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 评论
  • 收藏
人民日报:为基层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人民日报  
2025-08-08 09:53 字号
为实干加油 为百姓造福
——写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制定出台一周年之际

为基层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
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若干规定》落地落实,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日益健全。减负清风劲吹,实干活力奔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为长远计、为根本谋,向作风之弊亮剑
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如何实现高效能治理?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看一域,谋全局,心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篇大文章。总书记精准把脉,开出治理良方,明确指出:“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能好事、栽花的事揽着做,难事、得罪人的事推给基层做”。
这是深刻的警示,更是行动的号令。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新形势下,越是任务艰巨,越是挑战严峻,就越需要以过硬的作风保驾护航,越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2018年11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掷地有声:“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以深邃的系统思维谋篇布局,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抓深抓实。
近年来,从确定“基层减负年”,中央层面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到印发通知要求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
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负担尚未根除,形式主义出现新变种,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亟须破除。
《若干规定》直面老问题与新变种,在强化现有制度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新的实招硬招,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向治本深化,释放出久久为功、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
一年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多次作出部署要求。中央层面多次公开通报典型问题,示范带动各级专项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制定务实举措,抓责任落实、抓整改整治、抓教育引导。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今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各地区各部门一体推进学查改,系统查摆政绩观偏差、搞“面子工程”,执行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存在差距等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认识更深、警惕性更高,想问题、办事情更加自觉地考虑是否会增加基层负担,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为长远计、为根本谋,向作风之弊亮剑,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党委委员黄玲仍清晰记得2024年11月那温暖的一幕。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张贴的《服务群众事项清单》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
“过去更多的是要求群众去做事,现在更多的是党员干部给群众办事、做服务,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价值的旨归——推动基层治理回归服务群众本质,让党的政策更好地直达民心,让治理现代化的根基在基层深深扎牢。
动真碰硬、靶向施治,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
“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
“地方和部门制发文件应当进行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
…………
7方面21条具体规定,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若干规定》甫一印发,就引起广泛赞誉。中办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说:“注重务实管用,建章立制上不搞长篇大论,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措施要求,简洁明了、具体实在、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执行。”
制度贵在“实”,效在“严”。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狠抓制度执行,把基层“痛点”作为整治“靶点”,铁规矩长出铁牙齿,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向治本深化。
精文简会,破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思维惯性——
晌午阳光灼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庆峰骑着单车,穿梭在街巷,直奔郭墩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现场。“每月至少跑两趟。”他抹了把汗,话语实在,“蹲点听民意,现场解难题,工程进度才托得稳。”
时间从哪挤?精文简会功不可没。广州着力严控文件数量、提升文件质量、加强评估审查,督纪协同、双向监测、提级管控多管齐下“挤水分”。成效立竿见影:市、区、镇街发文开会量同比下降15%以上。
考核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
清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马铃薯地里,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高振鑫蹲在田埂上,捏着村民杨华家泛黄的薯叶,眉头紧锁:“这是晚疫病初期症状,得赶紧喷药。”
这几天,高振鑫带着农技员跑遍了镇上的村子。在丰禾村发现了问题,就地开起了“板凳会”,当场教办法。“搁以前,为了应付考核,光整报表、写总结就耗掉大把时间,哪有这么多的精力进村?”高振鑫坦言。
变化源于考核“瘦身健体”。在安定区,考核频次减少,指标大幅精简,同类合并,多部门“组团”督考,督考事项减少20%以上。
“以前考核看表格齐不齐,现在看服务实不实。”凤翔镇党委书记祁钰森一语中的,“防病害,过去是‘报表上防’,如今是‘地头里防’。考核重实效,就是最好的指挥棒!”
清理整合政务应用程序,减轻“指尖”负担——
近年来,上海市开展减证明、减系统、减考核、减挂牌“四减”行动,把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为突破口,明确提出,除特殊情况外,一个市级部门要求居村使用的系统最多保留1个,各区要求居村使用的系统最多只有1个。同时,统一建设全市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将保留的信息系统全部接入,让所有的居村都能在一个平台上使用系统。
“以前居民区办活动申请经费,得提前一个月备材料,跨部门审批,劳心费力。”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大上海城市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萍萍记忆犹新。
去年8月,普陀区破题:区委办牵头组建“数字居委会”,试点社工报批线上流转、一网协同;上线“百事能AI社工”,人工智能助力提效。
技术赋能,让繁琐流程化于无形。“现在在‘社区云’上申请,自动流转,半小时批复到位!”朱萍萍展示着手机,笑意盈盈。
厘清权责边界,推动责权一致、责能一致——
一年多来,编制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三张清单”成为各地标配,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日益完善,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进一步规范。重庆市渝中区亮出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以“一街一策”精准梳理,67项共性事项、15项个性事项被区级部门“收回”。同时,建立“源头管控+动态监测”机制,严防负担反弹回潮。
“街道缺专业人才,没执法权,以前执行一些检查,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经济发展办主任郭易表示,“现在有了履职事项清单,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清二楚,不用来回‘扯皮’了。”
…………
一年来,从干部借调的规范管理,到创建示范活动的精简整合,从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到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系列务实举措如精准的手术刀,直指基层“痛点”与“堵点”。务实管用的制度篱笆越扎越紧,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被持续压缩,“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正在悄然破解,使基层干部得以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轻装上阵、放手干事,基层活力不断迸发
走进江西省遂川县枚江镇枚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只见老人们边看电视边聊天,几名儿童则在志愿者指导下认真练习毛笔字……
“原来村民都是没事不来、完事就走,如今可大不一样了。”枚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建辉指了指村委会门口清清爽爽的墙面介绍,原先挂满墙面的各类标识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合现有空间资源,增设了养老托幼、文体娱乐、协商议事等功能区域,“这叫摘掉形式主义的牌子,挑起为民服务的担子。老百姓自然就高兴了。”
减负不减担当,松绑更添干劲。
在《若干规定》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减负和赋能同步发力,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放手干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中去。
——政务服务更优了!
今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作出部署。
走进湖北省南漳县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专窗让人耳目一新。只要将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4项信息录入系统,相关信息便会通过“一键三联”系统,推送至公安、税务、人社等5个部门并联办理。短短20分钟,一份企业登记注册申请就完成了。
“企业全周期涉及的7张表单压减至1张,办事时间压缩了30%。”工作人员熊晓雨说。
——发展活力更足了!
“我们该如何申报省、市瞪羚企业?”前段时间,辖区企业的询问,引起江苏省建湖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四级主任科员孙晓的关注。她第一时间对接企业送材料并指导申报,实时跟进申报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打造“科小二”专业化服务团队。县科技局组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下沉一线,精简流程、现场办公,将力量资源精准送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孙晓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每周至少一半时间都在企业一线,摸实情、解难题,工作更聚焦、服务更直接,企业少了奔波,我们效率更高,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治理效能提升了!
北京市石景山区建兴街社区,曾饱受电动自行车乱停之苦。“步道被占,楼门堵塞,磕碰不断,邻里闹心。”居民李女士回忆道。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松摸排发现,小区里现有电动自行车160辆,而仅容60辆的车棚如何承载?他召集“小院议事角”,物业、居民、业委会共商良策。
“可以把车棚里的自行车分流到地下自行车停放区”“分流一部分到小区大门外便道上画着白线的停放区内”“居民志愿引导”……群策群力,方案“出炉”。电动自行车“出院+进棚”,乱象得到治理。
从乡村到城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一线听民声、察实情、办实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枷锁”被打破,换来的是服务群众的加速度,是基层治理效能的显著跃升,是干群之间愈发紧密的血肉联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抓深抓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解决仍然存在的有关问题,切实推动《若干规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定能促使广大基层干部在改革发展一线不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以优良作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8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