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评论
- 收藏
从“圈地自萌”到突破产业“次元壁”,从“亚文化”圈层迈向主流文化体系,上海政协委员畅谈二次元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01 17:33
字号

8月1日,第22届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这场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的压轴大展,突破展馆边界,与全市各大商圈、酒店联动,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全球动漫爱好者齐聚申城。
8天后,小红书“RED 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将在杨浦区复兴岛举办。50个现象级游戏与二次元IP的登陆,将让复兴岛变身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并与杨浦各大商圈、文娱场所、文博场馆联动,让广大二次元爱好者在杨浦玩个尽兴。
一老一新,两场漫展,是上海二次元经济蓬勃发展的剪影。在上海政协委员看来,虽然“二次元之热”众说纷纭,但客观上讲,二次元对消费提振、文旅融合、城市更新、文化自信,确实发挥了一系列正向带动作用。在上海这座开放包容、敢于创新的城市,二次元将与三次元(现实世界)有更多的无缝衔接和双向奔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热浪,人海,次元。7月11日,上海国际动漫月三大漫展之一的Bilibili World2025(简称“BW2025”)开幕,让今年的上海之夏更有活力。
开往国家会展中心的地铁2号线,成了“二次元专列”;京沪高铁成了“BW线”……全国各地的“Z世代”身背“痛包”(挂着二次元周边的包)、手提Cosplay装备,涌入会场。
90万人预约抢票,35秒内首轮售票告罄。三天时间,40万人次涌入“四叶草”。有人从凌晨开始排队,只为抢到一枚限定“吧唧”(二次元徽章);有人拖着几个行李箱现场扫货;有人在展会结束后稍作休整,便赶赴市区的BW2025分会场……无论是纸上的数据,还是肉眼可见的“为一场展赴一座城”的各路玩家和Coser,都再一次展示了二次元的泼天流量。
近年来,二次元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火。在政协委员看来,二次元热潮的背后,蕴含着当下年轻人独特的精神需求,也是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们为什么对二次元着迷?当你把这个问题抛给展会现场的年轻人,会得到无数种答案,如:“让梦想照进现实”,“满足收藏爱好”,“以IP会友”,“现场换‘物料’”……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黄罗维表示,“Z世代”的年轻人有多元的审美方式、追求特立独行的精神表达方式,在消费中非常注重体验感和情绪价值,许多二次元作品有精致的画面、独特的叙事方式,并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能让年轻人产生强烈共鸣,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渠道。由此产生的情绪价值,会转化为二次元消费的动力。
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星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强认为,对年轻人而言,二次元既满足了寄托、共鸣、慰藉等情感需求,又满足了归属感、认同感等社交需求,还满足了放松、刺激、享受等娱乐需求和创作、表达的参与需求。在技术赋能和产业发展的双重推动下,二次元文化已经从一种亚文化逐渐渗透到主流视野,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媒介。它提供的独特空间,让年轻人既能摆脱现实压力,又能找到情感共鸣和群体归属。
“年轻人中的二次元热潮,源于在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推动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社交模式发生了改变。”徐汇区政协常委、趣加互娱总裁陈玉林说,从本质上说,二次元经济是情绪价值驱动消费,是年轻人平行世界的自我疗愈。但二次元又并非“逃避现实”,而是重构生活的“新现实”。年轻人通过二次元文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在虚拟中疗愈情绪,在社群中确认归属,在传统中激活认同,在技术中表达自我。
技术手段的进步,也提升了二次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徐汇区政协委员、米哈游副总裁殷春波表示,随着动画渲染、游戏引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漫、游戏产品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为用户创造了日趋沉浸式的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二次元文化的魅力。
“文化属性的增强,也是二次元在年轻人中‘破圈’的一大因素。”殷春波说,不少二次元作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进行创新表达。这种结合,充分激发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他们在推荐动漫、游戏作品的同时,也参与到了传统文化的推广中。这份“使命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高质量动漫、游戏作品的热爱。
在上海,二次元的高流量、高人气,已转化为席卷全城的消费力。
美团数据显示,BW2025活动期间,上海文旅预订增速环比涨35%,周边高星酒店预订增速达475%;“二次元商场”搜索量月增10倍。每逢二次元盛会,数十万年轻人涌入上海这座“痛城”,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的消费上涨。近年来,沪上多家老牌商场相继引入二次元业态,多个老字号相继与二次元联名,也引发了一波波消费潮。
“二次元经济对消费市场的提振显而易见。”黄罗维表示,二次元基于营造独特的情绪价值,通过内容、消费与体验的融合,吸引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力,给消费市场带来充沛的源头活水。一方面,二次元激活了多元的消费场景,通过“二次元内容+衍生品销售+社交互动”的模式,引爆了一个个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二次元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通过与原有产品与服务结合,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如全息演唱会、数字收藏品等。
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王兴全认为,上海二次元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城市经济带来一系列带动效应、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其一,处于更新阶段的众多商业空间,不约而同选择了二次元作为引流利器,繁荣了商业体生态,推动了消费市场升级。其二,ChinaJoy、Biliworld等二次元系列活动,活跃了城市文旅氛围,做细了城市文化品牌。其三,沪上众多二次元游戏企业,不仅拓展了上海的二次元新赛道,而且借由游戏和文化出海,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游戏产业的文化内涵和产业水准。
近年来,二次元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量,二次元游戏、动漫IP的周边衍生品销量也早已“聚沙成塔”。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已达5.03亿,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达近6000亿元。对此,不少委员提出,二次元经济要“火”下去,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卖“谷子”,需要突破自身的“次元壁”,让二次元经济持续激发三次元经济的活力。
从提振消费的角度而言,二次元实现“破圈”,关键是将小众审美转化为大众需求,通过技术消除硬件壁垒、内容绑定社会情绪、消费融入生活场景,使二次元不再是特定圈层文化,而成为如水似电的基础性精神消费,最终实现“泛在化”生存。
从做好产业的角度来说,上海应通过政策导向,进一步推动二次元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共同发力,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发力,变产品零售“一枝独秀”为全产业链“一条龙”,形成“泛二次元”的产业生态,打造全周期全链条的二次元产业。
王兴全表示,商业、游戏、活动、文旅等领域都在探索二次元发展的边界。二次元商业和游戏目前趋于稳定,二次元导流的活动,二次元线路和主题的文旅,这些以更复杂的二次元背景、场景、流量为特征的“泛二次元”产业,仍然方兴未艾,值得期待。
殷春波认为,当前二次元经济已不再局限于动画、漫画、游戏等形式,漫展、角色扮演、线下演唱会、周边手办等已经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且具有强烈的情绪消费特征。通过与餐饮、服装、文娱、快消等传统商业形态的跨界联动,二次元经济实际上已经迈出了突破“次元壁”的步伐,不再是过去“圈地自萌”的状态。
“不过,让二次元的繁荣持续下去,而非昙花一现,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并增强二次元产业的文化内核。”殷春波表示,消费端是二次元经济的最下游,若要打造持续繁荣的二次元商业生态,需要将商业和产业联动,带动IP创作、技术研发、内容传播、衍生品开发等各个环节共同发展,形成稳固的产业生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在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元界Neo World”元宇宙街区揭开面纱,这里将游戏大厂、商业综合体、文博场馆串珠成链,构建了涵盖文化、旅游、消费、科技的全产业链形态。黄罗维建议,上海重塑线下场景,打造更多二次元主题街区,让二次元与城市“双向奔赴”,焕发新的活力。“二次元绝非孤立文化现象,要让它充分融入城市生活,有效放大其价值。”
在委员看来,二次元产业若要实现质的飞跃,还需要突破技术层面的次元壁。陈玉林说,在二次元领域,技术下的沉浸交互体验、虚拟数字人联动实体消费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和内容、技术和体感之间的无缝衔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技术本身的通用性、普及性,都还处于产业爆发的黎明前。同时,二次元商业模式的重构,实体商业的空间和场景的重构,也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此真正实现泛二次元的圈层突破,实现差异化生态效益,避免各方一窝蜂抢头部IP,搞内卷式竞争,透支二次元经济生命力。
《天官赐福》极乐坊的暖光,在凝晖路的灯笼中闪耀;《百妖谱》桃夭的倒影,在九曲桥的涟漪中浮现……7月15日晚,700年历史的豫园变身“痛城”。豫园商城携手B站国创动画,集结10个头部国创IP,开启了一场为期46天的“豫园夏日奇幻夜——国创豫宙漫游季”,通过打造国潮盛宴,让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文化共舞。
同一天,《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正式公布,举措共9条,被称为“沪九条”。其中明确:推动上海地标景区、文博场馆、特色街区、时尚空间以及重大节展赛会等场景资源向创作者开放,提供创作便利。当晚在豫园,众多up主现场展示作品,堪称是“沪九条”落地的具象化。
在二次元经济火热的当下,委员们认为,“沪九条”的发布,可谓正当其时。“沪九条”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多方位支持体系,将激发二次元经济的活力。
黄罗维表示,“沪九条”将互联网内容创作融入城市资源配置体系中,将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二次元经济集聚。陈玉林认为,对二次元经济而言,“沪九条”不仅意味着政策红利和资源倾斜,更意味着产业生态链重构,推动其从亚文化圈层迈向主流经济体系。
“沪九条”中的人才政策受到广泛关注。“沪九条”将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中,并建立相应奖励和荣誉推荐机制。委员们认为,这将解决创作者个人职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创作者的热情。从长远看,也将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入圈,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创作者,经常面临‘为爱发电’的困境。”殷春波表示,随着“沪九条”推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有机会通过产出优质内容获得实打实的收益,这有望推动整个动漫、游戏行业的创作生态蓬勃发展,给二次元经济注入“强心剂”。
发展二次元经济的核心之一,在于挖掘与运营优质原创IP。委员们提出,借力“沪九条”的政策东风,开展更多优质内容的创作,开发更多的“长红”“长青”国潮IP。
近年来,众多国潮IP纷纷探索“破圈”“突围”之举。比如,现实议题植入——《中国奇谭》剧情聚焦职场焦虑,非二次元观众占比达52%。传统文化转译——《原神》璃月港融入戏曲、山水诗,吸引海外玩家主动学习中文成语。全民共创机制——快看漫画开放《谷围南亭》剧情分支投票,使非核心用户参与度提升200%。
“沪九条”在人才引入、技术赋能、内容创作、内容出海等方面的一系列正向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激发国潮IP的“破圈”力度。不过,纵观国外经典IP之所以经久不衰,均离不开红利期后的精耕细作,离不开长期内容导向的意识。相比之下,国潮I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兴全认为,迪士尼、任天堂等国外经典IP,对于打造生命力旺盛的国潮IP,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IP开发运营规模化。只有建立在大型集团和平台基础上的系统化IP开发运营,才能构建强大的人才池和人才体系,形成通畅稳定的合作渠道,以有效降低开发运营成本,构建产业竞争力。二是IP承载国别文化。迪士尼的IP与美国文化紧密联系,任天堂的IP则具有显著的日本文化特征。国潮IP只有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只有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才能充分受益于中国和上海的硬实力提升,构建独具一格的风格化IP符号,在全球IP舞台上脱颖而出。
殷春波也提出,文化共鸣是IP持久生命力的根基,在打造原创国潮IP时,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根植其中。以游戏行业为例,不能只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搬运”,而是要坚持长期主义,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让玩家在体验游戏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文化共鸣,收获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作品迸发出穿越周期的持久生命力。
“知识产权是IP经济的基础,代表了创新、创造和品牌价值。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开发国潮IP至关重要。”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芈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麟称,迪士尼和任天堂都对侵权行为“零容忍”,以护持旗下IP进行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创造。“我们也要鼓励经营者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以此保障优质供给。”
委员们描绘了这样一幅二次元蓝图:在“沪九条”的助推下,二次元经济将实现更高的创作水准、更强的产业组织、更细的文化类型,二次元经济的“新质生产力”转型会大大提速,上海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元界街区”“次元走廊”,将二次元经济从“兴趣消费”升级为“城市新消费引擎”,并成为全球二次元经济的策源地与新范式。
同时,从更长远看,随着二次元不断“破壁”,二次元不仅将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引擎,还将成为构筑社会认同的新载体。随着时间推移,对二次元,人们从争议到包容,再到接受,如今二次元已褪去“小众”“亚文化”的标签,从边缘走向主流,获得社会认可。
在委员们看来,随着Z世代和α世代的成长,这些人群熟悉的二次元文化,无疑会步入主流文化。同时,随着AI、VR等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虚拟与现实界限的二次元,也将成为主流生活方式。从“痛包”“痛车”,到“痛楼”“痛城”,未来或将是“全民二次元”时代。
正如苏州河“痛船”、漕河泾元宇宙街区所预示的,二次元叙事将更深度地融入城市空间,二次元将以多种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将找到更多入口链接人们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二次元将和城市景观、叙事方式、产品服务、传统文化产生多维度融合。”黄罗维说。
当然,所谓的“全民二次元”,并不等同于“全民喜欢二次元”。殷春波认为,二次元应当被视为多元文化版图中富有特色的一个分支,而非追求“全民化”的统一标准。“我们更期待,大家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二次元文化,在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去选择契合自身审美的文化形式,这才是实现文化生态健康繁荣的应有之义。”他说。
陈玉林说,正如20世纪70年代的武侠文化、80年代的言情文化、90年代的动漫文化,当今盛行的二次元文化,也是带有时代印记的一种文化潮流,将成为年轻人的文化符号。“但文化是包容的、多元的,可以吃中餐,也欢迎西餐。”他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二次元文化将成为现实的风潮,也必定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融入新的文化趋势中,成为主流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广大年轻人将书写这场文化变革。
委员们深信,在价值观等方面多加引导后,二次元将成为未来社会精彩的源泉之一。
8天后,小红书“RED 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将在杨浦区复兴岛举办。50个现象级游戏与二次元IP的登陆,将让复兴岛变身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并与杨浦各大商圈、文娱场所、文博场馆联动,让广大二次元爱好者在杨浦玩个尽兴。
一老一新,两场漫展,是上海二次元经济蓬勃发展的剪影。在上海政协委员看来,虽然“二次元之热”众说纷纭,但客观上讲,二次元对消费提振、文旅融合、城市更新、文化自信,确实发挥了一系列正向带动作用。在上海这座开放包容、敢于创新的城市,二次元将与三次元(现实世界)有更多的无缝衔接和双向奔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的“元界Neo World”二次元主题街区
重构“新现实”,二次元满足年轻人独特精神需求热浪,人海,次元。7月11日,上海国际动漫月三大漫展之一的Bilibili World2025(简称“BW2025”)开幕,让今年的上海之夏更有活力。
开往国家会展中心的地铁2号线,成了“二次元专列”;京沪高铁成了“BW线”……全国各地的“Z世代”身背“痛包”(挂着二次元周边的包)、手提Cosplay装备,涌入会场。
90万人预约抢票,35秒内首轮售票告罄。三天时间,40万人次涌入“四叶草”。有人从凌晨开始排队,只为抢到一枚限定“吧唧”(二次元徽章);有人拖着几个行李箱现场扫货;有人在展会结束后稍作休整,便赶赴市区的BW2025分会场……无论是纸上的数据,还是肉眼可见的“为一场展赴一座城”的各路玩家和Coser,都再一次展示了二次元的泼天流量。
近年来,二次元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火。在政协委员看来,二次元热潮的背后,蕴含着当下年轻人独特的精神需求,也是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们为什么对二次元着迷?当你把这个问题抛给展会现场的年轻人,会得到无数种答案,如:“让梦想照进现实”,“满足收藏爱好”,“以IP会友”,“现场换‘物料’”……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黄罗维表示,“Z世代”的年轻人有多元的审美方式、追求特立独行的精神表达方式,在消费中非常注重体验感和情绪价值,许多二次元作品有精致的画面、独特的叙事方式,并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能让年轻人产生强烈共鸣,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渠道。由此产生的情绪价值,会转化为二次元消费的动力。
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星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强认为,对年轻人而言,二次元既满足了寄托、共鸣、慰藉等情感需求,又满足了归属感、认同感等社交需求,还满足了放松、刺激、享受等娱乐需求和创作、表达的参与需求。在技术赋能和产业发展的双重推动下,二次元文化已经从一种亚文化逐渐渗透到主流视野,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媒介。它提供的独特空间,让年轻人既能摆脱现实压力,又能找到情感共鸣和群体归属。
“年轻人中的二次元热潮,源于在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推动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社交模式发生了改变。”徐汇区政协常委、趣加互娱总裁陈玉林说,从本质上说,二次元经济是情绪价值驱动消费,是年轻人平行世界的自我疗愈。但二次元又并非“逃避现实”,而是重构生活的“新现实”。年轻人通过二次元文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在虚拟中疗愈情绪,在社群中确认归属,在传统中激活认同,在技术中表达自我。
技术手段的进步,也提升了二次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徐汇区政协委员、米哈游副总裁殷春波表示,随着动画渲染、游戏引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漫、游戏产品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为用户创造了日趋沉浸式的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二次元文化的魅力。
“文化属性的增强,也是二次元在年轻人中‘破圈’的一大因素。”殷春波说,不少二次元作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进行创新表达。这种结合,充分激发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他们在推荐动漫、游戏作品的同时,也参与到了传统文化的推广中。这份“使命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高质量动漫、游戏作品的热爱。

7月4日,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拉开帷幕。其中,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率先亮相
突破“次元壁”,实现二次元经济可持续繁荣在上海,二次元的高流量、高人气,已转化为席卷全城的消费力。
美团数据显示,BW2025活动期间,上海文旅预订增速环比涨35%,周边高星酒店预订增速达475%;“二次元商场”搜索量月增10倍。每逢二次元盛会,数十万年轻人涌入上海这座“痛城”,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的消费上涨。近年来,沪上多家老牌商场相继引入二次元业态,多个老字号相继与二次元联名,也引发了一波波消费潮。
“二次元经济对消费市场的提振显而易见。”黄罗维表示,二次元基于营造独特的情绪价值,通过内容、消费与体验的融合,吸引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力,给消费市场带来充沛的源头活水。一方面,二次元激活了多元的消费场景,通过“二次元内容+衍生品销售+社交互动”的模式,引爆了一个个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二次元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通过与原有产品与服务结合,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如全息演唱会、数字收藏品等。
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王兴全认为,上海二次元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城市经济带来一系列带动效应、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其一,处于更新阶段的众多商业空间,不约而同选择了二次元作为引流利器,繁荣了商业体生态,推动了消费市场升级。其二,ChinaJoy、Biliworld等二次元系列活动,活跃了城市文旅氛围,做细了城市文化品牌。其三,沪上众多二次元游戏企业,不仅拓展了上海的二次元新赛道,而且借由游戏和文化出海,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游戏产业的文化内涵和产业水准。
近年来,二次元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量,二次元游戏、动漫IP的周边衍生品销量也早已“聚沙成塔”。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已达5.03亿,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达近6000亿元。对此,不少委员提出,二次元经济要“火”下去,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卖“谷子”,需要突破自身的“次元壁”,让二次元经济持续激发三次元经济的活力。
从提振消费的角度而言,二次元实现“破圈”,关键是将小众审美转化为大众需求,通过技术消除硬件壁垒、内容绑定社会情绪、消费融入生活场景,使二次元不再是特定圈层文化,而成为如水似电的基础性精神消费,最终实现“泛在化”生存。
从做好产业的角度来说,上海应通过政策导向,进一步推动二次元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共同发力,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发力,变产品零售“一枝独秀”为全产业链“一条龙”,形成“泛二次元”的产业生态,打造全周期全链条的二次元产业。
王兴全表示,商业、游戏、活动、文旅等领域都在探索二次元发展的边界。二次元商业和游戏目前趋于稳定,二次元导流的活动,二次元线路和主题的文旅,这些以更复杂的二次元背景、场景、流量为特征的“泛二次元”产业,仍然方兴未艾,值得期待。
殷春波认为,当前二次元经济已不再局限于动画、漫画、游戏等形式,漫展、角色扮演、线下演唱会、周边手办等已经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且具有强烈的情绪消费特征。通过与餐饮、服装、文娱、快消等传统商业形态的跨界联动,二次元经济实际上已经迈出了突破“次元壁”的步伐,不再是过去“圈地自萌”的状态。
“不过,让二次元的繁荣持续下去,而非昙花一现,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并增强二次元产业的文化内核。”殷春波表示,消费端是二次元经济的最下游,若要打造持续繁荣的二次元商业生态,需要将商业和产业联动,带动IP创作、技术研发、内容传播、衍生品开发等各个环节共同发展,形成稳固的产业生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在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元界Neo World”元宇宙街区揭开面纱,这里将游戏大厂、商业综合体、文博场馆串珠成链,构建了涵盖文化、旅游、消费、科技的全产业链形态。黄罗维建议,上海重塑线下场景,打造更多二次元主题街区,让二次元与城市“双向奔赴”,焕发新的活力。“二次元绝非孤立文化现象,要让它充分融入城市生活,有效放大其价值。”
在委员看来,二次元产业若要实现质的飞跃,还需要突破技术层面的次元壁。陈玉林说,在二次元领域,技术下的沉浸交互体验、虚拟数字人联动实体消费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和内容、技术和体感之间的无缝衔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技术本身的通用性、普及性,都还处于产业爆发的黎明前。同时,二次元商业模式的重构,实体商业的空间和场景的重构,也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此真正实现泛二次元的圈层突破,实现差异化生态效益,避免各方一窝蜂抢头部IP,搞内卷式竞争,透支二次元经济生命力。

豫园商城携手B站打造国潮盛宴,有700年历史的豫园变身“痛城”
借力“沪九条”,激发二次元经济的创新活力《天官赐福》极乐坊的暖光,在凝晖路的灯笼中闪耀;《百妖谱》桃夭的倒影,在九曲桥的涟漪中浮现……7月15日晚,700年历史的豫园变身“痛城”。豫园商城携手B站国创动画,集结10个头部国创IP,开启了一场为期46天的“豫园夏日奇幻夜——国创豫宙漫游季”,通过打造国潮盛宴,让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文化共舞。
同一天,《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正式公布,举措共9条,被称为“沪九条”。其中明确:推动上海地标景区、文博场馆、特色街区、时尚空间以及重大节展赛会等场景资源向创作者开放,提供创作便利。当晚在豫园,众多up主现场展示作品,堪称是“沪九条”落地的具象化。
在二次元经济火热的当下,委员们认为,“沪九条”的发布,可谓正当其时。“沪九条”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多方位支持体系,将激发二次元经济的活力。
黄罗维表示,“沪九条”将互联网内容创作融入城市资源配置体系中,将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二次元经济集聚。陈玉林认为,对二次元经济而言,“沪九条”不仅意味着政策红利和资源倾斜,更意味着产业生态链重构,推动其从亚文化圈层迈向主流经济体系。
“沪九条”中的人才政策受到广泛关注。“沪九条”将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中,并建立相应奖励和荣誉推荐机制。委员们认为,这将解决创作者个人职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创作者的热情。从长远看,也将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入圈,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创作者,经常面临‘为爱发电’的困境。”殷春波表示,随着“沪九条”推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有机会通过产出优质内容获得实打实的收益,这有望推动整个动漫、游戏行业的创作生态蓬勃发展,给二次元经济注入“强心剂”。
发展二次元经济的核心之一,在于挖掘与运营优质原创IP。委员们提出,借力“沪九条”的政策东风,开展更多优质内容的创作,开发更多的“长红”“长青”国潮IP。
近年来,众多国潮IP纷纷探索“破圈”“突围”之举。比如,现实议题植入——《中国奇谭》剧情聚焦职场焦虑,非二次元观众占比达52%。传统文化转译——《原神》璃月港融入戏曲、山水诗,吸引海外玩家主动学习中文成语。全民共创机制——快看漫画开放《谷围南亭》剧情分支投票,使非核心用户参与度提升200%。
“沪九条”在人才引入、技术赋能、内容创作、内容出海等方面的一系列正向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激发国潮IP的“破圈”力度。不过,纵观国外经典IP之所以经久不衰,均离不开红利期后的精耕细作,离不开长期内容导向的意识。相比之下,国潮I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兴全认为,迪士尼、任天堂等国外经典IP,对于打造生命力旺盛的国潮IP,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IP开发运营规模化。只有建立在大型集团和平台基础上的系统化IP开发运营,才能构建强大的人才池和人才体系,形成通畅稳定的合作渠道,以有效降低开发运营成本,构建产业竞争力。二是IP承载国别文化。迪士尼的IP与美国文化紧密联系,任天堂的IP则具有显著的日本文化特征。国潮IP只有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只有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才能充分受益于中国和上海的硬实力提升,构建独具一格的风格化IP符号,在全球IP舞台上脱颖而出。
殷春波也提出,文化共鸣是IP持久生命力的根基,在打造原创国潮IP时,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根植其中。以游戏行业为例,不能只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搬运”,而是要坚持长期主义,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让玩家在体验游戏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文化共鸣,收获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作品迸发出穿越周期的持久生命力。
“知识产权是IP经济的基础,代表了创新、创造和品牌价值。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开发国潮IP至关重要。”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芈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麟称,迪士尼和任天堂都对侵权行为“零容忍”,以护持旗下IP进行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创造。“我们也要鼓励经营者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以此保障优质供给。”

徐家汇美罗城的宝可梦快闪活动,吸引不少学生前来
告别“亚文化”,实现二次元文化生态健康繁荣委员们描绘了这样一幅二次元蓝图:在“沪九条”的助推下,二次元经济将实现更高的创作水准、更强的产业组织、更细的文化类型,二次元经济的“新质生产力”转型会大大提速,上海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元界街区”“次元走廊”,将二次元经济从“兴趣消费”升级为“城市新消费引擎”,并成为全球二次元经济的策源地与新范式。
同时,从更长远看,随着二次元不断“破壁”,二次元不仅将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引擎,还将成为构筑社会认同的新载体。随着时间推移,对二次元,人们从争议到包容,再到接受,如今二次元已褪去“小众”“亚文化”的标签,从边缘走向主流,获得社会认可。
在委员们看来,随着Z世代和α世代的成长,这些人群熟悉的二次元文化,无疑会步入主流文化。同时,随着AI、VR等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虚拟与现实界限的二次元,也将成为主流生活方式。从“痛包”“痛车”,到“痛楼”“痛城”,未来或将是“全民二次元”时代。
正如苏州河“痛船”、漕河泾元宇宙街区所预示的,二次元叙事将更深度地融入城市空间,二次元将以多种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将找到更多入口链接人们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二次元将和城市景观、叙事方式、产品服务、传统文化产生多维度融合。”黄罗维说。
当然,所谓的“全民二次元”,并不等同于“全民喜欢二次元”。殷春波认为,二次元应当被视为多元文化版图中富有特色的一个分支,而非追求“全民化”的统一标准。“我们更期待,大家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二次元文化,在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去选择契合自身审美的文化形式,这才是实现文化生态健康繁荣的应有之义。”他说。
陈玉林说,正如20世纪70年代的武侠文化、80年代的言情文化、90年代的动漫文化,当今盛行的二次元文化,也是带有时代印记的一种文化潮流,将成为年轻人的文化符号。“但文化是包容的、多元的,可以吃中餐,也欢迎西餐。”他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二次元文化将成为现实的风潮,也必定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融入新的文化趋势中,成为主流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广大年轻人将书写这场文化变革。
委员们深信,在价值观等方面多加引导后,二次元将成为未来社会精彩的源泉之一。
责任编辑:张岩

- 1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