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
- 评论
- 收藏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案例|老人不出小区就能解决生活难题,普陀区政协委员助力打造“为老服务示范社区”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4-14 11:40
字号

吊柜设计成了感应升降样式,不用起身便可拿取物品;灶台做了凹进设计,便于使用轮椅的老年人推入;所有老年人需要起身或坐下的活动处,都安装了扶手,让老年人可以借一把力……在陆一居民区,石泉路街道建造了普陀区首个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全景式呈现居家养老无障碍场景,让老人们能摸、能躺,能切身体验到改造后带来的便利。截至目前,已有近900人次参观了样板间,不少人表达了改造意向。街道有近百户家庭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
石泉路街道位于普陀区中部,老龄化比例高达47%,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自2023年起,石泉路街道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社区。期间,政协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助力养老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2022年年底,普陀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超过40%。2023年1月的普陀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共收到9件事关养老的提案,其中,区政协委员季洪旭提交“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案,建议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这些提案,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民政局走访委员,进一步听取意见建议,决定在石泉路街道陆一居民区先行先试,打造“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在普陀区政协的组织下,落组石泉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委员迅速行动,围绕这一惠民工程深入调研。
2023年4月,委员们来到石泉街道、陆一居民区调研,摸清居民区的适老化设施状况,以及打造“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的计划。6月,政协委员再次走进居民区调研,围绕适老化改造,向居民们问计问需。
之后,委员们提出,适老化改造中,既要有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人身安全需求的基础型改造,还要有丰富居家服务供给、提升居家服务品质的全面型改造。相关部门回应:将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一户一策”。
随着时间推移,调研愈发细致、深入。7月,围绕打造家门口的老有所依项目,工作站举办了一场“微座谈”,市、区政协委员,居民代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居委会干部围成一圈,讨论如何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匹配。
9月,围绕“打造陆一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工作站召开专题协商会。“要考虑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现象,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应尽可能简便、容易上手”,“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送餐助餐,还有更多的精神慰藉,”“进一步推广养老互帮互助机制”……委员们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建议,令与会的区民政局、区卫健委等部门负责人频频点头,并表示会“努力让所有老人都可以从清单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这场聚焦为老服务的委员履职,从启动调研,到协商成果落地,历时8个多月。
根据委员们的建议,街道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梳理出包含硬件建设、软件服务在内的《陆一小区为老服务需求清单》14个类别、84个项目。
2023年12月,“陆一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揭开面纱。该社区集六大项目(乐医•健康管理、乐食•助餐送餐、乐住•居家安全、乐行•便捷出行、乐学•学习交流、乐助•志愿互助)于一体,建有10个养老服务硬件点位,并引入数字技术、机器人、24小时呼叫转接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老人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建好了,居民们的体验感如何?2024年元旦刚过,委员们又回到了陆一居民区。“去卫生站能配到需要的药吗?”“去服务中心能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吗”……面对委员的询问,居民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共通的:现在不出小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这件民生实事,政协委员可谓全程参与、助力,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协商。”普陀区政协委员林夏荫说。
2024年1月,在普陀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落组石泉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委员们,向大会提交了一份联名提案——《关于推广石泉陆一居民区“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建设的建议》。“希望在石泉地区、普陀区乃至全上海推广‘陆一’的成功经验,让更多居民得到实惠。”普陀区政协委员李晶在全会专题协商会上如是说。她的建议,当场得到了区委、区政府负责人的认可。
根据委员们的建议,石泉街道通过“泉心守护”项目、适老化改造样板间等措施,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泉心守护”项目围绕社区独居老人的身心需求,提供电话慰问、志愿者活动及“微心愿”服务,深受老人好评。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则通过可视化展示,让老人直观感受改造带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激发改造需求。“从申请到使用,只花了一个礼拜,花了3000块不到。”72岁的徐阿婆笑呵呵地说。她参观样板间后,马上定制了卫浴改造。
采纳委员们的建议后,街道还扩大了适老化改造的覆盖面。2024年6月,石岚三村启动综合修缮项目。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委员深入社区调研、参与基层协商。围绕适老化改造,委员们就安全施工、高效施工、文明施工,提出一连串“金点子”。会上相关部门悉数采纳,会后第一时间完善修缮计划。在工作站推动下,如今不少项目已保质按期竣工。
当前,普陀区正全力打造美好生活品质区。普陀区政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普聆听·协商为民”品牌建设为抓手,依托各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委员围绕民生工作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助力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普陀区政协委员 林夏荫
市、区政协委员助力打造养老示范社区,不仅摸清了深度老龄化社区的状况及居民需求,还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模式和机制。石泉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聚焦深度老龄化的社会现状,以“建设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为协商议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普陀区政协供图)
石泉路街道位于普陀区中部,老龄化比例高达47%,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自2023年起,石泉路街道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社区。期间,政协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助力养老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石泉路街道家门口为老服务站
委员建言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匹配2022年年底,普陀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超过40%。2023年1月的普陀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共收到9件事关养老的提案,其中,区政协委员季洪旭提交“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案,建议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这些提案,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民政局走访委员,进一步听取意见建议,决定在石泉路街道陆一居民区先行先试,打造“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在普陀区政协的组织下,落组石泉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委员迅速行动,围绕这一惠民工程深入调研。
2023年4月,委员们来到石泉街道、陆一居民区调研,摸清居民区的适老化设施状况,以及打造“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的计划。6月,政协委员再次走进居民区调研,围绕适老化改造,向居民们问计问需。
之后,委员们提出,适老化改造中,既要有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人身安全需求的基础型改造,还要有丰富居家服务供给、提升居家服务品质的全面型改造。相关部门回应:将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一户一策”。
随着时间推移,调研愈发细致、深入。7月,围绕打造家门口的老有所依项目,工作站举办了一场“微座谈”,市、区政协委员,居民代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居委会干部围成一圈,讨论如何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匹配。
9月,围绕“打造陆一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工作站召开专题协商会。“要考虑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现象,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应尽可能简便、容易上手”,“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送餐助餐,还有更多的精神慰藉,”“进一步推广养老互帮互助机制”……委员们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建议,令与会的区民政局、区卫健委等部门负责人频频点头,并表示会“努力让所有老人都可以从清单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陆一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智慧为老数字大屏
委员持续跟踪“扩大养老服务受惠面”这场聚焦为老服务的委员履职,从启动调研,到协商成果落地,历时8个多月。
根据委员们的建议,街道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梳理出包含硬件建设、软件服务在内的《陆一小区为老服务需求清单》14个类别、84个项目。
2023年12月,“陆一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揭开面纱。该社区集六大项目(乐医•健康管理、乐食•助餐送餐、乐住•居家安全、乐行•便捷出行、乐学•学习交流、乐助•志愿互助)于一体,建有10个养老服务硬件点位,并引入数字技术、机器人、24小时呼叫转接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老人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建好了,居民们的体验感如何?2024年元旦刚过,委员们又回到了陆一居民区。“去卫生站能配到需要的药吗?”“去服务中心能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吗”……面对委员的询问,居民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共通的:现在不出小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这件民生实事,政协委员可谓全程参与、助力,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协商。”普陀区政协委员林夏荫说。
2024年1月,在普陀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落组石泉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委员们,向大会提交了一份联名提案——《关于推广石泉陆一居民区“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建设的建议》。“希望在石泉地区、普陀区乃至全上海推广‘陆一’的成功经验,让更多居民得到实惠。”普陀区政协委员李晶在全会专题协商会上如是说。她的建议,当场得到了区委、区政府负责人的认可。
根据委员们的建议,石泉街道通过“泉心守护”项目、适老化改造样板间等措施,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泉心守护”项目围绕社区独居老人的身心需求,提供电话慰问、志愿者活动及“微心愿”服务,深受老人好评。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则通过可视化展示,让老人直观感受改造带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激发改造需求。“从申请到使用,只花了一个礼拜,花了3000块不到。”72岁的徐阿婆笑呵呵地说。她参观样板间后,马上定制了卫浴改造。
采纳委员们的建议后,街道还扩大了适老化改造的覆盖面。2024年6月,石岚三村启动综合修缮项目。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委员深入社区调研、参与基层协商。围绕适老化改造,委员们就安全施工、高效施工、文明施工,提出一连串“金点子”。会上相关部门悉数采纳,会后第一时间完善修缮计划。在工作站推动下,如今不少项目已保质按期竣工。
当前,普陀区正全力打造美好生活品质区。普陀区政协将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普聆听·协商为民”品牌建设为抓手,依托各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委员围绕民生工作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助力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共话养老服务
委员点评普陀区政协委员 林夏荫
市、区政协委员助力打造养老示范社区,不仅摸清了深度老龄化社区的状况及居民需求,还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模式和机制。石泉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聚焦深度老龄化的社会现状,以“建设现代化为老服务示范社区”为协商议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普陀区政协供图)
责任编辑:张晓莉

- 76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