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 评论
  • 收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新坐标,新部署,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迈进
孙琳、李元丽/人民政协报  
2025-10-27 09:28 字号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宣示了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在委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谈及闭幕当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受访委员们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以担当实干、勇于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将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成就瞩目 在韧性中凝聚信心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苟护生认为,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是一次“规划部署会”,更是“战略动员会”“信心凝聚会”,必将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坐标。
在全国政协委员、海雅集团董事局主席涂辉龙看来,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部署。这些部署对“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港澳委员履职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主席李青也信心十足,“全会高瞻远瞩规划未来五年工作,特别是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等领域的部署,为民营企业发展点亮灯塔、指明方向,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坐标,新部署,新动能。全会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坚定了委员们创新发展的信念。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国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城表示,“这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其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科技创新带来的人工智能浪潮将为传统采矿业带来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同样倍感振奋与责任重大,“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突出位置,一系列关于‘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论述,不仅为当前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十五五’时期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乘势而上 在创新中持续革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让技术真正“用起来”,让成果真正“落下去”。扎根于科技与安全领域的周鸿祎看到,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从“技术突破”迈向“应用落地”的关键阶段,“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形态,正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键桥梁,其广泛应用将深刻重塑生产方式、组织形态与安全格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大模型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大脑’的潜力,智能体将成为打通科技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
这一点,吴城同样体会深切,“传统采矿行业长期面临安全风险高、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大、环保压力重等痛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正深度赋能传统产业。国城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推进‘智慧矿山大模型’和‘企业管理AI智能体’研发方面大量投入,加快矿山机器人应用迭代和井上井下全流程智能安全体系建设,推动传统矿业智慧化转型。智慧矿山的兴起,正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取得显著进展。”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珺坦言,“但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高质量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尚不匹配,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存在堵点,人才资本等创新生态体系尚不完善。”对此,她认为下述领域将成为未来攻坚方向:以优化高质量科技供给为基础,筑牢深度融合的创新根基,健全竞争性支持与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为关键,打造产学研用协同新范式,通过“市场出题、创新答题”的良性互动,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途径,破解“从实验室到大市场”关键堵点,系统布局面向产业“发育期”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平台,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以健全关键要素支撑体系为保障,培育壮大创新融合生态系统,健全人才、资本、制度等关键要素的协同支撑。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变量,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结合近期的企业调研,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委会副主委李萌娇认为,加强数字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快氢能产业规划编制,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推进机制,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力支持;针对老工业基地制造业面临的“智改数转”技术瓶颈,加大体制机制优化支持,推动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砥砺前行 在变局中奋力开局
“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仍是首要任务。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些重要部署,勾勒出“十五五”的战略重心。
锚定新目标,奋力开新局。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院长屈庆超看来,激活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十分关键,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强化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和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要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公平竞争,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共生共荣。
新作为,新担当,在时代浪潮中奋楫当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忠范表示,“‘十五五’新的征程即将开启,我国进入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将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发展所需,在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方面双向发力,努力实现‘创新突破’与‘落地转化’同频共振。”
周鸿祎也表示,人工智能的下半场已经开启,智能体正加速走向产业现实。它既是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也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支点,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们既要以开放姿态拥抱“超级员工”与“超级组织”带来的效率革命,更要以底线思维筑牢智能化时代的安全防线。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山西省委会主委李俊林同样提出了展望,“围绕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结合专业特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提升大宗工业固废处理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贡献力量。”
来自香港的涂辉龙则表示。“我们港澳委员要聚焦重点领域,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助力港澳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同时积极对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民生保障方面,结合农村人才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我将围绕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降低物流成本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李萌娇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一定能够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原题为《新坐标 新部署 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迈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
责任编辑:李若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8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