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上海黄浦区政协助力在全区中小学校推广协商民主文化,把“抽象的主义”讲成“生动的故事”
2025-11-27 09:17
字号

《人民政协报》(2025年11月27日 第 7 版)
“‘点亮光明’项目的起点,是2023年的一节思政课。当时思政教师布置了一项学科任务,要求同学们完成一件模拟政协提案。当场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大世界的灯光能照到延安路高架,我们的教学楼也有百年历史,能不能让它也成为城市夜景的一部分?’这个充满青春温度的想法,瞬间点燃了全班的讨论热情……”在上海市黄浦区政协举行的“协商民主文化进校园”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集体备课活动上,区政协委员朱晓薇娓娓道来。彼时,思政教师并没有直接包办项目,把调研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模拟政协提案”为载体,自主完成从“想法”到“方案”的蜕变。朱晓薇说,让学生们惊喜的是,他们的体验没有止步于“提案提交”。区政协敞开大门,让学生代表全程参与了提案办理的每一个环节。
“点亮光明”项目的成功,让光明中学的思政老师们意识到,这不该是一次偶然的实践,而应成为常态化的教育模式。2025年9月,在黄浦区政协的指导下,光明中学正式设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校园实践点,同步发布了“协商民主文化”校本课程。
近年来,黄浦区政协与区教育系统紧密合作,以“大思政课”为主阵地,在全区中小学校广泛传播协商民主文化,涌现了“点亮光明”、“正青春 AI未来”、“小小议事厅”、会“商量”课堂等一批“协商民主文化进校园”赋能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
为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黄浦区政协、区教育局共同发布《“协商民主文化进校园”品牌工作与“大思政课”融合实施方案》,旨在以制度化成果推动“协商民主文化进校园”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天的活动,既是对‘协商民主文化进校园’与大思政课融合实践的阶段性梳理总结,更是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加油站’和新起点。”区政协主席陈志奇在活动中表示。
大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实”,不能搞形式主义。推动协商民主文化融入校园,关键要让学生“真参与、真思考、真认同”。基于这一共识,与会的委员和老师们在集中备课中着重从两个方面精心设计:系统梳理、精准对接思政课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将协商民主的理念、程序、精神实质有机融入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和课堂讨论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十五五”规划目标,围绕学生关心、社区关注的问题,锚定合适的切入点,既凸显时代特征、又体现黄浦特色。
课与课不似,人与人不同,但委员们和老师们遵循同一个内核:不仅要组织学生“听委员讲”,更要鼓励学生“像委员一样想、一样做”,开展真实的调研、协商和提案撰写,让协商民主“可触摸、可感知、可评价”。要丰富课程形式,努力把“抽象的主义”讲成“生动的故事”,把“宏大的理论”化为“切身的体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在集体备课活动的尾声,区政协承诺:将更加主动地把优质协商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鼓励更多委员担任“校外辅导员”。由“点亮光明”开启的政协大门,将向黄浦学子们越开越大。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