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小小政协委员”在这里建言献策,闵行区政协虹桥镇联络组举办青少年“走进政协”模拟协商活动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01 10:06
字号


图为活动现场,区政协供图
7月29日,闵行区虹桥镇举办首届青少年“走进政协,模拟协商”活动。来自6所中小学的“小小政协委员”们,经过10天调研形成了12件聚焦虹桥发展的“提案”。从“车站故事墙彩绘设计”到“产业园职业体验策划”,这些充满创意的“青春方案”,不仅展现了青少年对社会事务的实践能力,也为基层治理打开了崭新视角。从“课堂”到“街头”
10天解锁协商议政新技能
“原来提案不是‘拍脑袋’,得蹲在街角数人流量、跟环卫工人聊细节。”虹桥中心小学的“小委员”在调研日记中写道。在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中,专业导师通过政治协商制度解读、问卷设计、演说技巧等课程为孩子们筑牢基础。随后,“小政协委员们”兵分三路、走在一线,在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探寻文化传承密码,在利丰广场体验数创产业活力,在合川路中医院沿街车站记录居民候车痛点。
华师虹桥小学部小组为设计“车站故事墙”,用卷尺丈量站台尺寸,采访189位老街坊收集“虹桥记忆”,最终手绘的3版彩绘方案中,既有百年石桥剪影,也有现代商务区轮廓。“我们加了荧光颜料,晚上亮灯时能让候车人看到‘虹桥的过去和现在’。”小组代表的创意解读赢得嘉宾连连称赞。
新闻发布会环节,“小委员”们面对“模拟记者”的犀利提问毫不怯场。当被问及“产业园职业体验如何避免形式化”时,龙柏中学小组亮出调研数据:“走访8家企业后,我们发现6—12岁孩子适合‘AI分拣游戏’,13岁以上可参与3D打印实操,方案已按年龄分层设计。”这种严谨态度源自他们连续3天蹲点企业的观察记录。
界别讨论环节更显思维碰撞。民盟界别委员建议“历史陈列馆推广方案加入‘青少年讲解员’机制”,农工党界别委员则提醒“社区微更新需考虑预算,如‘增设候车凳’可先试点2个站点”。这些专业指导让“小委员”们意识到:“好建议既要暖心,更要落地。”
从“体验”到“融入”
“小委员”在协作中成长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闵行区“青少年走进政协”系列活动首次面向小学生群体,活动产出的12件“提案”均来源于小委员们的实地调研与发现。从行走虹桥到体验虹桥,从调研虹桥到融入虹桥,他们经历了一次协作中的成长,也为基层治理打开了“青春视角”。
此次活动,现场表彰了优秀委员奖6个、优秀团队奖3个、优秀提案奖3个。
“‘提案’修改了四五次,和‘神仙队友’合作让我学会了不断地自我修正。”上虹中学团队的小演说委员胡颖杰说,他们的团队通过两版问卷发现陈列馆人流量少的症结,最终提出“优化导览标识”等建议。13岁的小调研委员蒋瑞欣则感慨:“写‘提案’远比想象复杂,但完整的‘调研—写作—演讲’的闭环让我对基层治理有了全新认识。”
目前,“车站故事墙提案”已被纳入镇党群部门年度改造计划,部分企业也主动联系“小委员”细化职业体验方案。虹桥镇党群办书记赵韵表示,这些议题恰与虹桥镇推进的“虹桥源”文化复兴、数创产业升级和社区微更新“同频共振”,“让青少年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据悉,闵行区政协自2017年推出“青少年走进政协”活动以来,参与范围从高中生逐步扩展至中小学生,形式也从模拟协商拓展至公益实践、音乐会等多元载体。虹桥镇此次创新采用“大手牵小手”模式,由政协委员与“小委员”结对指导,成功推动“提案”从“纸上”走向“地上”。
区政协副主席蔡怿晖希望虹桥联络组能继续把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深耕细作、办出特色,也希望全区能有更多的街镇将青少年“走进政协”模拟协商活动红红火火地办起来,联动更多资源,让“走进政协”模拟协商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期待能探索更多“传帮带”的形式,让委员们的履职经验与青少年的创新思维碰撞出更多火花,让活动不仅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练兵场”,更成为汇聚青春智慧、助力虹桥镇发展的“直通车”,助力闵行发展、助力上海市发展。
责任编辑:丁元圆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