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评论
  • 收藏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刘伟/人民政协报  
2025-11-26 09:14 字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历史主动性,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坚实底座。
一、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坚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这个基本路径。四中全会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积极稳妥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通过骨干教师流动、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文化共生等机制,快速提升新建校、薄弱校的办学起点和内涵品质。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乡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的岗位吸引力。三是建强数字教育赛道。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好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空中课堂”“双师教学”等方式,弥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和课程短板。
二、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抓好缩小校际差距这个关键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优质均衡的核心在于缩小差距、促进公平。一是推动资源配置标准化动态化。建立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动态调整和达标机制,确保资源投入持续向薄弱学校、农村地区倾斜,切实兜牢教育公平的底线。二是健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动优秀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将交流经历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更紧密挂钩,完善相关保障激励政策,促进优质师资有序有效流动。三是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的比例,巩固免试就近入学成果,扭转“唯升学”“唯分数”的片面评价倾向。
三、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强化学校内涵建设这个重要支撑。优质均衡不仅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内涵建设、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一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完善校长选拔、培训与职级制改革,打造一支有教育情怀、有先进理念、有管理智慧的校长队伍,带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将德育体美劳教育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激发特色办学活力。支持学校基于资源优势,在课程体系、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方面打造品牌,形成“一校一品”的生动局面,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四、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支持。一是压实政治责任。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二是抓实学校党建。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三是营造良好生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学校教育,在资源拓展、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