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 评论
  • 收藏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沉下去调研,比翻多少材料都管用”
周程祎/解放日报  
2025-02-20 08:04 字号
近期,全国各地学校陆续开学。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一边关心校园里的发展变化,一边抓紧整理提案准备赴京参会。
深耕教育领域近三十年,陈伟志的提案大都不离教育,其中关于改革中高考英语科目、“课间十分钟”、体育评价改革等话题的提案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有效推动了相关工作。“这无疑是政协委员的价值所在。”他表示,今年要努力把更多好建议带上全国两会,持续为建设教育强国献智出力。
“一个县级教研室,有多少教研员?”“他们的年龄是多少?”“怎么开展一年的工作计划?”
这是去年陈伟志到西部某省份调研基础教育教研队伍现状时,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类似的调研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围绕“国门基础教育”,他和团队赴云南、广西等边境地区调研,通过与当地老师、学生和家长交流,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举例说,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百色那坡县平孟镇中心学校,小学部12个教学班,仅有1名英语教师,1名音乐教师。“缺音乐、美术、英语、计算机专职教师,科学、信息技术等科目教师也不够。”他发现,这种情况多地普遍存在,教师人数不足,造成乡村基础教育不断弱化,边境地区的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对此,他提交了一份提案,从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结对帮扶边境教育、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这是他去年带到两会的十六份提案之一。
“不调研,不发言。”这是陈伟志始终坚持的原则。在他看来,调研是提案的灵魂,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各方声音,才能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也正因此,他的大部分提案都获得采纳,进入办理、落地环节。
今年,陈伟志将更多关注点放在推进职普融通、解决基础教育“千校一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AI赋能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等话题上。他说,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迎来了好时代,但仍存在学生不愿去、家长不满意、教师价值感不高等现象。
“要克服‘普高化’‘标签化’倾向。”陈伟志建议,应完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鼓励和引导除职业本科、高职高专之外的地方本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开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专业,并通过职教高考路径招生,推进“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教育和中高本贯通长学制教育。
他从内心深处相信,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始终为此努力着。”
记者手记
这些年,说起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社会上总是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情绪。对于代表委员来说,教育问题不容回避,建言献策责无旁贷,但压力也不小——毕竟,如果提议不当,就容易激起舆论千层浪。
但陈伟志从不因压力而退却。他每年提交的提案多达十余份,是一位实打实的“高产”委员,而且质量都颇高。这背后蕴含着他的一套“履职方法论”——不调研,不发言。尽管日常工作繁忙,他还是会花许多时间精力在调研上,有时是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教育领域调研活动,有时是自己带队深入教育一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提案,更像一份份调研报告,案例翔实,数据精准,提出的对策也更全面合理。
“扎扎实实沉下去调研,很多时候比翻阅多少材料都管用。”陈伟志说。
责任编辑:李若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
  • 38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