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配音艺术家刘风带“小小艺评家”了解一部译制片诞生的八步半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7-29 17:41
字号

接着刘风给大家放映了一部介绍译制片创制流程的Flash短片。通过生动形象地解说,同学们很快了解了关于译制片基本概况的相关知识——
译制片也称翻译片,是指将其他语系、语种、语言的影片通过文本翻译、技术加工和艺术创作等手段,制作成为本国或本民族语系、语种、语言的影片。说白了,就是把你看不懂的影片变成让你看得懂的影片。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制作一部完整的中文译制片,需要一套复杂又严谨的工艺流程。
01
Step 1:剧本翻译
翻译通常由专业的剧本翻译完成。一名合格的剧本翻译既要懂戏,也要了解全套影视制作流程。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高超的原文功底和深厚的中文组织能力,有时候还要加点创意。通常,一部电影剧本的文本字数大约在1.5万至3万字左右。翻译工作根据不同剧本的复杂程度,需要历时一星期至半个月之久。
02
Step 2:初对
剧本翻译好之后就是第二步,译制导演闪亮登场。与所有导演一样,译制导演是电影译制的灵魂和舵手。初对时,译制导演要对整部影片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各种冲突、矛盾、潜台词从戏的开头至结尾都要心中有数。“因为原文翻译成汉语后有长有短,初对就是导演和口型员、剧本翻译一起把台词的口型对上,要根据原片演员的口型去扩句或者缩句,目的是和原片语句的长短和口型对齐,前提是必须把原来的意思表达准确。”刘风补充道。

03
Step 3:对口型
对口型这一流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译制片的精致。译制导演根据原片的画面逐段逐句地观看每一个人物的对白,并根据内容、节奏、口型的长短,按照汉语发音的节奏,数出每一句话的字数来,然后根据字数修改剧本,这样电影即便更换了语言,也能做到声画合一、严丝合缝。
04
Step 4:挑选配音演员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译制导演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需要了解业内每一位配音演员的音色特点。然后根据自己对影片的掌握,选择声音气质最贴近原片角色的配音演员。配音演员的音色要如交响乐团般高低音混合、多音色搭配,如果音色搭配得单一,或者搭配得相近,观众便很难分清是谁在说话了。
05
Step 5:复对
复对是在正式录音前由译制导演组织的集体准备工作。译制导演要向配音演员们阐述影片,让每个演员明白这部电影的风格、人物关系,以及所配角色的身份、特点,这时演员可以对所配台词提出异议并展开讨论,通过唇枪舌战达成共识。“这次我们配《我的世界大电影》,因为影片面向的就是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所以我们表达的情绪或者用词造句,都是针对这样的年龄段的孩子来度身定制的,所以上映后市场效果非常好。”刘风说。
06
Step 6:实录
“复对之后有个重要的环节叫做排练——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反复的排练,不仅要记住台词,而且要达到练熟的程度,然后才能进棚录音。”刘风特别强调,在复对和实录之间还有“排练”这“半步”不可忽视。
实录是译制片制作的重头戏,配音演员和导演在一个密不透风、完全隔声的空间里,根据原版画面一字字一句句地将整部影片用中文演出来。实录是一个艰深的过程,通常一部90分钟的电影需要数千分钟的表演才能完成。也就是说每部观众只看一遍的电影,配音演员都要在背后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07
Step 7:鉴定补戏
接下来的步骤是鉴定。为了保证译制片的艺术质量,所有参与创作的工作人员会在语言创作完成之后,从头到尾看一遍录制完成的对白。一是导演要确定影片的整体风格,在配音完成后没有跑偏;二是每位演员都会对自己的台词反复检查,查缺补漏。鉴定完成之后,导演会再组织配音演员集体讨论,并进行相应的修补。“经常有一种情况,可能刚开始在棚里录音的时候,觉得还可以,但是真的录完以后,特别是连贯起来一看,往往会发现好像这有点不对、那里有点不接戏……这时就得进行调整、补戏。有时也会突然萌发更好的想法、更贴切的台词,也可以进行补录。”刘风说。
08
Step 8:混录
这时录音师会整理录制完成的对白、旁白,通过技术手段去除杂音、修整口型。有时还会根据剧情需要做一些技术处理,让声音听起来更具戏剧效果,比如风声、雨声、枪林弹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还有模拟走路的声音……全部混合录音到一起,然后再将对白和国际声音素材混合录音之后,整个影片的译制工作也告一段落了。
总之,译制片制作是一门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必须协同作战。观众的选择就是译制工作者最大的动力,观众的喜爱更加鞭策译制人不断前进。在艺术创作上,务必力争完美;在追求品质的道路上,更要不断前行,为中国观众奉献更多更优秀的译制作品。
通过介绍译制电影到创作流程,刘风告诉同学们,任何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到最好,必须得按照流程进行,同时要尊重艺术规律。例如倘若你走艺术专业道路的话,就必须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并且了解自己是否具有从事这门艺术工作的相关潜质。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有相关的先天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数学家、发明家需要天赋,从事声音创作、影视表演的同样需要天赋。通过专业的培训,每个人都可以了解自己的天赋所在。
当然,语言表达其实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不仅是语言工作者。通过专门的训练,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文章的理解都会有所助益。就像许多孩子学钢琴、学芭蕾,并不一定是要当钢琴家、舞蹈演员,但是通过专业艺术培训,孩子的艺术修养提高了,身姿更挺拔了,仪态更出众了,走路更自信了……那是谁都愿意看到的。
文编 | Ray
美编 | Yep
摄影 | 金玲
头像绘画 | Tree
视频 | 中福会儿童教育传媒中心
译制片也称翻译片,是指将其他语系、语种、语言的影片通过文本翻译、技术加工和艺术创作等手段,制作成为本国或本民族语系、语种、语言的影片。说白了,就是把你看不懂的影片变成让你看得懂的影片。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制作一部完整的中文译制片,需要一套复杂又严谨的工艺流程。

01
Step 1:剧本翻译
翻译通常由专业的剧本翻译完成。一名合格的剧本翻译既要懂戏,也要了解全套影视制作流程。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高超的原文功底和深厚的中文组织能力,有时候还要加点创意。通常,一部电影剧本的文本字数大约在1.5万至3万字左右。翻译工作根据不同剧本的复杂程度,需要历时一星期至半个月之久。
02
Step 2:初对
剧本翻译好之后就是第二步,译制导演闪亮登场。与所有导演一样,译制导演是电影译制的灵魂和舵手。初对时,译制导演要对整部影片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各种冲突、矛盾、潜台词从戏的开头至结尾都要心中有数。“因为原文翻译成汉语后有长有短,初对就是导演和口型员、剧本翻译一起把台词的口型对上,要根据原片演员的口型去扩句或者缩句,目的是和原片语句的长短和口型对齐,前提是必须把原来的意思表达准确。”刘风补充道。


03
Step 3:对口型
对口型这一流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译制片的精致。译制导演根据原片的画面逐段逐句地观看每一个人物的对白,并根据内容、节奏、口型的长短,按照汉语发音的节奏,数出每一句话的字数来,然后根据字数修改剧本,这样电影即便更换了语言,也能做到声画合一、严丝合缝。
04
Step 4:挑选配音演员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译制导演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需要了解业内每一位配音演员的音色特点。然后根据自己对影片的掌握,选择声音气质最贴近原片角色的配音演员。配音演员的音色要如交响乐团般高低音混合、多音色搭配,如果音色搭配得单一,或者搭配得相近,观众便很难分清是谁在说话了。

05
Step 5:复对
复对是在正式录音前由译制导演组织的集体准备工作。译制导演要向配音演员们阐述影片,让每个演员明白这部电影的风格、人物关系,以及所配角色的身份、特点,这时演员可以对所配台词提出异议并展开讨论,通过唇枪舌战达成共识。“这次我们配《我的世界大电影》,因为影片面向的就是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所以我们表达的情绪或者用词造句,都是针对这样的年龄段的孩子来度身定制的,所以上映后市场效果非常好。”刘风说。
06
Step 6:实录
“复对之后有个重要的环节叫做排练——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反复的排练,不仅要记住台词,而且要达到练熟的程度,然后才能进棚录音。”刘风特别强调,在复对和实录之间还有“排练”这“半步”不可忽视。
实录是译制片制作的重头戏,配音演员和导演在一个密不透风、完全隔声的空间里,根据原版画面一字字一句句地将整部影片用中文演出来。实录是一个艰深的过程,通常一部90分钟的电影需要数千分钟的表演才能完成。也就是说每部观众只看一遍的电影,配音演员都要在背后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07
Step 7:鉴定补戏
接下来的步骤是鉴定。为了保证译制片的艺术质量,所有参与创作的工作人员会在语言创作完成之后,从头到尾看一遍录制完成的对白。一是导演要确定影片的整体风格,在配音完成后没有跑偏;二是每位演员都会对自己的台词反复检查,查缺补漏。鉴定完成之后,导演会再组织配音演员集体讨论,并进行相应的修补。“经常有一种情况,可能刚开始在棚里录音的时候,觉得还可以,但是真的录完以后,特别是连贯起来一看,往往会发现好像这有点不对、那里有点不接戏……这时就得进行调整、补戏。有时也会突然萌发更好的想法、更贴切的台词,也可以进行补录。”刘风说。
08
Step 8:混录
这时录音师会整理录制完成的对白、旁白,通过技术手段去除杂音、修整口型。有时还会根据剧情需要做一些技术处理,让声音听起来更具戏剧效果,比如风声、雨声、枪林弹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还有模拟走路的声音……全部混合录音到一起,然后再将对白和国际声音素材混合录音之后,整个影片的译制工作也告一段落了。
总之,译制片制作是一门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必须协同作战。观众的选择就是译制工作者最大的动力,观众的喜爱更加鞭策译制人不断前进。在艺术创作上,务必力争完美;在追求品质的道路上,更要不断前行,为中国观众奉献更多更优秀的译制作品。
通过介绍译制电影到创作流程,刘风告诉同学们,任何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到最好,必须得按照流程进行,同时要尊重艺术规律。例如倘若你走艺术专业道路的话,就必须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并且了解自己是否具有从事这门艺术工作的相关潜质。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有相关的先天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数学家、发明家需要天赋,从事声音创作、影视表演的同样需要天赋。通过专业的培训,每个人都可以了解自己的天赋所在。
当然,语言表达其实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不仅是语言工作者。通过专门的训练,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文章的理解都会有所助益。就像许多孩子学钢琴、学芭蕾,并不一定是要当钢琴家、舞蹈演员,但是通过专业艺术培训,孩子的艺术修养提高了,身姿更挺拔了,仪态更出众了,走路更自信了……那是谁都愿意看到的。
文编 | Ray
美编 | Yep
摄影 | 金玲
头像绘画 | Tree
视频 | 中福会儿童教育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张杏梅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