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评论
  • 收藏
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献计献策
政协联线记者 董潇韩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10-11 16:35 字号
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于10月13日拉开帷幕,将有来自全球生物医药界的国际科技大奖得主、国内外院士、数百位学术界和临床医疗专家,以及千余位知名药企、投资机构、生态服务伙伴代表等汇聚上海,共同探讨国内外产业动向和机遇,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面对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应对?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相关工作的上海政协委员为此提出了真知灼见。
“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全产业链的城市,上海在这一领域有着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医疗机构资源,以及完善完整的风险投资体系等。”陈启宇委员建议,“上海要在生物医药产业上进行错位发展,需要企业一方面进行源头创新,另一方面面向国际,‘走出去’参与更多全球主流市场的竞争。”
“要营造上海高效的前沿医学产业链条,进一步对创新性前沿生物医药项目进行新一轮的政策创新和改革,加速与国际标准对接,落地‘先行先试’创新举措,将有颠覆性创新的好项目和极具创新能力的人才‘留下来’。”章毅委员建议,从“卖向全球”的战略视角出发,完善创新药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多元的生物医药领域产业投资通道,让我国前沿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有节奏,有收益,有保障地“走出去”。
“上海出台了系列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促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刘俊岭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医药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知识培训、加强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风险管控和激励机制等措施,推动生物医药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现阶段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发展。胡伟国委员建议,“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医疗数据语料供给,建立医疗数据规范共享的管理和技术指南,推进医疗大模型技术研发,打造高端人才团队,为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智力和专家支持。加快创新场景落地应用,建立健全医疗大模型的应用标准与安全保障机制,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重塑各领域的格局,对于临床研究能力提升问题。蒋欣泉委员建议,加强临床研究人员配备与培养、临床研究质量管控、临床研究数字化进程,畅通临床研究转化路径,加强医企对接、促进产医融合发展。
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李大力委员认为,细胞治疗、基因编辑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应用广泛,价值巨大,相关新专利技术的开发对生物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他建议,着重布局,大力发展基因编辑产业,以此来打造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的新优势。
责任编辑:李若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