地保护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技术推广……这些政策的背后都凝结着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长江浩荡万里,黄河九曲奔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黄河两岸考察,为推动大江大河的保护领航掌舵、谋篇布局。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上持续发力。
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情况”视察团暨重点提案督办调研中,委员们提出许多意见建议,一致表示除了要科学开展生态修复,生态补偿是统筹两者关系最好的杠杆。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全面覆盖、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
通过民主监督,一些工作得以推动并取得进展。如全国政协委员们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短板积极建言献策。2024年12月,国家公园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内容,多处吸收了政协委员的建议。
“政协的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助力,是帮助地方把‘两山’理念落得更实。”这是参与民主监督调研的委员们的共识。
■ 履职尽责:在躬身力行中书写答卷
2023年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指出:“广大环境资源界人士发挥专业优势,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彼时恰逢环境资源界别成立一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界别委员履职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一直是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建议,加快规划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既有利于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可将其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标志;
全国政协委员童金南长期关注在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绿色经济问题,在调研黔南、滇西等地后提出“一村一企”绿色经济模式,建议每个村庄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生态屏障。全国政协委员蔡中平提案建议,要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推动森林“四库”更好联动,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同时,全国政协还积极推动委员利用国际论坛、“委员通道”、媒体专栏、基层宣讲等平台,广泛解读和宣介“两山”理念及其生动实践。
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举办“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邀请来自30多个国家的政要、学者、企业家代表参会。论坛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系统推介“两山”理念的实践成果,如浙江余村转型经验、福建三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等,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如赵英民、焦念志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国际舞台上讲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2025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白玛玉珍委员分享了家乡西藏林芝市墨脱县的蜕变。曾经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如今百姓依托生态资源,开办特色民宿,售卖石锅鸡等美食,种植高山有机茶及石斛、兰草、灵芝等经济作物,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国政协认真组织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充分激发委员履职活力。其中,燕琴委员团队研发的“全国地表SAR遥感监测成果”被应用于近20个省份的生态监测,实现对矿山修复、湿地变化的毫米级监测;黄绵松、张志扬、崔丽娟等委员结合亲身经历,深入界别群众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社区环保到荒漠化防治的植物选择,从宣传最新政策到相关问题的解疑释惑,将群众所需带到他们身边。
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提案2000余件,占立案提案总数的13%左右,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愿绘青绿满人间。全国政协委员们躬身力行的足迹,成为践行“两山”理念最鲜活的注脚。
正如环境资源界委员们所说:“守护绿水青山没有终点,履职永远在路上。”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继续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答卷。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自那时起,“两山”理念在浙江余村这个江南村落萌芽、生长,从地方实践探索起步,逐步拓展辐射,最终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其中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新时代以来,“两山”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与行动自觉,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全国政协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职重点。1998年,全国政协设立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资环委”),组织委员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建言献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国政协将践行“两山”理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凝聚共识筑牢思想根基,以协商议政推动制度创新,以民主监督保障政策落地,以委员担当引领社会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凝心铸魂:筑牢绿色发展共识根基
行动上的自觉,必先始于思想上的自觉。全国政协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论武装,推动“两山”理念在政协组织和委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普遍共识转化为履职自觉。
在全国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计划中,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理念内容的学习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如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美丽中国建设” 等主题开展专题学习,组织委员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保护、长江大保护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学习内容。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全国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及时传达学习大会精神,制定《中共全国政协党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的意见》。报请党中央批准,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加开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组织全国政协常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人资环委连续三年举办多场人口资源环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活动,通过现场或视频的方式组织人资环委委员、环境资源界委员以及专委会联系的民盟、妇联界别委员全员参与,邀请专家学者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领域最新论述,并开展线下研学活动暨学习调研,拓展学习深度。
线上学习平台的运用则更具创新性——2020年4月—6月,全国政协依托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设“两山”理念学习讨论读书群,300余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委员深度参与了这场跨界别、跨专业的学习讨论。历经4个阶段的线上研讨与1次线下实践交流,形成读书活动总结与委员建议稿报送相关部门,很多意见建议被采纳。
学习贯彻“两山”理念离不开实地调研的支撑。全国政协组织委员深入生态保护一线,在亲历、亲见、亲闻中感受“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三北”工程横跨祖国半壁河山,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任务之艰巨、成果之丰硕举世罕见。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一直关注“三北”工程建设,多年来坚持围绕不同时期工程实施的难点、焦点,通过提案、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建言献策。
“‘三北’工程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各部门协同共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国政协委员蒋齐表示,“‘沙海’变‘林海’,其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持续深入的学习与实践,让委员们深刻认识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引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彰显出强劲而深远的理论伟力、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这些认识切实增强了委员们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深化了委员们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求的理解,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夯实了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 协商议政:为践行“两山”理念汇聚智慧力量
全国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协商议政活动,不断推动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制度设计,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作出了应有贡献。
2023年10月31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270余名出席会议的政协常委和140余名列席会议的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五个专题深入协商议政,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其中不少内容被吸纳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
2023年9月8日,一场围绕“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远程协商会将主会场与北京延庆、浙江湖州等试点地区视频连线。委员们基于扎实调研和案例分析,提出完善核算标准、健全市场机制、强化金融支持、培育特色产业等务实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委负责人现场回应,共商路径。会后,专委会迅速梳理成果形成报告,推进协商“开花结果”。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是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作出的重大决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政协界别设置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
环境资源界成立后迅速发挥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重要作用,85名来自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气象等领域的界别委员,成为推动“两山”理念落地的一支专业力量。2024年,环境资源界提交首件界别提案——《关于加快建立美丽中国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的提案》,建议构建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由分管副主席牵头,联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召开办理协商会。2025年1月,《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其中“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先行区考核办法”等内容均吸纳了提案建议。
专委会还不断探索发挥界别优势的方式方法。通过“专委会+界别”联动机制,整合人资环委、民盟、妇联等多方力量,形成“跨学科研究—跨部门协商—跨区域实践”的履职闭环,极大提升了协商议政实效。2024年,人资环委创新运用“委员会出题目、委员搞研究”的方式,组织委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人口资源环境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课题,组成若干研究小组开展深度自主研究。各小组共报送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成果32篇。
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两山”理念开展相关调研近50次,参与委员超800人次。在一次次调研中,全国政协通过“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撰写报告—全程督办—及时反馈”的工作流程,推动“两山”相关提案不断从“纸上建议”变为“生动实践”。
■ 监督问效:助力“两山”理念落地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提出新的部署要求。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全国政协牢记嘱托,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的独特优势,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并把协商民主贯穿监督全过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积极谋思路、出主意、想办法,广泛凝聚共识。
黑土地保护是全国政协持续关注的监督重点。自2021年起,人资环委将“加强黑土地保护”作为“十四五”期间连续5年的民主监督主题。委员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向农民、农技专家等详细询问黑土地的现状和他们的诉求;通过走访相关部委、组织课题研究、召开专家座谈会等方式,深入探寻解决之道。
调研组提出的关于加强黑土地侵蚀沟治理以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技术培训力度等建议被纳入《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24—2030年)》,并推动了国家侵蚀沟治理专项的部署实施。中央财政新增黑土地保护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技术推广……这些政策的背后都凝结着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长江浩荡万里,黄河九曲奔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黄河两岸考察,为推动大江大河的保护领航掌舵、谋篇布局。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上持续发力。
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情况”视察团暨重点提案督办调研中,委员们提出许多意见建议,一致表示除了要科学开展生态修复,生态补偿是统筹两者关系最好的杠杆。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全面覆盖、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
通过民主监督,一些工作得以推动并取得进展。如全国政协委员们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短板积极建言献策。2024年12月,国家公园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内容,多处吸收了政协委员的建议。
“政协的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助力,是帮助地方把‘两山’理念落得更实。”这是参与民主监督调研的委员们的共识。
■ 履职尽责:在躬身力行中书写答卷
2023年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指出:“广大环境资源界人士发挥专业优势,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彼时恰逢环境资源界别成立一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界别委员履职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一直是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建议,加快规划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既有利于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可将其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标志;
全国政协委员童金南长期关注在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绿色经济问题,在调研黔南、滇西等地后提出“一村一企”绿色经济模式,建议每个村庄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生态屏障。全国政协委员蔡中平提案建议,要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推动森林“四库”更好联动,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同时,全国政协还积极推动委员利用国际论坛、“委员通道”、媒体专栏、基层宣讲等平台,广泛解读和宣介“两山”理念及其生动实践。
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举办“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邀请来自30多个国家的政要、学者、企业家代表参会。论坛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系统推介“两山”理念的实践成果,如浙江余村转型经验、福建三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等,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如赵英民、焦念志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国际舞台上讲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2025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白玛玉珍委员分享了家乡西藏林芝市墨脱县的蜕变。曾经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如今百姓依托生态资源,开办特色民宿,售卖石锅鸡等美食,种植高山有机茶及石斛、兰草、灵芝等经济作物,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国政协认真组织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充分激发委员履职活力。其中,燕琴委员团队研发的“全国地表SAR遥感监测成果”被应用于近20个省份的生态监测,实现对矿山修复、湿地变化的毫米级监测;黄绵松、张志扬、崔丽娟等委员结合亲身经历,深入界别群众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社区环保到荒漠化防治的植物选择,从宣传最新政策到相关问题的解疑释惑,将群众所需带到他们身边。
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提案2000余件,占立案提案总数的13%左右,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愿绘青绿满人间。全国政协委员们躬身力行的足迹,成为践行“两山”理念最鲜活的注脚。
正如环境资源界委员们所说:“守护绿水青山没有终点,履职永远在路上。”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继续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答卷。
责任编辑:丁元圆

- 2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