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评论
- 收藏
焦点访谈:以高水平开放赢得发展主动,探寻沪苏琼在开放前沿的创新实践
2025-10-10 09:22
字号

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第五批“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上海、江苏、海南,深入探寻三地在开放前沿的创新实践。从上海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江苏建设双向开放高地,到海南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三地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以重大平台为支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外企投资信心、拓展外贸新增长点。一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深层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上海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经济韧性持续增强。今年1-8月,全市实现外贸额2.94万亿元,增长4.5%;8月单月出口额突破1830亿元,创历史新高。“十四五”以来,上海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上海始终是全球资本投资的首选地之一。
上海市市长 龚正: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始终发挥着风向标作用。我们通过持续扩大开放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目前,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约三分之一的税收、四分之一的GDP、五分之一的就业和近40%的工业总产值、50%的货物贸易总额,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上海着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陆家嘴金融城集聚全国70%的外资资管机构和55%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雷克萨斯独资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上海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贸易竞争力持续提升。上海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超4万亿元。今年1-8月出口增长11.6%;8月对非洲、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出口达537.4亿元,同比增长45%。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37.1%、112.1%和39%,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上海市市长 龚正: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上海经济外向度高,受到的冲击影响更早、更直接、更深刻。我们始终坚持立足自身优势,以开放的确定性应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产业优势、科创优势和综合成本优势,推动外贸外资顶住压力、保持韧性、彰显活力。
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吸引26家国内外保险公司入场,登记分出保费突破1600亿元,金融开放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上海正全面推进制度型开放,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预计年底实现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升级,进博会连续7年成功举办,这些平台枢纽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
龚正表示,展望未来,上海将始终牢记国家战略使命,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如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而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则是在建设双向开放高地上做足文章。
今年前8个月,江苏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开放的成绩单:进出口总额达到3.8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8;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比重达18.7%,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接近4成。江苏省高水平开放的底气足、成色亮。
江苏省委书记 信长星:总书记对江苏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江苏要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在稳外贸稳外资、推进制度型开放和高端开放平台建设等等方面,都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勇争先”,这样才能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为开放高地,江苏汇聚外资企业4.3万家,形成昆山台资、太仓德资、盐城韩资等特色集聚区。在太仓,企业接连扩产,清晰展现外资深耕步伐。今年前8个月,江苏外资利润再投资较2020年全年增长1.2倍,总部型机构加速集聚。苏州张家港保税区,德国大陆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的7000多平方米亚太研发中心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投用,将辐射60多家供应商和20多家整车企业。
现在,江苏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达423家。
信长星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的新方式、新举措,进一步加大外企利润再投资支持力度,大力引进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有效稳住外资基本盘。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江苏外贸展现强劲韧性。今年前8个月,全省近10万家外贸企业贡献了全国近两成出口增量,前不久,全国首个自贸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方案获批,推动江苏自贸区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高地。今年8月,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在江苏挂牌运营,集贸易服务、丝路电商、技术与文化交流于一体,深度对接中亚需求,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江苏省委书记 信长星: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还是十分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是要继续以开放引领发展、赢得主动。更加主动开放,进一步深化首创性、集成性探索,努力形成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广交海内外朋友,不断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相比上海、江苏传统的沿海开放地区,海南可以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为了扩大高水平开放,海南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近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封关运作平稳有序推进。
海南省委书记 冯飞: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主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扩大制度型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近年来,海南加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以“零关税、低税率”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在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的这家飞机发动机维修企业,享受企业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累计节省税费约1亿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海南以《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构建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和“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5年来,海南货物贸易年均增长31.3%、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2.3%,新设外资企业年均增长43.7%,176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南投资。
冯飞表示,海南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蹄疾步稳扩大高水平开放,为中外投资者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海南全岛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设立为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通过特殊的税收和贸易管理政策制度,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相关部委也密集出台封关的配套政策。其中进口“零关税”商品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6600个税目;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也进一步优化。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当前,海南正推进封关运作准备,坚持清单式、项目化推进各项软硬件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就绪。
海南省委书记 冯飞:封关之后,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海南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将显著提升,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让海南的外资更多、外贸更活、外国人更愿来海南投资兴业,以实际成效彰显‘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信心和决心。
从外资总部加速集聚到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从制度创新突破到封关运作在即,上海、江苏、海南的实践表明: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前行的强大动力。稳外贸稳外资,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作为;扩大开放,不是单向引进,而是双向共赢。三地探索印证了一个深刻道理:越是外部环境复杂,越要以高水平开放赢得发展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唯有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才能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机遇。面向未来,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活力中国,正以自信姿态拥抱世界。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上海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贸易竞争力持续提升。上海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超4万亿元。今年1-8月出口增长11.6%;8月对非洲、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出口达537.4亿元,同比增长45%。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37.1%、112.1%和39%,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上海正全面推进制度型开放,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预计年底实现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升级,进博会连续7年成功举办,这些平台枢纽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

如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全球资源配置枢纽,而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则是在建设双向开放高地上做足文章。




信长星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的新方式、新举措,进一步加大外企利润再投资支持力度,大力引进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有效稳住外资基本盘。



近年来,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封关运作平稳有序推进。





相关部委也密集出台封关的配套政策。其中进口“零关税”商品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6600个税目;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也进一步优化。

海南省委书记 冯飞:封关之后,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海南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将显著提升,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让海南的外资更多、外贸更活、外国人更愿来海南投资兴业,以实际成效彰显‘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张希喆

- 12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