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委员潘江雪:走好现代公益的有效之路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3-28 11:52
字号


《有效的爱——真爱梦想公益方法论初探》 (海天出版社出版)
阅读提示我坚信,“有效的爱”源于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这就是公共利益“责任共同体”。就真爱梦想而言,未来的长期战略方向可以用“三个看见”来总结:看见未来——做帮助孩子看见未来的优质教育;看见真爱——用公益的方式做专业的教育, 减少教育中的功利性,让中国能够看见真爱;看见中国——希望中国的公益机构, 也能像成功的中国企业一样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美好价值。
回望走过的公益之路,作为当代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亲历者,我既深感荣幸,又感受到了责任。去年10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有效的爱——真爱梦想公益方法论初探》(以下简称《有效的爱》)一书。
我担任理事长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2008年8月14日在上海民政局注册成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素养教育发展的5A级公募基金会,我们已通过在全国31个省区市4000余所中小学建立的教育生态网络,累计服务超过500万的孩子,并将继续倾力而为。我们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是“发展素养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愿景是“帮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我们坚持孩子的全面发展第一,并以公开透明、积极行动、跨界共治的态度,求真、有爱、追梦。我们致力于改善中国教育的不均衡状况。通过系统化地提供公益产品和服务,帮助无论是偏远乡村的孩子,还是城市农民工的子女,都能够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写作和出版《有效的爱》,不是要它成为一本介绍公益慈善的理论书,而是想从有限的几个角度记录下我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这些年的公益实践中积攒下来的实打实的心得体会。
作为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创始人,一名从业15年的全职公益人,我经常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放弃从事十数年的金融领域,转身投入教育公益,创办一家基金会专职做公益的初心是什么?坚持用现代商业的管理思维持续提升公益的透明度和效率,在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并通过公益项目的引领和参与唤起更多企业共同担负社会责任——这是真爱梦想过去15年的写照,也能由此回答这个元问题:初心。
2008年基金会成立之初,我们写下了真爱梦想的使命:发展素养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用教育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它确立了真爱梦想是为解决教育问题而存在的。30多年前的“希望工程”,其宗旨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下一阶段,进入小康元年和乡村振兴时期之后,国家和国民的教育追求变成在优质均衡的起点上实现教育的机会公平,让所有孩子同样拥有优质教育的机会,让教育回归素养,回归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教育本来应有的样子,解决欠发达地区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这既是指引真爱梦想从过去走到今天的初心,也是真爱梦想从今天走向未来的不变宗旨。
真爱梦想现阶段的主要业务目标是提升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阶段(1—9年级)的素质教育水平,核心项目“梦想中心”(连锁网络体系)、“梦想课程”(以课程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梦想领路人”(以探究型学习为核心的教师培训体系)、“梦想银行”(以教师发展和教师奖励作为主要推动力的激励体系)四个相互支持的教育公益产品和服务,形成了真爱梦想独特的核心素质教育的公益体系,并派生出二级项目“梦想书屋”及三级项目“梦想格子”。
慈善不是简单的仗义疏财,更不是对弱者的怜悯和施舍。慈善应该是帮助有向上、向善之心的人群摆脱环境约束而提供的启蒙和助力。在慈善行为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地应用专业化的商业、金融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提高慈善行为本身的效率,包括对投入项目的甄选、评估、投入过程的监控和投入项目的跟踪管理,也包括基金本身管理的透明化、筹款模式的多元化和善款管理的风险控制等。真爱梦想努力打造一系列可持续的服务模式,以降低公益服务的参与成本。
我想以《有效的爱》,总结一下我所理解的有效的现代公益之关键六步。
第一,尽早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公益组织,依靠的是使命驱动,找到并肩负使命无疑是第一步。在使命愿景的引导下,采用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的PDCA 循环的行动方式,建立支持方、协作方、受助方等各方的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治理和管理组织架构。而在核对使命时,务必要上升到社会整体的视角,只有建立全局感才能走好眼前路。
第二,建立价值观共识并履行价值观。价值观作为组织的基石,保证了组织的稳定性,但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变化, 价值观需要不断迭代才能支持组织的发展。提前建立符合法律规范的规则,才能让价值观与时俱进地发挥指导作用。
第三,以产品思维构建公益项目的服务闭环。真爱梦想首先精准地定位素养教育这个小切口,创造并把握住了用户需求,迅速将用户需求产品化并选择了规模化的发展路径。我们还摸索出公益组织“弱边界”的特质,根据受益人的需求不断迭代产品,并通过持续“深耕”让公益效能实现提升。
第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好的公益战略是用来续命的。好战略要从已有的优势展开,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所处的环境有所侧重。对公益组织而言,好战略必须依靠共创的方法才能确立,并实现内外上下的对齐。战略选择可以采用价值、能力和支持的“三圈理论”进行筛选。公益组织参与公共管理, 必须创造有效的社会价值。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持久战,看十五年、想五年、干一年,因此公益组织必须有长期计划,战略最终选择的是那些自己想做的和能做的、社会需要且有人支持做的“战略甜点”。
第五,最难的是“把好事做好”,而这靠的是精细化管理,没有捷径。没什么窍门,先把商业机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引入,用起来之后再进行调整。真爱梦想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应用了一系列在商业组织已经完全成熟的项目管理工具,之后又全面推行了ISO 标准、KPI 制度和 OKR 制度,实现了从目标管理型组织到学习型组织的跨越,并正在探索成为共生型组织的可行性。
第六,公益本来就是大家的事,建立协同网络应该是属于基金会的天然选择。真爱梦想探索出的素养教育 PPPS (公益+社会+政府+学校)模式,较为有效地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网络的联动,实现了“跨界共治”。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有机补充,真爱梦想找到了一种“半嵌入式”的发展模式,既能将公益项目嵌入各级政府体制并获得合法发展的保证,又保有民间机构的灵活度,坚持一线创新,通过透明、稳定的运作,与多元利益主体建立起“信任且欣赏”的关系。
我坚信,“有效的爱”源于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这就是公共利益“责任共同体”。就真爱梦想而言,未来的长期战略方向可以用“三个看见”来总结:看见未来——做帮助孩子看见未来的优质教育;看见真爱——用公益的方式做专业的教育, 减少教育中的功利性,让中国能够看见真爱;看见中国——希望中国的公益机构, 也能像成功的中国企业一样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美好价值,树立中国人在国际中的慈善形象。
我们应当理解当下中国提出“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我们身上的道义责任。教育推动乡村振兴、 国民素养提升和社会进步的道路仍很漫长,但我们更知道,“躺平”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的。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并坚持把事情做对,这就是真爱梦想成长的秘密,也是这本书最想带给读者的一句话。知易行难, 在每一次面对巨大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怨声载道,不随波逐流,努力地参与到建设过程中。真爱梦想也在不停地去书写和更新自己的故事,以完成组织的重塑。
我相信,真爱梦想深耕十余年的公益行业,必将成为越来越多关注公共利益的有识之士躬身入局的场域,而公共利益责任共同体也将成为现代公益组织生态化发展的新模式。你,我,必将在其中受益或者贡献。
希望《有效的爱》,让更多人怀揣“有效之爱”,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丁元圆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