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 评论
- 收藏
2025年度上海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交流发言辑选: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化解民忧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3-21 09:11
字号

编者按:3月20日,上海市政协召开2025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会上,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杨蓉、长宁区政协副主席池捷和市政协委员王海涛在会上应邀作交流发言,介绍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政协联线辑选交流发言有关内容,以飨读者。
坚持“三个聚焦” 助力“四个凝聚”
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杨蓉
社情民意是参政议政的“源头活水”,是检验履职成效的“重要标尺”。过去一年,民进市委始终紧扣上海改革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三个聚焦”为抓手,在报送社情民意信息方面实现“量、质、效”三提升。总结有三点体会:
聚焦重点工作,凸显界别专长
坚持“建言建在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一方面,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任务,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年度课题工作。另一方面,立足党派特色,发挥会员本职优势,形成高质量信息。如,在文化出版领域,我们长期关注图书市场健康发展,针对图书价格混乱、销售码洋大幅下降的情况,建议加快图书价格立法,推动中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针对“双减”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不规范、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提交相关社情民意信息获得肯定。
聚焦急难愁盼,深入调查研究
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必须“接地气”“冒热气”。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观念的偏见仍然制约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在长期关注的基础上,组织赴深圳、东莞、广州等城市开展深入调研,提交相关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劳动力市场尽快走向职业资格就业,从学历型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型,为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民进方案,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聚焦能力建设,提升履职实效
民进市委大力推进“人才—机制—平台”三位一体履职能力建设,为信息工作筑牢基础。我们组建来自不同领域的特邀信息员骨干队伍,举办信息骨干研修班、专题培训及中青年专家学者履职研修班;修订《参政议政评价指标体系》《参政议政成果奖励办法》,授予14个组织“社情民意信息先进集体”称号,20名会员“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称号;发挥专委会平台专业优势,全年提交132篇信息获采用。同时,积极将品牌论坛、合作智库等平台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信息,不断提升履职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三大行动”:一是部署专委会“一委一专题”,打造年度重点课题激发更广泛履职热情;二是“青苗工程”,通过“导师帮带制”,打造100名基层骨干信息员队伍;三是“数字赋能行动”,依托“智慧民进”平台,构建信息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需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化解民忧,用行动温暖民心。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界别特色,广泛集智聚力,引信息“涓涓细流”,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汇聚奋进力量、凝聚澎湃动力。
以实践点建设为契机探索创新“三项机制”
长宁区政协副主席池捷
2024年,长宁区政协在市政协的关心指导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协同推进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建设为契机,结合实践点“一个窗口”“五个平台”的目标定位,紧紧依托实践点,广泛沟通联系各参加单位和界别群众,搭建平台系统,加强上下贯通,组织分析研判,推动形成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全链条闭环”机制。主要做法是:
搭建平台系统,畅通选题高效遴选机制
在市政协指导下,专门设计了中英文界面“触摸屏+手机端”实践点信息提交系统,嵌入街道微信公众号,健全汇集民意工作的选题高效遴选机制。一是强化议题设置引导,从实践点信息收集系统可以看到近期市政协、长宁区政协、虹桥街道工作站关注的一些社情民意专题,广泛征集辖区内外有关经济、民生、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动态、热点,后台信息由专人维护,进行分类处理,由此遴选出一批信息议题清单。二是筛选共性议题。在遴选清单上筛选出一些共性议题,深入调研协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上报。三是畅通基层民意直达渠道,依托虹桥街道信息联系点直接报送功能,畅通一线基层民意直达全国政协以及市委、市政府渠道;整合拓展三级委员资源渠道,发动在各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落组进站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依托实践点参与信息上报;不定期向委员及各党派发送近期社情民意工作参考选题,向委员、专家、骨干队伍定向约稿。
加强上下贯通,强化热点协同联动机制
根据实践点“上下联动”的要求,加强同市政协和虹桥街道信息联系点的协同联动,着力找准信息工作重点。一是争取市政协的指导和支持,在市政协指导下,开展专项议题沙龙,实行委员与界别群众面对面“围读”式研讨,深入开展实景“踏勘”式调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力求“走到位,问到位,写到位”,推动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二是市区联动挖掘信息焦点,在市政协科技界别委员(上海科学院)工作室与北新泾街道委员工作站联合召开的协商建言会上,挖掘出“海归人员社保问题”信息线索,为此开展专题调研和深入踏勘走访,工作站副召集人王海燕撰写“国际优秀人才”信息被市政协采用,助推全市首张持“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领的社保卡在长宁完成申领并发放。
组织分析研判,提升成果精准转化机制
定期开展信息分析研判,注重在选题立意、突出区域特色上下功夫,助推形成全链条机制。一是选题信息复盘分析,针对报送市政协信息及市政协采用信息每月进行复盘分析。根据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等各类选题,生成报送及采用情况“饼状图”,进一步对各类选题细分研判,生成报送情况“柱状图”,进而梳理列出近期重点领域社会热点、民生关切选题开展专项调研。二是结合区域特色专题研判,针对长宁航空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优势,围绕“民航大数据建设、推动低空经济”等重点议题,与相关专业人士专题调研、座谈交流,部分行业内专业人士针对“低空经济”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集中报送多篇“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工作韧劲。根据实践点总体工作安排,长宁政协积极开展“与宁同行”品牌建设,在实践点深化建设“同行气象站”项目。同时,升级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信息系统,聚焦“两会”“十五五”等专题,联动相关专委会、界别、工作站等开展社情民意信息调研和协商座谈。进一步加强在实践点开展提案督办、民主监督、调研视察、座谈讨论等履职协商活动与社情民意信息的高效精准相互转化。同时,大力开展在实践点展示真实案例,以具体化实效化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成果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真谛,讲好汇集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心的协商民主故事。
市政协委员王海涛
隔行如隔山、隔山也要钻。更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我的体会是专业性要高、关注度要广、责任感要强。我结合其中两个社情民意信息的背后故事,就如何通过做好专业研究、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建言献策水平,简要汇报一下自身体会:
第一个故事:不少同事被我发展成为社情民意信息的“志愿者”“通讯员”,其中,单位的公车驾驶员胡师傅时常主动在自己的生活圈里收集问题并向我反映。2023年9月,胡师傅交给我一封他的老邻居反映“两旧一村”改造呼声的来信,引发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依托市政协“站、室、点”的一体化联系群众机制,我针对“旧改”项目,对自己所落组的黄浦区相关街道开展走访调研,与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机构及居民代表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针对基础条件的多样性、居民需求的差异性和政府部门资金的有限性,我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研判,建议上海创新推进“房票安置”模式,并提出若干具体措施。先后形成两份社情民意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市领导出席的情况通报会和提交政协提案等方式继续反映情况、推动落实。2024年8月,上海首张房票(001号)在金山区面世,实现了房票安置在上海落地生根,有望为政府、房地产企业和居民三方共赢探索出新路径。继而,青浦区于2025年2月也发布了房票安置实施办法,上海的房票政策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推广。
第二个故事:2024年4月,为支持科技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下简称“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期限1年。我的本职工作是在上海农商银行负责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对于科技金融和数据应用有特殊的职业敏感。文件发布后,我觉得其中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一是总量上,经过调研分析,我觉得5000亿元的额度明显不足,难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二是结构上,我分析了3841户科技型企业总量1230亿的贷款,借款期限1年及以下的占比58.78%,1年至3年(含)的占比9.38%,超过3年的占比31.84%。综合来看,1年期以上的贷款比例合计超过四成。此次央行再贷款期限为1年,虽有展期的可能性,但会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三是范围上,纳入支持名单的银行较少,不利于形成更多合力。为此,我提交社情民意信息,提出“适当扩大适用银行”“提升再贷款增量规模”“提高期限适配性”等建议,并于2024年8月被市政协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行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优化再贷款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至10000亿元”“强化对银行的政策激励”“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
坚持“三个聚焦” 助力“四个凝聚”
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杨蓉
社情民意是参政议政的“源头活水”,是检验履职成效的“重要标尺”。过去一年,民进市委始终紧扣上海改革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三个聚焦”为抓手,在报送社情民意信息方面实现“量、质、效”三提升。总结有三点体会:
聚焦重点工作,凸显界别专长
坚持“建言建在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一方面,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任务,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年度课题工作。另一方面,立足党派特色,发挥会员本职优势,形成高质量信息。如,在文化出版领域,我们长期关注图书市场健康发展,针对图书价格混乱、销售码洋大幅下降的情况,建议加快图书价格立法,推动中国出版业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针对“双减”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不规范、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提交相关社情民意信息获得肯定。
聚焦急难愁盼,深入调查研究
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必须“接地气”“冒热气”。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观念的偏见仍然制约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在长期关注的基础上,组织赴深圳、东莞、广州等城市开展深入调研,提交相关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劳动力市场尽快走向职业资格就业,从学历型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型,为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民进方案,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聚焦能力建设,提升履职实效
民进市委大力推进“人才—机制—平台”三位一体履职能力建设,为信息工作筑牢基础。我们组建来自不同领域的特邀信息员骨干队伍,举办信息骨干研修班、专题培训及中青年专家学者履职研修班;修订《参政议政评价指标体系》《参政议政成果奖励办法》,授予14个组织“社情民意信息先进集体”称号,20名会员“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称号;发挥专委会平台专业优势,全年提交132篇信息获采用。同时,积极将品牌论坛、合作智库等平台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信息,不断提升履职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三大行动”:一是部署专委会“一委一专题”,打造年度重点课题激发更广泛履职热情;二是“青苗工程”,通过“导师帮带制”,打造100名基层骨干信息员队伍;三是“数字赋能行动”,依托“智慧民进”平台,构建信息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需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化解民忧,用行动温暖民心。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界别特色,广泛集智聚力,引信息“涓涓细流”,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汇聚奋进力量、凝聚澎湃动力。
以实践点建设为契机探索创新“三项机制”
长宁区政协副主席池捷
2024年,长宁区政协在市政协的关心指导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协同推进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建设为契机,结合实践点“一个窗口”“五个平台”的目标定位,紧紧依托实践点,广泛沟通联系各参加单位和界别群众,搭建平台系统,加强上下贯通,组织分析研判,推动形成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全链条闭环”机制。主要做法是:
搭建平台系统,畅通选题高效遴选机制
在市政协指导下,专门设计了中英文界面“触摸屏+手机端”实践点信息提交系统,嵌入街道微信公众号,健全汇集民意工作的选题高效遴选机制。一是强化议题设置引导,从实践点信息收集系统可以看到近期市政协、长宁区政协、虹桥街道工作站关注的一些社情民意专题,广泛征集辖区内外有关经济、民生、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动态、热点,后台信息由专人维护,进行分类处理,由此遴选出一批信息议题清单。二是筛选共性议题。在遴选清单上筛选出一些共性议题,深入调研协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上报。三是畅通基层民意直达渠道,依托虹桥街道信息联系点直接报送功能,畅通一线基层民意直达全国政协以及市委、市政府渠道;整合拓展三级委员资源渠道,发动在各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落组进站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依托实践点参与信息上报;不定期向委员及各党派发送近期社情民意工作参考选题,向委员、专家、骨干队伍定向约稿。
加强上下贯通,强化热点协同联动机制
根据实践点“上下联动”的要求,加强同市政协和虹桥街道信息联系点的协同联动,着力找准信息工作重点。一是争取市政协的指导和支持,在市政协指导下,开展专项议题沙龙,实行委员与界别群众面对面“围读”式研讨,深入开展实景“踏勘”式调研,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力求“走到位,问到位,写到位”,推动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二是市区联动挖掘信息焦点,在市政协科技界别委员(上海科学院)工作室与北新泾街道委员工作站联合召开的协商建言会上,挖掘出“海归人员社保问题”信息线索,为此开展专题调研和深入踏勘走访,工作站副召集人王海燕撰写“国际优秀人才”信息被市政协采用,助推全市首张持“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领的社保卡在长宁完成申领并发放。
组织分析研判,提升成果精准转化机制
定期开展信息分析研判,注重在选题立意、突出区域特色上下功夫,助推形成全链条机制。一是选题信息复盘分析,针对报送市政协信息及市政协采用信息每月进行复盘分析。根据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等各类选题,生成报送及采用情况“饼状图”,进一步对各类选题细分研判,生成报送情况“柱状图”,进而梳理列出近期重点领域社会热点、民生关切选题开展专项调研。二是结合区域特色专题研判,针对长宁航空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优势,围绕“民航大数据建设、推动低空经济”等重点议题,与相关专业人士专题调研、座谈交流,部分行业内专业人士针对“低空经济”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集中报送多篇“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工作韧劲。根据实践点总体工作安排,长宁政协积极开展“与宁同行”品牌建设,在实践点深化建设“同行气象站”项目。同时,升级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信息系统,聚焦“两会”“十五五”等专题,联动相关专委会、界别、工作站等开展社情民意信息调研和协商座谈。进一步加强在实践点开展提案督办、民主监督、调研视察、座谈讨论等履职协商活动与社情民意信息的高效精准相互转化。同时,大力开展在实践点展示真实案例,以具体化实效化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成果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真谛,讲好汇集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心的协商民主故事。
市政协委员王海涛
隔行如隔山、隔山也要钻。更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我的体会是专业性要高、关注度要广、责任感要强。我结合其中两个社情民意信息的背后故事,就如何通过做好专业研究、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建言献策水平,简要汇报一下自身体会:
第一个故事:不少同事被我发展成为社情民意信息的“志愿者”“通讯员”,其中,单位的公车驾驶员胡师傅时常主动在自己的生活圈里收集问题并向我反映。2023年9月,胡师傅交给我一封他的老邻居反映“两旧一村”改造呼声的来信,引发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依托市政协“站、室、点”的一体化联系群众机制,我针对“旧改”项目,对自己所落组的黄浦区相关街道开展走访调研,与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机构及居民代表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针对基础条件的多样性、居民需求的差异性和政府部门资金的有限性,我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研判,建议上海创新推进“房票安置”模式,并提出若干具体措施。先后形成两份社情民意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参加市领导出席的情况通报会和提交政协提案等方式继续反映情况、推动落实。2024年8月,上海首张房票(001号)在金山区面世,实现了房票安置在上海落地生根,有望为政府、房地产企业和居民三方共赢探索出新路径。继而,青浦区于2025年2月也发布了房票安置实施办法,上海的房票政策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推广。
第二个故事:2024年4月,为支持科技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下简称“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期限1年。我的本职工作是在上海农商银行负责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对于科技金融和数据应用有特殊的职业敏感。文件发布后,我觉得其中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一是总量上,经过调研分析,我觉得5000亿元的额度明显不足,难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二是结构上,我分析了3841户科技型企业总量1230亿的贷款,借款期限1年及以下的占比58.78%,1年至3年(含)的占比9.38%,超过3年的占比31.84%。综合来看,1年期以上的贷款比例合计超过四成。此次央行再贷款期限为1年,虽有展期的可能性,但会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三是范围上,纳入支持名单的银行较少,不利于形成更多合力。为此,我提交社情民意信息,提出“适当扩大适用银行”“提升再贷款增量规模”“提高期限适配性”等建议,并于2024年8月被市政协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行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优化再贷款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至10000亿元”“强化对银行的政策激励”“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
责任编辑:张希喆

- 38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