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助力“十四五”规划实施履职综述(三):凝心聚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5-10-15 08:58
字号

洹水潺潺,流淌着三千年前的文明密码。殷墟博物馆新馆内,一尊憨态可掬的青铜牛尊前,孩童拽着父亲的衣角,“爸爸,这头大牛为什么在笑呀?”
父亲俯身指向展柜铭牌:“它叫亚长牛尊,是商朝将军的酒杯。你看它背上盖子能打开,眼睛弯得像月牙——古人把快乐铸进青铜里啦!”
光影交错,牛尊的夔龙纹饰在玻璃展柜中流淌金光,孩童的指尖隔空描摹虎纹。家长与孩子的问答交织成文明传承的生动图景。这一幕,是2024年全国政协“推动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专题调研时发生的一幕,更是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的当代注脚。
文明薪火,烛照复兴征程。当“十四五”蓝图擘画文化强国新篇,2023年金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如灯塔矗立,为新时代文化建设锚定根本遵循。全国政协胸怀“国之大者”,以协商聚共识,以调研谋良策,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激发文化产业动能等领域深耕不辍,奏响“满足人民需求”与“增强精神力量”的协奏曲。
■ 凝心铸魂,筑牢精神文明根基
“要积极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
2024年10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在京举行,与会委员在会议现场展开热烈讨论。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以来,全国政协以文化建设为议题召开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内在要求,全国政协为此做出一系列安排: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规划推进工作研讨座谈会;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举办委员专题研讨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设委员读书群;全国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要内容持续跟进学……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态化开展政治培训、理论研究、委员读书,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其中全国政协办公厅2024年第一季度理论研讨会,委员们提交多篇以“两个结合”、“十四个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为研究内容的理论文章;开设151个委员读书群,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委员读书活动达947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十个坚持”,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认真学习领会,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
“大道同心/大道同心/中国道路咱们一起走/脚步坚定越走越自信/迎着风雨携手前行/共商国是一切为人民……”全国政协专门组织创作音乐短片《大道同心》等活动,生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充分体现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5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主流价值不断巩固壮大,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全国政协奋力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围绕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开展监督性调研,组织开展“委员促三交”系列活动……全国政协历来重视党的民族工作,“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助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国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组织引导政协委员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协商,广泛凝心聚力。
“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今年4月,韶山毛泽东广场,一队中学生发出的铿锵誓言让全国政协“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传承革命文化红色基因”视察团成员心潮澎湃。“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以提案、调研等形式弘扬革命文化,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5年来,各地大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向上向善成为新时代社会风尚的鲜明底色。全国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责任,“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书画室多次组织政协委员中的书画名家为优秀党员、时代楷模等群体立传画像,让“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成风化人”之力。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深入阐述“两个结合”重大意义,从文化根源上深刻揭示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关系。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全国政协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凝聚民族精神、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国家文物局2023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123件,2024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167件,聚焦民生关切和文物事业发展。
——围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开展调研考察,助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发。
——组织“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助力加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彰显中华文明标识。
——就“推动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开展调研视察,推动文物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研究制定《十四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规划》及征编方案,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纪事史料征集工作等,积极推进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
……
全国政协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 人民至上,文化甘霖润泽城乡
“我们今天早点过来准备,接着晚上还有舞蹈活动,这个场地可是紧俏得很呢!”2024年7月,满洲里市东山街道办事处怡园社区,全国政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视察团与刚刚进门的两位太极拳爱好者不期而遇,大家兴致勃勃地聊起了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时发出爽朗笑声。
全国政协历来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计划持续五年开展民主监督,此前分别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开展了民主监督性调研,围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视察已有四年。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惠民生暖民心、促均衡提效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文化交流谱写新篇……“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5年来,全国政协积极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献计出力。
——今年6月,全国政协“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调研组赴江苏开展调研,为提高文化原创能力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5月,全国政协召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10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为讲好中国故事集智聚力。
深入调研、深入思考、深入交流,委员们广泛凝聚共识,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助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热情澎湃的全场合唱,让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履职“服务为民——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文艺演出激动人心。2024年,“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中4场文艺演出服务群众线上线下观演达10万余人次。“十四五”期间,“送文化下基层”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
文化发展步履铿锵,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担当作为,以创新实践交出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 科技赋能,创新激活文化基因
“创新不仅止于形式,还要深挖文化基因的情感共鸣,捕捉技术革命的体验突破。”
“既要保留和传承文化根脉的独特性、纯粹性和深厚底蕴,又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引领风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全球,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政协委员聚焦数字技术、文化创新等积极建言献策,从一次次深入讨论中,清晰感受到“文化﹢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脉动。
当文化“软实力”遇上科技“硬支撑”,“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成为一道“融合”命题。“十四五”规划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科技赋能,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注入生机活力。5年来,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线上演播等持续火爆,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国政协助推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2023年5月,全国政协“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赴湖南、广西实地调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情况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7月,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商议政。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5年来,文旅产业发展“新”意满满,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336件、2024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412件,多件提案聚焦文旅产业热点难点问题。
——2023年11月,全国政协“加强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来到吉林开展视察,就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等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6月,全国政协“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党外委员考察团赴云南深入考察,为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新机遇、新发展、新观察、新思考,全国政协积极履职、笃行不怠,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从殷墟博物馆的千年凝望,到社区舞蹈室的欢声笑语,再到“哪吒”席卷全球的科技浪潮……“十四五”时期,彰显文化自信的生动图景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铺展,全国政协以履职实践为笔,奋力书写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新征程上,更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舵,让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新光彩,为民族复兴汇聚新动能!
父亲俯身指向展柜铭牌:“它叫亚长牛尊,是商朝将军的酒杯。你看它背上盖子能打开,眼睛弯得像月牙——古人把快乐铸进青铜里啦!”
光影交错,牛尊的夔龙纹饰在玻璃展柜中流淌金光,孩童的指尖隔空描摹虎纹。家长与孩子的问答交织成文明传承的生动图景。这一幕,是2024年全国政协“推动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专题调研时发生的一幕,更是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的当代注脚。
文明薪火,烛照复兴征程。当“十四五”蓝图擘画文化强国新篇,2023年金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如灯塔矗立,为新时代文化建设锚定根本遵循。全国政协胸怀“国之大者”,以协商聚共识,以调研谋良策,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激发文化产业动能等领域深耕不辍,奏响“满足人民需求”与“增强精神力量”的协奏曲。
■ 凝心铸魂,筑牢精神文明根基
“要积极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
2024年10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在京举行,与会委员在会议现场展开热烈讨论。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以来,全国政协以文化建设为议题召开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内在要求,全国政协为此做出一系列安排: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规划推进工作研讨座谈会;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举办委员专题研讨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设委员读书群;全国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要内容持续跟进学……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态化开展政治培训、理论研究、委员读书,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其中全国政协办公厅2024年第一季度理论研讨会,委员们提交多篇以“两个结合”、“十四个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为研究内容的理论文章;开设151个委员读书群,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委员读书活动达947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十个坚持”,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国政协和广大委员认真学习领会,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
“大道同心/大道同心/中国道路咱们一起走/脚步坚定越走越自信/迎着风雨携手前行/共商国是一切为人民……”全国政协专门组织创作音乐短片《大道同心》等活动,生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充分体现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5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主流价值不断巩固壮大,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全国政协奋力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围绕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开展监督性调研,组织开展“委员促三交”系列活动……全国政协历来重视党的民族工作,“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助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国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组织引导政协委员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协商,广泛凝心聚力。
“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今年4月,韶山毛泽东广场,一队中学生发出的铿锵誓言让全国政协“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传承革命文化红色基因”视察团成员心潮澎湃。“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以提案、调研等形式弘扬革命文化,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5年来,各地大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向上向善成为新时代社会风尚的鲜明底色。全国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责任,“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书画室多次组织政协委员中的书画名家为优秀党员、时代楷模等群体立传画像,让“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成风化人”之力。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深入阐述“两个结合”重大意义,从文化根源上深刻揭示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关系。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全国政协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凝聚民族精神、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国家文物局2023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123件,2024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167件,聚焦民生关切和文物事业发展。
——围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开展调研考察,助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发。
——组织“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助力加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彰显中华文明标识。
——就“推动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开展调研视察,推动文物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研究制定《十四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规划》及征编方案,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纪事史料征集工作等,积极推进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
……
全国政协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 人民至上,文化甘霖润泽城乡
“我们今天早点过来准备,接着晚上还有舞蹈活动,这个场地可是紧俏得很呢!”2024年7月,满洲里市东山街道办事处怡园社区,全国政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视察团与刚刚进门的两位太极拳爱好者不期而遇,大家兴致勃勃地聊起了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时发出爽朗笑声。
全国政协历来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计划持续五年开展民主监督,此前分别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开展了民主监督性调研,围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视察已有四年。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惠民生暖民心、促均衡提效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文化交流谱写新篇……“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5年来,全国政协积极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献计出力。
——今年6月,全国政协“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调研组赴江苏开展调研,为提高文化原创能力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5月,全国政协召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10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为讲好中国故事集智聚力。
深入调研、深入思考、深入交流,委员们广泛凝聚共识,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助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热情澎湃的全场合唱,让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履职“服务为民——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文艺演出激动人心。2024年,“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中4场文艺演出服务群众线上线下观演达10万余人次。“十四五”期间,“送文化下基层”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
文化发展步履铿锵,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担当作为,以创新实践交出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 科技赋能,创新激活文化基因
“创新不仅止于形式,还要深挖文化基因的情感共鸣,捕捉技术革命的体验突破。”
“既要保留和传承文化根脉的独特性、纯粹性和深厚底蕴,又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引领风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全球,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政协委员聚焦数字技术、文化创新等积极建言献策,从一次次深入讨论中,清晰感受到“文化﹢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脉动。
当文化“软实力”遇上科技“硬支撑”,“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成为一道“融合”命题。“十四五”规划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科技赋能,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注入生机活力。5年来,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线上演播等持续火爆,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国政协助推相关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2023年5月,全国政协“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赴湖南、广西实地调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情况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7月,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商议政。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5年来,文旅产业发展“新”意满满,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336件、2024年承办全国政协提案412件,多件提案聚焦文旅产业热点难点问题。
——2023年11月,全国政协“加强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来到吉林开展视察,就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等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6月,全国政协“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党外委员考察团赴云南深入考察,为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新机遇、新发展、新观察、新思考,全国政协积极履职、笃行不怠,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从殷墟博物馆的千年凝望,到社区舞蹈室的欢声笑语,再到“哪吒”席卷全球的科技浪潮……“十四五”时期,彰显文化自信的生动图景正在中华大地上徐徐铺展,全国政协以履职实践为笔,奋力书写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新征程上,更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舵,让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新光彩,为民族复兴汇聚新动能!
责任编辑:丁元圆

- 7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