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提案故事|一封居民来信催生一件“拿票”提案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9-19 15:24
字号

提案人:王海涛 市政协委员、上海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主任兼流程革新与客户体验部总经理
提案名:关于创新“两旧一村”改造模式,推出“房票”机制的提案
继金山、青浦、嘉定三个区相继推出“房票”后,今年7月,浦东新区就“房票安置”公开征求意见。
“在‘房票安置’政策推进过程中,我是参与者之一。”9月9日,在市政协优秀提案分享会上,市政协委员王海涛说,看到“房票安置”落地后他深有感触,回想起两年多来他与“房票”的故事。
成为政协委员后,王海涛一直关注民生问题。“参政议政,不能只靠单打独斗。”他发动同事、朋友帮忙收集民生问题,建起一个微型的社情民意收集网络。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通讯员”朋友圈越来越大,参政议政的信息源越来越多。
“我的一位老邻居写了封信,托我转交给政协委员,麻烦您看一下。”2023年9月,在一次公务外出途中,单位的公务车司机胡师傅递来一封手写信。
“我们的老房子有地面沉降、隔音效果差……我们盼着‘旧改’。”在来信中,两名外滩街道居民表达了对“两旧一村”改造的期盼,也让王海涛下决心为“旧改”做点什么。
调研
从9月开始,借助市政协“站、室、点”联系群众机制,王海涛实地调研了黄浦区多个街道,和街道干部、社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嘎讪胡”。他加了外滩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微信,三天两头地向对方询问“旧改”症结。一天,他们聊到晚上10点半,收到4条语音后,王海涛回复:谢谢,打扰您一晚上了,我明天认真整理一下……
经过深入调研,王海涛发现,旧区改造工作最难的便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各有各的诉求,有的希望加快工作进度,有的求稳,希望等资金、配套到位后再启动。
怎么平衡各方诉求?在调研过程中,王海涛了解到,全国不少城市在试点“房票”制度,引导拆迁居民购买存量房,效果不错。
“‘房票’对三方面都有利。”经过反复思考,王海涛认为,实行“房票安置”,让拆迁居民除了拿钱、拿房外,又多了一种选择——拿票;政府可以缓解短期内集中推进项目的资金压力;房地产市场可以提供合适房源,让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10月26日,市政协召开“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情况”专题监督会。相关政府部门表示,上海将创新“两旧一村”改造模式,欢迎政协委员积极建言,推动这项工作多出成效、早出成效。那天,王海涛在会场。他很受鼓舞,决心写提案,建言推行“房票”机制。
写好初稿后,他将电子版发送到几个政协委员的微信群征求意见,希望大家和他联名。不少委员响应,认为提案建议很实在、很精准,有落地见效的可行性。
在2024年1月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王海涛等23名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创新‘两旧一村’改造模式,推出‘房票’机制的提案”。
4个月后,市住建委答复提案,表示将适时推出“房票安置”模式。
落地
8月,金山区发放了上海第一张房票,给予拆迁居民7%的购房奖励。得知此事后,王海涛将相关报道转发到几个委员群,感谢大家的支持。
9月9日下午,在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提案工作室”,王海涛讲述了他的“上海房票”履职故事。说到“如何炼成一件优秀提案”,王海涛将其归结为“三个一”——一封来信、一组调研、一番思考。
“王委员的提案,有创新性、前瞻性,有助于加快‘两旧一村’改造。”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高世昀说,他们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房票”工作。
分享会结束后,根据相关部门对提案建议的反馈,王海涛开始策划下一轮的履职行动。“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我会继续关注旧区改造,看看有哪些新问题要改进。”
那封居民来信,王海涛珍藏着,提醒自己莫忘“接地气、广协商、深调研”的履职要诀。
图片由 金松 刘子烨 摄
提案名:关于创新“两旧一村”改造模式,推出“房票”机制的提案
继金山、青浦、嘉定三个区相继推出“房票”后,今年7月,浦东新区就“房票安置”公开征求意见。
“在‘房票安置’政策推进过程中,我是参与者之一。”9月9日,在市政协优秀提案分享会上,市政协委员王海涛说,看到“房票安置”落地后他深有感触,回想起两年多来他与“房票”的故事。

王海涛在优秀提案分享会上讲述提案背后的故事
来信成为政协委员后,王海涛一直关注民生问题。“参政议政,不能只靠单打独斗。”他发动同事、朋友帮忙收集民生问题,建起一个微型的社情民意收集网络。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通讯员”朋友圈越来越大,参政议政的信息源越来越多。
“我的一位老邻居写了封信,托我转交给政协委员,麻烦您看一下。”2023年9月,在一次公务外出途中,单位的公务车司机胡师傅递来一封手写信。
“我们的老房子有地面沉降、隔音效果差……我们盼着‘旧改’。”在来信中,两名外滩街道居民表达了对“两旧一村”改造的期盼,也让王海涛下决心为“旧改”做点什么。
调研
从9月开始,借助市政协“站、室、点”联系群众机制,王海涛实地调研了黄浦区多个街道,和街道干部、社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嘎讪胡”。他加了外滩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微信,三天两头地向对方询问“旧改”症结。一天,他们聊到晚上10点半,收到4条语音后,王海涛回复:谢谢,打扰您一晚上了,我明天认真整理一下……
经过深入调研,王海涛发现,旧区改造工作最难的便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各有各的诉求,有的希望加快工作进度,有的求稳,希望等资金、配套到位后再启动。
怎么平衡各方诉求?在调研过程中,王海涛了解到,全国不少城市在试点“房票”制度,引导拆迁居民购买存量房,效果不错。
“‘房票’对三方面都有利。”经过反复思考,王海涛认为,实行“房票安置”,让拆迁居民除了拿钱、拿房外,又多了一种选择——拿票;政府可以缓解短期内集中推进项目的资金压力;房地产市场可以提供合适房源,让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10月26日,市政协召开“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情况”专题监督会。相关政府部门表示,上海将创新“两旧一村”改造模式,欢迎政协委员积极建言,推动这项工作多出成效、早出成效。那天,王海涛在会场。他很受鼓舞,决心写提案,建言推行“房票”机制。
写好初稿后,他将电子版发送到几个政协委员的微信群征求意见,希望大家和他联名。不少委员响应,认为提案建议很实在、很精准,有落地见效的可行性。
在2024年1月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王海涛等23名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创新‘两旧一村’改造模式,推出‘房票’机制的提案”。
4个月后,市住建委答复提案,表示将适时推出“房票安置”模式。
落地
8月,金山区发放了上海第一张房票,给予拆迁居民7%的购房奖励。得知此事后,王海涛将相关报道转发到几个委员群,感谢大家的支持。

记者见面会现场
今年1月,王海涛的“房票”提案获评优秀提案。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王海涛建议,上海进一步拓展房票的使用功能、扩大房票的使用范围。1个月后,青浦区发布房票安置实施办法。半年后,嘉定区出台同类政策。9月9日下午,在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提案工作室”,王海涛讲述了他的“上海房票”履职故事。说到“如何炼成一件优秀提案”,王海涛将其归结为“三个一”——一封来信、一组调研、一番思考。
“王委员的提案,有创新性、前瞻性,有助于加快‘两旧一村’改造。”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高世昀说,他们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房票”工作。
分享会结束后,根据相关部门对提案建议的反馈,王海涛开始策划下一轮的履职行动。“城市更新永远在路上,我会继续关注旧区改造,看看有哪些新问题要改进。”
那封居民来信,王海涛珍藏着,提醒自己莫忘“接地气、广协商、深调研”的履职要诀。
图片由 金松 刘子烨 摄
责任编辑:施丹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