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评论
  • 收藏
钩沉|上海皋兰路上的历史遗迹
施泳峰/人民政协报  
2025-04-03 08:01 字号
▲皋兰路1号赵一荻旧居

▲皋兰路1号赵一荻旧居

上海皋兰路是黄浦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东起思南路,西至瑞金二路,全长278米,路宽12米,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皋兰路于1914年修筑,以法国著名作家皮埃尔·高乃依的名字命名,叫“高乃依路”。1943年改名为文安路,1946年更名为皋兰路,路名源自甘肃省皋兰县。
皋兰路12弄4号:中国民主同盟妇女救国会活动旧址
皋兰路12弄是上海新式里弄住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混合结构,共有4幢建筑。浅黄色水泥拉毛墙面,局部为清水红砖。立面有大玻璃窗,局部有圆洞窗户,装饰简洁,建筑特色明显。
其中,皋兰路12弄4号是中国民主同盟妇女救国会活动旧址,新中国成立前,是民盟的秘密联络点,沈钧儒、史良等常来活动。这里原是民盟盟员朱立波的寓所,抗战胜利后,皋兰路上的朱立波寓所成为民盟妇女救国会经常活动的地方,朱立波夫人经常以白米粽招待前来的沈钧儒、史良等民盟领导人。
1935年史良、王伊蔚等发起成立上海妇女界救国会,参加者多为各大中学校女生与女职员。1942年上海妇女界救国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民盟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据史良回忆:“妇女救国会加入民盟是吴玉章在鲜特生(即鲜英,民盟创始人之一)家请客,由沈老(即沈钧儒)、我和沙千里等五人出席参加民盟。”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之初是没有一位女性的,随着妇女救国会的加入,民盟才有了女性盟员,史良是第一位加入民盟的女性。在1944年民盟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纲领》,首次出现“保障妇女与男子在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文化上、社会上之绝对平等”的内容‌。中国民主同盟妇女救国会的重要领导人有史良、刘清扬(张申府夫人)、李文宜(罗亦农夫人)、沈兹九(胡愈之夫人)、刘王玉明(刘湛恩夫人)等,她们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坚持团结,关心和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争取妇女的独立和自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积极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昂首阔步于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前沿,为我国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皋兰路1号:赵一荻旧居
皋兰路1号是一幢西班牙式三层独立花园洋房,与复兴公园相邻。建造于1934年,占地面积1444平方米,建筑面积472平方米。砖木结构,水泥砂浆压花墙面,立面高低错落。红瓦屋顶,乳白色的外墙,铁门粉墙,黑白分明。门窗有西班牙螺旋形柱子,两柱之上筑重叠的屋檐,2层楼和3层楼的东南角是阳台,造型别致。皋兰路1号又称为“荻园”或“张学良公馆”,这里曾是赵一荻旧居。
1934年张学良从欧洲回国,张学良的侍卫谭海把皋兰路1号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租下,供张学良居住,赵一荻也从北平(今北京)南下来到上海陪伴张学良。
1935年12月张学良从南京来到上海,居住于皋兰路1号的花园洋房内,期间张学良还去探望了东北同乡、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
赵一荻亦称“赵四小姐”,浙江兰溪人,由于赵一荻学过密码,张学良与外界的许多秘密联络都交由赵一荻经办。西安事变后,赵一荻以秘书的身份陪伴张学良度过漫长的监禁岁月,1964年张学良与赵一荻结为正式夫妻。
1994年张学良结束监禁生涯,与赵一荻前往美国夏威夷定居,2000年赵一荻病逝于夏威夷。赵一荻的一生与张学良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经历了近现代中国云谲波诡的历史风云。新中国成立后,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曾是卢湾区工商联和民建卢湾区委会的办公场所,现为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迎宾馆。
皋兰路27号:徐伯清旧居
皋兰路27号是一幢花园洋房住宅,建于上世纪20年代,由俄罗斯侨民伊万投资建造,后为扬州商人高怡生购得。砖木结构,清水红砖,仿石墙面,坡屋顶错落组合,富于变化。这里是书法家徐伯清旧居,他在这里居住了50多年。
徐伯清曾是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客座教授,曾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
徐伯清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小热爱书法,得到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名师指点,初学颜体和汉隶,稍长工于小楷。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前身),书画并举,笔端意连,有瘦金体书味,气势足,韵味浓。20世纪50年代起徐伯清致力于行草,出入晋唐,取法“二王”,旁涉张旭、怀素。著有《徐伯清小楷宋词》《李清照诗词小楷》《常用字字帖》《儿童学书法》等十几部书法作品,其中《儿童学书法》一书不断重版,影响了几代人,《常用字字帖》一书印刷达数千万册。
徐伯清学习书法多年,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一生未变,尤以小楷精妙见称。他热心书法教育,一生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很多已成当今我国书坛的中坚力量。
皋兰路29号:康泰旧居
皋兰路29号是一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红瓦坡屋顶,屋面出挑深远,深色卵石墙面,转角、门窗套、分层线脚等用红色清水砖砌筑,建筑形体组合丰富。这里是电影演员康泰旧居,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康泰居住于此。
康泰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45年起在华北电影公司、上海国泰影业公司、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获得过原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二届电影小百花奖优秀男主角奖。康泰在《渡江侦察记》《海魂》《青春之歌》《苦难的心》《特殊身份的警察》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历经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皋兰路上的建筑直到今天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从空中俯视,皋兰路连着后面的复兴公园,静静地躺在历史的尘嚣之中。走在皋兰路上,也许很难发现那里曾是怎样的一种从容。尽管这里名人云集,但是皋兰路静静地隐藏在繁华的背后,默默地保持着百年来的风貌,悄悄地绽放繁花与诗歌。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6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