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攻玉策|一路峥嵘万象新,山西省政协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10-13 09:11
字号

黄河奔涌,九曲连环。奔腾不息的黄河穿过“几字弯”,宛若一条巨龙,在山西境内蜿蜒前行965公里,流经19个县(市),形成气象万千的黄河胜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念兹在兹,走遍黄河流域九省区,五次考察山西,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
山西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安排部署,持续围绕落实“十四五”规划中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水资源利用、推动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助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守护黄河长久安澜贡献政协力量。
生态修复——擦亮金山银山“成色”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时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牢记总书记嘱托,山西省政协助力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战,以协商办理、调研式监督等方式助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既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又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还要促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而繁重。”省政协主席张春林表示,“我们要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和不足,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怀国之大者,方可为民。多年来,省政协委员围绕黄河流域土壤污染治理、矿井转型发展、生态修复治理等纷纷建言,建议在“山、水、城、矿”四大领域开展系统治理,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实现绿水长清、黄土复净。
“凡是工作岗位和所在领域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政协委员,努力发挥优势、作出积极贡献。”在“助推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议政座谈会上,省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扩绿”“降碳”建言献策。委员们建议严把能耗“双控”,推动经济韧性转型,加强技术储备和科技转化,推进煤层气增储上产,增加林草碳汇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减碳效应双赢。
与此同时,山西省全国政协委员和山西省各级政协委员,通过政协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了持续加强林草资源管护、加快特色经济林发展、打造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基地等意见建议,持续助力山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加强组织协调,发挥政协委员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收集各界群众关于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诉求和意见,及时准确反映给相关部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题调研期间,省政协把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结合起来,把联系本地实际与借鉴他山之石结合起来,形成20余万字的委员建议和调研报告。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让人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今年8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董一兵看到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成效时满是感慨:昔日的荒山、荒坡、荒沟已呈现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景观。
据省政协委员薛金平介绍,山西还拥有晋祠、兰村、娘子关等19处岩溶大泉,这些既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重要保障,也是河流生态流量的主要来源。“随着山西逐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泉域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晋祠泉在断流近30年后,于2023年5月首次实现自然出流并保持稳定流量。这都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山西省每年将70%以上的国土绿化任务向黄河流域倾斜布局,流域内累计完成营造林1491万余亩、森林抚育480余万亩,沿黄19个县区实现基本绿化”。过去几年,在山西各级政协组织努力推动下,黄河流域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40万亩以上。曾经的生态脆弱区已华丽转身,成为重要生态屏障。
节水治水——一泓清水入黄河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河,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对黄河沿线地区来说,节水控水是一场深度攻坚战。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山西省政协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高效节水工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列为重点协商议题,开展专题调研。
委员们调研发现,山西省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五成,是用水“大户”。同时,农业用水浪费比较严重,用水效益不高。聚焦这一问题,省政协常委陈博提出,要以集中连片井灌区为重点,推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和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通过精准灌溉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节水增效。省政协委员、山西农业大学番茄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灵芝表示,要持续开展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充分发挥灌溉渠系的节水效益。
多年来,省政协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持续召开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所提出的建设汾河文化博物馆、加强汾河生态环境治理、建立汾源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提案建议,得到党委、政府采纳。
今年6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省水利厅、省林草局及相关委员、专家,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四水四定,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情况报告》和《山西省“三北”工程可持续发展综合调研报告》,再次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出“妙药良方”。
近年来,省政协调研组先后深入吕梁、临汾、太原、忻州等沿黄地市调研,探寻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之路,研究推动与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共同开展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政协智慧。
大气污染防治——唱响新时代“山西好风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建设美丽山西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省政协调研组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综合治理工作”,循着母亲河的脉络深耕一线,从太原盆地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出发,足迹深入太原、晋中、吕梁3市19县,实地探查污染成因、把脉治理症结;又深入黄河干流沿线污染物排放治理重点区域,踏勘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个县(市),详尽梳理生态保护堵点、现场研判破题路径。
“要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为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政协力量。”对于此次议题,张春林高度重视,自新春伊始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予以安排部署,要求专门委员会和相关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持之以恒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省政协召开的太原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太原市政府、太原市政协、清徐县相关负责同志和政协委员聚焦SO_2、NO_X、VOC_S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交通、生活三大领域的绿色转型,同步强化无组织排放治理和实行“一企一策”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交流、碰撞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山西省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煤烟型污染是典型而普遍的大气污染类型。工业锅炉、炼焦工业、炼铁工业是重要的污染源。”省政协委员梁美生表示,在省政协连续多年的提案督办过程中,“空气质量一直在改善”。
10月10日,在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黄河流域(山西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次汇聚一堂,议政建言。
委员们认为,要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大气污染精准化差异化治理水平,在提升面源污染和多污染协同治理效能的同时,全力推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战略任务,以实干担当助力编制“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建言献策。
大河奔流,见证担当。从黄河岸边到支流堤坝,从沿岸厂房到村落网格,广泛的民意在这里汇流成河,每一条意见建议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实践注入了“源头活水”。
如今,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站到更高起点。省政协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守护母亲河安澜的时代大考中,交出不负时代、无愧人民的优异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念兹在兹,走遍黄河流域九省区,五次考察山西,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
山西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安排部署,持续围绕落实“十四五”规划中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水资源利用、推动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助力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守护黄河长久安澜贡献政协力量。
生态修复——擦亮金山银山“成色”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时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牢记总书记嘱托,山西省政协助力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战,以协商办理、调研式监督等方式助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既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又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还要促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而繁重。”省政协主席张春林表示,“我们要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和不足,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怀国之大者,方可为民。多年来,省政协委员围绕黄河流域土壤污染治理、矿井转型发展、生态修复治理等纷纷建言,建议在“山、水、城、矿”四大领域开展系统治理,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实现绿水长清、黄土复净。
“凡是工作岗位和所在领域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政协委员,努力发挥优势、作出积极贡献。”在“助推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议政座谈会上,省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扩绿”“降碳”建言献策。委员们建议严把能耗“双控”,推动经济韧性转型,加强技术储备和科技转化,推进煤层气增储上产,增加林草碳汇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减碳效应双赢。
与此同时,山西省全国政协委员和山西省各级政协委员,通过政协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了持续加强林草资源管护、加快特色经济林发展、打造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基地等意见建议,持续助力山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加强组织协调,发挥政协委员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收集各界群众关于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诉求和意见,及时准确反映给相关部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课题调研期间,省政协把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结合起来,把联系本地实际与借鉴他山之石结合起来,形成20余万字的委员建议和调研报告。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让人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今年8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董一兵看到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成效时满是感慨:昔日的荒山、荒坡、荒沟已呈现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景观。
据省政协委员薛金平介绍,山西还拥有晋祠、兰村、娘子关等19处岩溶大泉,这些既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重要保障,也是河流生态流量的主要来源。“随着山西逐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泉域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晋祠泉在断流近30年后,于2023年5月首次实现自然出流并保持稳定流量。这都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山西省每年将70%以上的国土绿化任务向黄河流域倾斜布局,流域内累计完成营造林1491万余亩、森林抚育480余万亩,沿黄19个县区实现基本绿化”。过去几年,在山西各级政协组织努力推动下,黄河流域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40万亩以上。曾经的生态脆弱区已华丽转身,成为重要生态屏障。
节水治水——一泓清水入黄河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河,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对黄河沿线地区来说,节水控水是一场深度攻坚战。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山西省政协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高效节水工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列为重点协商议题,开展专题调研。
委员们调研发现,山西省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五成,是用水“大户”。同时,农业用水浪费比较严重,用水效益不高。聚焦这一问题,省政协常委陈博提出,要以集中连片井灌区为重点,推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和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通过精准灌溉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节水增效。省政协委员、山西农业大学番茄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灵芝表示,要持续开展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充分发挥灌溉渠系的节水效益。
多年来,省政协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持续召开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所提出的建设汾河文化博物馆、加强汾河生态环境治理、建立汾源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提案建议,得到党委、政府采纳。
今年6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省水利厅、省林草局及相关委员、专家,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四水四定,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情况报告》和《山西省“三北”工程可持续发展综合调研报告》,再次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出“妙药良方”。
近年来,省政协调研组先后深入吕梁、临汾、太原、忻州等沿黄地市调研,探寻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之路,研究推动与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共同开展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政协智慧。
大气污染防治——唱响新时代“山西好风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建设美丽山西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省政协调研组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综合治理工作”,循着母亲河的脉络深耕一线,从太原盆地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出发,足迹深入太原、晋中、吕梁3市19县,实地探查污染成因、把脉治理症结;又深入黄河干流沿线污染物排放治理重点区域,踏勘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个县(市),详尽梳理生态保护堵点、现场研判破题路径。
“要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为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政协力量。”对于此次议题,张春林高度重视,自新春伊始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予以安排部署,要求专门委员会和相关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持之以恒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省政协召开的太原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太原市政府、太原市政协、清徐县相关负责同志和政协委员聚焦SO_2、NO_X、VOC_S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交通、生活三大领域的绿色转型,同步强化无组织排放治理和实行“一企一策”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交流、碰撞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山西省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煤烟型污染是典型而普遍的大气污染类型。工业锅炉、炼焦工业、炼铁工业是重要的污染源。”省政协委员梁美生表示,在省政协连续多年的提案督办过程中,“空气质量一直在改善”。
10月10日,在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黄河流域(山西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次汇聚一堂,议政建言。
委员们认为,要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大气污染精准化差异化治理水平,在提升面源污染和多污染协同治理效能的同时,全力推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战略任务,以实干担当助力编制“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建言献策。
大河奔流,见证担当。从黄河岸边到支流堤坝,从沿岸厂房到村落网格,广泛的民意在这里汇流成河,每一条意见建议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实践注入了“源头活水”。
如今,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站到更高起点。省政协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守护母亲河安澜的时代大考中,交出不负时代、无愧人民的优异答卷。
责任编辑:丁元圆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