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钩沉|陶行知创办上海社会大学
周星/人民政协报  
2025-09-17 09:14 字号
1946年4月,陶行知刚刚抵达上海。当时抗战刚刚胜利、百废待兴,这位满怀教育理想的教育家,迅速投入了一场无声的“教育拓荒”。他频繁出入大中小学、工厂车间,步履不停、声音铿锵,短时间内就发表演讲100余场。他激动地对友人翦伯赞表示,想在上海创办各类大学,让整座城市变成课堂,让500万市民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其中,“社会大学”的创办成为了陶行知最大的一个梦想。
然而现实阻力重重,陶行知与生活教育社同仁决定以“社员暑假进修班”之名,行社会大学之实。他们借用私立储能中学、大任小学等校舍,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郭沫若、吴晗、黄炎培、沈体兰等名家开讲,陶行知自己也登台演讲《民主教育》,将理念发表于《文汇报》,引起广泛回响。
同年6月,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已有社员200余人。大家强烈呼吁正式开办社会大学,但当时反内战、争民主运动高涨,当局的镇压手段也更加残酷。陶行知在谈话中坚定地表示:“教育者的第一任务在促进民主,扩大教育影响就是扩大民主运动的影响!”
尽管风险日增,进修班仍决定于7月25日开学。陶行知答应亲自主持并演讲,同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嘱咐可请陈鹤琴先生代为主持。当天下午,学员们陆续聚集于大任小学教室,殷切等待着陶先生。开幕在即,陈鹤琴也已到场,却迟迟不见陶行知的身影。突然,噩耗传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于当日中午逝世,年仅55岁。
陶行知在上海用生命最后的100天,为民主教育燃尽了自己。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