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政协委员建言上海生态环境保护
政协联线记者 董潇韩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15 18:09 字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月15日,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一直关心关注的话题。
临港新片区目前以滴水湖为中心,初步建成了“篮网纵横、水绿融合、生态绿色”的河湖水系。江敏委员建议,设立“滴水湖生态观测站”,构建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滴水湖开展全尺度全空间生态监测,开展全方位水生态健康诊断评估工作。通过卫星遥感、自动水质监测和定期水生生物监测等手段,进行数据联网集成,构建智慧型河口性水体生态监测和健康评估体系。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构建水生态预警模型,形成适合临港地区的生态应急监测体系。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核心区。将淀山湖全线高品质贯通,加强水岸联动尤为重要。庞言良委员建议,要注重通过绿岛、公园等方式打造宜人的滨水生态带,增加公共绿地,使市民和游客能够在现代城市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大力提升水环境精细化治理水平,全面推进河湖水生态修复和重塑,已成为打造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重中之重。陈振楼委员建议,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地貌和肌理特征,在弯道、河岔、河漫滩、浅滩、缓坡、河心沙洲岛等区域,因地制宜地营造形式多样、各种水陆动植物协同共生的小微湿地生态景观,以改善河道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提升河流水体自净能力。“上海拥有众多的各类生境系统,经过连续多年的生态治理实践,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超大城市的生境系统优势。”崔海玲委员建议,“各类生境系统,并不是‘静态’的保护地,在‘被’修复的同时,要同步‘主动’发挥生境系统汇碳、固碳的优势。尽快开展生境系统汇碳、固碳分类研究,为建立城市‘碳库’提供基础。”
南汇东滩湿地属于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许剑民委员建议,将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湿地适当区域划入上海市重要湿地,提高南汇东滩的保护力度,将赤风港湿地水域东侧的水域纳入湿地用途范畴,生态修复工作需注意保护原生植被。
“根据耕地、绿地、林地、园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细分不同废弃物利用途径和方式,在传统的秸秆、绿化植物废弃物利用基础上,就炭化污泥等污泥处置新技术,探索污泥、厨余垃圾、脱硫石膏等废物利用。”杨文悦委员建议,“以典型废弃物为原料,建立农田土壤、绿林土壤改良和废弃物利用典型示范点,通过长期定位监测和土壤改良应用技术集成,引领上海废弃物处置和土壤改良技术应用,向全国输出具有上海特色的土壤质量提升技术集成。”
责任编辑:张希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