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实践点观察|开门为民办好事,成为群众的“精神加油站”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9-05 20:28
字号


“开门为民办好事”——依照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的要求,今年以来,实践点营造听民意、解民惑、惠民生的民主氛围,接待群众300多人次,提供为民服务活动10余场,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场活动有近百人,已然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实践点负责人向记者道出“秘诀”:“不断了解居民需求,升级展陈设施,丰富活动形式。”
广开言路听民意

“在实践点倾听民意,这样的场景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市政协委员石景宇感到,今年连续参与实践点民主活动,深刻感受到基层协商的蓬勃生机。活动后,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被充分吸纳到政协的调研报告、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中去,成为助推城市建设的“指南针”。
除了现场协商之外,还能收集信息。作为市政协的信息直报联系点之一,实践点去年共收集各类书面意见870余篇,推动一大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烦心事”得到解决: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张毅在此得到灵感,提出“关于早期商住楼宇更新治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和长宁区政协在此围绕“生境花园运营管理”开展讨论,凝聚共识;来自上海兰卫医学检测所的方国伟博士在此提出“更好打造海外人才来沪安居乐业首选之城”的建言;长宁区虹桥街道“关于机构养老延伸至居家服务的几点建议”等,都是通过实践点形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并上报至长宁区政协或市政协,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步推进解决。

“如果你是第一次提交建言,不妨看看这两块屏幕。”现场,一位热心居民带记者来到“建言资政”和“汇聚民意”两块电子屏前,并表示自己就是通过翻看以往的优秀案例,了解信息的撰写方式。记者在上面浏览了市政协自2023年以来精选的100多篇提案和200多篇社情民意信息,以及2022-2023年度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当中的建言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国家部委专程来沪反馈有关高速公路编号的信息、收集“洋社情民意”提升城市管理国际化水平、聚焦特大城市安全运行及时反映防控风险点、为餐饮企业“减负”、直击“堵点”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健全科研仪器设备捐赠制度……不少在实践点参观的市民表示,通过学习这些“前辈”的成果经验,自己也有信心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人居生活的建言者。
下沉一线解民惑
今年暑期, 一场集合了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学校长、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专家的市政协“服务为民”活动在实践点举行,主题为“心灵绿ZHOU”,探讨的是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此外,老年人喜爱的健身运动太极拳,企业员工、大学学生关注的“中美经贸关系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话题,以及倡导合理膳食理念的健康科普讲座都被请进了实践点,由各界委员专家手把手、面对面答疑解惑。
几场活动下来,居民们摸到了门道:实践点活动来的都是行业大拿,趣味与有序并存,这在其他场馆是很少见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由群众出题、专家委员答题”的方式,给了居民表达诉求的机会,让居民们自发地将遇到的困惑告诉实践点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居民将把实践点看作是生活的百科全书,活动感想也及时地发到互联网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点赞。
实事实办惠民生

黄欣雯是实践营系列活动的策划人。在一次“小HONG心”活动的休息间隙,一位名叫小诸(化名)的小学生一看到她便一股脑儿地扑进她的怀里,亲密地说出自己踊跃发言的经历。原来,黄欣雯从事多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活动中她发现小诸存在较为严重的注意力分散问题,“这对于孩子在校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经过与执教老师商量,活动临时增加了现场互动环节,她也在课后鼓励小诸放开胆量参与活动。事后,家长专门表示了感谢:“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暑期活动,没想到让孩子学会了专注听讲,这让我们意识到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黄欣雯也表示,能够在社区为孩子们服务,让家长和老师都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此外,实践点还为户外工作者设立了“清凉屋”。环卫工人可以喝水、热饭,外卖小哥可以避暑、充电,解决了户外工作者纳凉、歇脚的需求。市民李阿姨也会趁会场没有活动的时候,来协商议事厅避暑,翻看书架上的公共书籍。实践点的清凉与温馨,已悄悄融入周边居民的日常。
一幕幕暖心的画面不断涌现,实践点在做好“窗口”建设的过程中,以“服务为民”的实干担当,创新整合了实践点功能,刷新了政协服务社区的供给逻辑,为居民带来多层次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李若涵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