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伍爱群: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全景图逐渐清晰
2025-10-27 09:32
字号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十五五”规划的框架内容基本确定,经济领域和产业领域的有关部署也逐步清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制定实施‘十五五’规划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一步,其核心特征是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十五五”规划中的经济产业政策突出四大导向
在伍爱群看来,“十五五”时期的经济与产业政策,是在全球秩序重构、国内经济转型、科技革命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制定的。其顶层设计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导向:
一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动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将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在具体路径上,将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三个维度进行全方位部署。
二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扩大内需战略将从短期的政策刺激,向中长期的制度性安排转型,从而构建“投资—收入—消费”协同提升的动态循环体系。在投资侧,将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并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消费侧,政策将“双管齐下”,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又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根本上夯实消费能力。
三是以深化改革破解机制障碍。“十五五”时期,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是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财税金融改革将聚焦效能提升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四是以绿色转型引领可持续发展。“十五五”时期,我国绿色转型将从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化为具体实践,着力构建“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推进体系。这将通过完善绿色财税政策、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
未来五年经济产业领域方向举措已定
基于上述政策导向,伍爱群认为,“十五五”期间的经济与产业布局将围绕以下重点方向展开具体行动:
一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产业的科学遴选与布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具体产业方向上:传统产业将聚焦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新兴产业将以人工智能产业化为核心,重点探索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落地路径;未来产业将聚焦量子计算、未来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构建从技术监测到应用场景验证的全周期培育体系。同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也将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
二是形成供需两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根治“内卷式”竞争,需要从供给、需求、制度环境三方面协同发力。供给侧方面,将强化标准和规制,减少重复建设;推动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通过原始创新突破“内卷”困局。需求侧方面,将引导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来深化消费需求对接。制度环境方面,将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并降低物流成本以畅通经济循环。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与财政支撑体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堵点,建立科教融会、产教融合的机制,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协同。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通过“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的方式,服务和支撑“十五五”规划的落实。
四是推动绿色转型与提升民生福祉。“十五五”时期,绿色转型将进入攻坚阶段。民生领域将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健全全生命周期保障网络。同时,深化医疗、教育改革,推动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总之,‘十五五’规划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系统性升级。它不再仅仅追求量的增长,而是更注重质的变化,将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通过扩大内需夯实增长根基,通过绿色转型塑造未来竞争力,这些重点方向相互关联、彼此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全景图。”伍爱群最后说。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16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