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今年上海计划盘活低效产业用地30平方公里,吸引一批先进制造优质项目:腾出土地裁出更多产业“大衣料子”
戚颖璞/解放日报  
2025-05-13 07:57 字号
前不久,丰田雷克萨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正式落户上海,初期产能达10万辆。这么大项目,地从哪来?
金山做到了。前几年,区里下功夫盘活低效用地,释放出不少零散用地指标,一番腾挪转移,不到半年迅速“拼出”1692亩产业地块,相当于160个足球场。
这样的规模体量,在上海实属少见,但从城市产业布局来看,又十分必要。作为一个先例,占地近1600亩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和储能超级工厂,已成为上海产业版图的重要支点。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招商引资的趋势看,未来将会有更多大型项目对成片大块土地形成需求。今年,上海计划盘活低效产业用地30平方公里(约4.5万亩)。围绕大虹桥、大东方、大吴淞、大吴泾“四大战略区”和轨交中环线周边地区,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
“裁出”更多“大衣料子”
先进制造项目落地,不像放一块积木这么简单。雷克萨斯、特斯拉这些大型项目,一般需要成片连块的集中用地,还有如集成电路企业甚至对土地的空间形态、区位、配套都有特殊需求。
今年,低效产业用地盘活聚焦“裁出”更多“大衣料子”。位于“四大战略区”的吴淞创新城、东方枢纽,还有杨浦滨江中北段,浦东金桥、嘉定安亭、松江新浜、金山碳谷绿湾等,今年正探索整体收储,盘出大块、连片且具备高强度开发潜力的产业地块。
具体怎么盘活?市规划和资源局产业用地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产业用地是按照“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进行分类盘活,也就是对产业用地进行综合绩效评估、综合价值评估,形成用地ABCD分类清单,有针对性地采取路径进行盘活。
以占地约1116.3亩的杨浦滨江中北段大电气片区整体收储更新为例,依托黄浦江滨江中北段一江两岸整体规划研究,通过“三师联创”创新机制,由中外设计团队开展功能产业策划、战略研究、总体绩效评估等多项研究,确定“创新生态实验场、未来产业领航地、复合功能先导区”的规划定位。其中上海电气自主更新转型片区条件相对成熟,这里将作为滨江中北段关键转型区域,考虑引入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高端研发中心、智能化和绿色化平台,形成上海电气未来科创中心和数字产业总部。
与此同时,吴淞创新城地区今年将正式推动大吴淞启动区约12540亩的整体储备,借助空间再造、品质提升,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向创新研发功能,辐射带动宝山区“北转型”战略发展。
用量子城市“找地选楼”
工业土地的规模越大,在盘活中越要降低成本。上海提出,今年要继续优化政策供给端,在精准度上做文章。
针对收储收回成本高,上海研究出综合价值评估办法。去年完成盘活的45平方公里低效产业用地,部分地块试点了这套综合价值评估标准。今年,上海将根据试点情况继续优化指标,并于9月底前,出台产业用地综合价值评估的实施细则,为各区和相关企业提供更具实操性的“说明书”。
此前,上海不少地块的盘活都来自自上而下的推动。今年,上海将重点提高企业在盘活低效产业用地过程中的积极性。
目前,上海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发展降低成本。例如,企业发展有利于创新文化氛围、融合功能、共享空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项目,可享受容积率奖励和土地出让金优惠。同时,上海正在梳理过去一年里实践和试点的新方向、新经验,研究形成政策工具箱2.0版。
企业想扩大投产,不知道在哪里选址怎么办?记者了解到,上海规划资源部门今年要重点服务好工业企业,其中包括产业部门统计的1000家年均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试点引入量子城市建设的“找地选楼”大模型应用,一对一提供智能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个性化用地需求。
未来,相关部门还可通过大模型,精准识别企业发展状态,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存量转型、新增用地的要素保障方案。
(原标题:《腾出土地裁出更多产业“大衣料子”今年上海计划盘活低效产业用地30平方公里,吸引一批先进制造优质项目》)
责任编辑:张希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