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评论
  • 收藏
攻玉策丨广州市政协以提案办理助推医疗产业发展,打通医疗数据流通的“任督二脉”
林仪、揭春雁/人民政协报  
2025-05-24 08:18 字号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数据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今年年初,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一件关于打通医疗数据流通“堵点”,激活创新动能的“百姓提案”获得了优秀提案称号。它源于普通群众的建议,形成于政协委员之手,落实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中。
“医疗数据是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州市黄埔区数据要素行业协会会长刘顺华长期致力于数字经济的研究,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副主委马劲轲的介绍下,他在微信小程序“百姓提案”上写下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通过对海量医疗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科研创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领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这一想法与市政协委员吴文起不谋而合。“医生可以靠临床实践来积累经验,那医疗数据能不能为临床、科研服务呢?”吴文起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每日接触大量的病人,过目海量的医疗数据。这让他对医疗数据的作用产生了思考:“国内有很多的病例,这些医疗数据对于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做相关方面的研究。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来做一些疾病的科研。”
在刘顺华的启发下,一件关于医疗数据流通的提案在吴文起的脑海中逐渐成形,着眼于破除医疗数据流通的堵点,为广州数字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提案第一个建议就聚焦如何规范医疗数据来源的问题。
早在2012年,广州市就建立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目前已联通了广州市的300多家医疗机构,为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近两年来,广州市着力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2024年,已实现全市检查检验结果信息调阅提醒、可信互认和监督管理。
检查检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施互认的基础。“从信息的角度来说,检查检验结果还需要通过转化才能成为数据。”在调研中,吴文起发现,广州拥有众多医疗机构,医疗数据来源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议,数据来源不规范。这导致医疗数据难以整合,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和管理。“医疗数据来源广泛,数据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数据可能存在错误、缺失、不完整等问题,影响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刘顺华也表示,数据质量的提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
因此,提案建议要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交换标准,加强医疗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升级,推动系统间的兼容性和信息交换能力;要规范医疗数据来源,在采集患者信息时,注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施严格的数据审核制度,采取去标识化、隐私保护等技术手段,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提案得到了广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政务和数据局等部门联合督办。不少建议正在广州落地见效。目前,广州市更新发布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接口标准,还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卫生健康数据采集规范》地方标准,统一全市医疗卫生数据采集规范。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广州市正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机制,加强对医疗数据流通的安全管理。
解决了数据标准关,医疗数据才能“活起来”,但最终目的是让医疗数据“跑起来”。“老百姓可能关心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它能不能让大家看病更便利、更高效。医生会关心患者的医疗数据能不能在不同的医院流通,比如病人做过什么检查、做了什么手术等。”吴文起认为,医疗数据能不能达到共享,关系着医疗资源能不能更有效地利用。但目前医学、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程度还比较低,医学专家缺少必要的数据科技技能。为此,他建议建立数据科技人才培育机制,注重医生的数据科技普及教育,引导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数据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还可以开展广泛的医疗科技交流,促进医护人员对数据科技最新进展的理解和掌握。
“当前,数字经济如火如荼。如何推动广州数字经济更上一层楼?我认为,医疗方面大有可为。”谈及为何要把医疗数据流通与创新动能联结起来时,吴文起表示,医疗数据是一座亟待挖掘的“沉睡中的金矿”,广州可以抓住机遇,加快医疗健康领域数据聚合、流转、治理和价值转化。
“有了数据以后,很多行业都做活了。”刘顺华更是对医疗数字经济的发展展开了畅想:数据标注、AI辅助诊疗、新药研发和医疗技术创新等行业都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正式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将医疗健康列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随着国家行动计划的深化,越来越多“沉睡”的医疗数据将破冰而出,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普惠的健康产业新生态正在加速成形。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6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