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16个区“十四五”发展缩略图
2025-10-20 10:06
字号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十四五”期间,上海坚持为国担当、勇为尖兵,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回顾“十四五”,上海各区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注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将“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形成系统、协同、具有整体性的发展态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共同营造上海良好发展环境和发展预期。

孟雨涵 摄
释放动力
近日,一份文件将上海自贸区过去12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成果经验,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静安、长宁、普陀、青浦、嘉定、金山等区域紧密连接在一起。
根据《第二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这些区域与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辖区已形成的产业禀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自主改革力度,展现了上海不断放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效应的坚定决心。
站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上海承接了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各区不断释放改革动力,实现激发区域潜力和提升全局效能的双赢。
浦东新区以国家战略为牵引,五年间在“引领区意见”“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顶层制度安排下,坚定推动改革任务落地,形成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成果。
这些成果切实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堵点。比如“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和自主性,惠及企业19万户;“准营承诺即入制”,用一张告知书和一份承诺书,破解了过去“准入不准营”的难题,已核发许可证超5000张。
改革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引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在离岸贸易、跨境金融、跨境医疗、高端航运等方面形成突破性制度创新案例166个,真正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在此基础上,临港还进一步探索建立“负面清单+操作指引”数据跨境管理模式,推动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为金融、国际航运、商贸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出境护航。
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早已成为上海的战略使命,亦是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路径。上海从不仅满足于“试点”,而是要把更多“苗圃”做成“风景”。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青浦区携手吴江、嘉善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61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发布推广,承接落实两批国家层面14项改革授权事项。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区坚持G60科创走廊走深走实与策源地强基固本“两手抓”,持续在重大项目引育、重点资源整合上发力,把制度型平台的潜能释放出来,推动超硅半导体、“曲率引擎”加速器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纷至沓来。
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普陀区携手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七市一区”共同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地形犹如一把“金钥匙”的普陀,正悄然转动这条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城市创新链。
依托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等平台,近年来嘉定区与长三角城市间的科技创新合作紧密度不断增强,秀出了沪宁发展轴上关键枢纽节点的硬核实力。
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闵行、长宁、青浦、嘉定等区不断营造便利环境吸引企业总部集聚,在强化国际定位、彰显开放优势、提升枢纽功能等方面发挥更大效能。
根据《第二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接下来上海还将依托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联动创新区探索建立文化艺术保税展厅,在长宁联动创新区发展平台经济,在嘉定联动创新区开展自动驾驶端到端模型算法训练和产品研发。改革开放将在更广的城市空间内,发挥更大的能效。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
彰显活力
技术快速迭代、全球城市竞争格局不断演进的当下,未来发展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范式转换。上海各区坚持探索,在一个个“从0到1”的新突破中,将澎湃的发展动力转化为持续的创新活力,让创新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仅用了38天,1.3万平方米楼宇空间就从“毛坯房”变成开发者们可“拎包入住”的高品质产业载体,由此点燃了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位于徐汇区的“模速空间”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
2022年末,ChatGPT4.0横空出世,全球目光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徐汇区因时而动,全速推进大模型产业建设,选址西岸传媒港建设“模速空间”。
如今,大模型生态空间的“模速范式”已在徐汇形成:一方面聚焦西岸建设“模速空间”核心区,另一方面在漕河泾开发区、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徐家汇环交大地区等区域打造“模速”外延空间。以“模速空间”为引擎,上海大模型企业正代表中国下好“先手棋”。
在上海各区,还有许多特色优质“空间”,优质产业高度聚合,创新成果奔涌勃发。
虹口北外滩,“都市新标杆”起势成势。“十四五”期间,北外滩的航运版图实现了新跨越。如今,全球前50强班轮公司中,已有17家在此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全球货运50强企业共有14家在虹口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作为全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北外滩还构建起“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服务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联动发展。
闵行依托“大零号湾”区域,提升基础研究、创新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能力,科创策源功能不断强化。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平台项目正式启用。
长宁“硅巷”,可谓“小身材,大能量”。紧抓科创回归都市契机,长宁探索城市更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约1.48平方公里的“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突破研发、办公、商业、文化、居住之间的“硬隔离”,集聚近90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黑湖科技、西井科技等一批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嘉定的“上海械谷”,依托瑞金医院资源优势以及嘉定区产业基础,以“医生做链主、企业做链心、政府做链长、园区做合伙人”的产医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医疗器械领域新质生产力。
奉贤有个“海归小镇”,属全市首个,聚焦生物科技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布局“生物制造”“精准医疗”两大主赛道和“AI技术赋能”支撑赛道,打造集研发空间、办公楼、生产厂房、商业、住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崇明让科技赋能农业,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核心区在崇明智慧岛数据产业园扎根,高科技农业发展带串联多个乡镇,已累计对接近百家企业,多个产学研项目进展顺利。
一个个创新“空间”,演绎的是各区创新驱动的图景,体现了发展的活力生机。

散发热力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上海文旅市场热力四射。其实,在上海,各区文旅商体展活动一年四季都精彩纷呈,激荡着新的势能……
黄浦区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打造青春经济新高地、开拓银龄经济新蓝海、重塑演艺经济新场景。引导支持商业企业自主更新,围绕二次元、潮玩、策展等周边产业,多点开花带动商业街区年轻化转型,目前南京路、淮海路、豫园三大商圈都集聚了青春经济业态以及消费人群。把握入境消费新机遇,黄浦率先实现“全市通退”,设置了全国首台离境退税自助开单机,完成全市首单支付宝国际版支付。
国际品牌路易威登“路易号”巨轮驶入静安南京西路商圈,让2公里南京西路打造“时尚消费走廊”的蓝图更加清晰:东面有路易威登为代表的国际顶流依托商圈深耕国内市场,西面有泡泡玛特为代表的国内顶流依托商圈走向国际。“国际静安”优势更凸显,总部经济愈发亮眼。目前,静安有税收“亿元楼”92幢,其中“月亿楼”9幢,两者数量均列中心城区第一。
杨浦的复兴岛最近很热闹。小红书举办Red Land二次元活动;作为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展示“量子城市”未来图景;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开场……活动背后是新兴产业的集聚。近年,互联网“大厂”、“独角兽”等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在杨浦链式集聚、拔节生长,一批兼具“时尚风和国际范”的科创街区、园区在生长。
宝山邮轮滨江带,6公里滨江岸线焕新,串联起长滩观景塔、长滩音乐厅、上海·海上世界等多个节点。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长滩巨幕球体影院落成,“国际帆船赛”“长滩艺术节”等赛事活动落地,大幅提升区域吸引力与消费能级。
金山,文旅产业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作为中国首座、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已成为上海新晋的亲子旅游地标。与之无缝衔接的缤纷里主题商业街内,120余家品牌商户中,全国首店3家、上海首店8家。随着上海乐高乐园带来的文旅流量持续释放,金山正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发展的活力,最终惠及的是人民。
在各级政府推动下,2022年7月,上海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许多百姓搬离了逼仄简陋的旧屋,圆了“新居梦”。紧接着,上海开始推进“两旧一村”改造。
旧改任务最重的黄浦区,“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旧改征收3.7万户以上。黄浦区对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性更新改造,也从“第一立面”向“第二立面”纵深推进,实现近3600户居民居住条件改善、43幢老大楼产权归集。
今年6月,上海中心城区最大规模非成套旧住房改造项目——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迎来首批居民领钥匙、回搬。原址40幢非成套老旧住房变成17幢高层住房,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在上海,民心工程关注不同年龄、不同圈层、不同区域的人群,尽力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
华润有巢公寓社区,是马桥敬老院养老护理员钱丽丽的新家。作为闵行区首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这里最低每月500元就能租到一个床位,安心舒适。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这不仅是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物理空间的庇护所,更是给予他们尊严和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十四五”末,上海将实现建设筹措6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目标,筹措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万张以上。
而当人们走出家门,便可以享受“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便利便捷。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15分钟生活圈”装进了居民手机里。作为上海量子城市六大先导应用场景之一,街道今年上线“美好生活·掌中宝”智能应用,居民在线操作就可以享受众多公共服务,大数据还能辅助政府部门完善设施、优化服务。
如果说“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上海市民拥有更多生活“小确幸”,那么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品质的持续提升,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秀带”,则给人们带来更多精彩。
杨浦滨江,不仅复兴岛段的工业遗存经历更新,南段沿线的明华糖仓、永安栈房等历史建筑群也加快转型步伐;在虹口,北苏州路上、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岸线贯通后已成极受欢迎的“拍照打卡地”,很多人把这里称为上海的“塞纳河畔”。
上海不仅有摩登都市,还有精致乡村。“十四五”的发展成就,也藏在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细节里:崇明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面积认证率保持在90%以上;松江连续多年水稻亩产全市第一,沉甸甸的稻穗里藏着丰收的喜悦;金山漕泾水库村从昔日河道淤塞的“水窠里”变身为4A级景区,不少村民靠开民宿鼓起了“钱袋子”……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上海各区“十四五”的发展答卷,就藏在每一个街区、每一条里弄、每一户农宅、每一个市民的笑脸里。

责任编辑:李若涵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