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强化全链条创新,上海政协委员建言科创中心建设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7-17 20:28
字号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占有核心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服务国家战略,是上海的责任所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一切努力,所指向的根本目标,就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从“0”到“100”,整个过程完成了才是创新,否则只是创新了一部分。围绕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新型研发机构应该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力量。市政协常委张磊建议,以理念创新引领持续深化改革,将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上海制胜未来全球科技竞争、着眼未来构建战略优势的关键一招,出台更多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服务更优的支持举措。
前沿科技强调的是从“0到1”,不仅仅是阶段早,更是注重新,赛道新、产业新、技术新。市政协常委朱云建议,建立容错机制和让利机制,调动资本的积极性。前沿科技投资要坚持早进慢出、主动让利、勇担风险的原则,建立科学考核机制,解决科创企业在“从0到1”阶段可持续投入不足、长期资本缺失问题。
全链条协同强调系统最优,充分发挥系统集成的优势。市政协委员秦文波建议,建立“产学研”攻关联合体,既要注重基础研究的原创性,又要注重基础研究支撑应用技术的基础作用,强调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真正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地的资源禀赋,布局全产业链和创新链。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市政协委员张强建议,创新资源向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倾斜,并且鼓励民营龙头企业打造自己的创新研发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管理及机制优势,支持企业创新研发机构与专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临床医疗机构等优势力量深度协同共建,实现更多的本土原始创新。
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最有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市政协常委杨蓉建议,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把大学科技园真正打造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融合、聚变的大平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
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作用,集聚资源“投硬投长”。市政协常委徐吉明建议,鼓励在沪大型银行参与科创基金设立,在资本占用、子公司出资比例等方面适度放宽要求。发挥全球资管中心优势,鼓励在沪保险、理财机构参与科技投资和产品创设,推动科技要素与金融资本对接。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市政协常委尧金仁建议,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的资金更为精准高效地转化为资本,促进要素资源向最具潜力的领域协同集聚,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打造国际标杆型科技孵化器。市政协常委方奇钟建议,引导由大集团、高校、上市企业、国际财团、民营企业等一起参加的国际、国内孵化器联盟的新模式,引入更多国际科技技术,以出入自由开放的创新生态,让更多世界科技融入中国上海。
服务国家战略,是上海的责任所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一切努力,所指向的根本目标,就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从“0”到“100”,整个过程完成了才是创新,否则只是创新了一部分。围绕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新型研发机构应该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力量。市政协常委张磊建议,以理念创新引领持续深化改革,将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上海制胜未来全球科技竞争、着眼未来构建战略优势的关键一招,出台更多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服务更优的支持举措。
前沿科技强调的是从“0到1”,不仅仅是阶段早,更是注重新,赛道新、产业新、技术新。市政协常委朱云建议,建立容错机制和让利机制,调动资本的积极性。前沿科技投资要坚持早进慢出、主动让利、勇担风险的原则,建立科学考核机制,解决科创企业在“从0到1”阶段可持续投入不足、长期资本缺失问题。
全链条协同强调系统最优,充分发挥系统集成的优势。市政协委员秦文波建议,建立“产学研”攻关联合体,既要注重基础研究的原创性,又要注重基础研究支撑应用技术的基础作用,强调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真正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地的资源禀赋,布局全产业链和创新链。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市政协委员张强建议,创新资源向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倾斜,并且鼓励民营龙头企业打造自己的创新研发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管理及机制优势,支持企业创新研发机构与专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临床医疗机构等优势力量深度协同共建,实现更多的本土原始创新。
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最有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市政协常委杨蓉建议,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把大学科技园真正打造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融合、聚变的大平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
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作用,集聚资源“投硬投长”。市政协常委徐吉明建议,鼓励在沪大型银行参与科创基金设立,在资本占用、子公司出资比例等方面适度放宽要求。发挥全球资管中心优势,鼓励在沪保险、理财机构参与科技投资和产品创设,推动科技要素与金融资本对接。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市政协常委尧金仁建议,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的资金更为精准高效地转化为资本,促进要素资源向最具潜力的领域协同集聚,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打造国际标杆型科技孵化器。市政协常委方奇钟建议,引导由大集团、高校、上市企业、国际财团、民营企业等一起参加的国际、国内孵化器联盟的新模式,引入更多国际科技技术,以出入自由开放的创新生态,让更多世界科技融入中国上海。
责任编辑:丁元圆

- 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