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
- 评论
- 收藏
中国动漫驶向星辰大海,上海政协委员畅谈“哪吒热”建言动漫产业发展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2-13 07:51
字号

“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今年春节以来,一个手舞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3岁“魔童”,凭借一己之力,在全球票房榜上一路“屠榜”,将一部又一部好莱坞大片甩在身后,在世界电影史书写了属于中国的壮丽篇章。
在上海政协委员看来,“哪吒热”席卷线上线下绝非偶然。技术与艺术的珠联璧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赋能,“多年磨一剑”的定力,“每一帧突破极限”的匠心,让影片披上了汇聚各方精华的“万鳞甲”,冲破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天元鼎”,让传统文化故事在时代激流中绽放新芽,让古典神话英雄在精神内核上实现飞跃。随着《哪吒2》在多维度的持续火热和在各圈层的溢出效应,中国动漫将驶向辽阔的星辰大海,中国故事将被全球共享。
集体攻坚,铸就全产业链协同的“万鳞甲”
《哪吒2》片尾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其中有《深海》的动画团队,有《白蛇》《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有《流浪地球》的特效公司,没有一家外国公司。
电影中,龙族全体成员贡献身上最坚硬的鳞片,制成敖丙的护身铠甲“万鳞甲”。电影外,全中国动画人倾行业之力,为电影铸就了全产业链协同的“万鳞甲”。
“《哪吒2》汇聚了全中国的动画人才,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体系的协同进化。”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芈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麟说,这种集体攻坚的创作生态,恰是“哪吒精神”在现实中的投射。
影片的壮美特效,仰赖各种数字化技术的支撑。据统计,《哪吒2》全片镜头数量达2400多个,特效镜头高达1900个,占比超过80%。
“当观众被哪吒的涅槃重生震撼时,幕后是3027个Git提交记录、48万行特效代码和11次集群过载熔断的攻坚历程,2000台服务器轰鸣的算力狂潮。”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星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强表示,在影片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可谓无处不在,制作团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算法,在流体动力学和粒子特效等方面不断突破,让影片的画面更加逼真、流畅,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
他表示,影片在角色设计、场景构建、物理模拟等方面,采取高精度的3D建模、复杂的动作捕捉、逼真的特效渲染。其中,影片采取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技术,破解了传统水墨“气韵生动”的数字化表达难题,使3D动画首次实现了毛笔在宣纸上晕染渗透的实时模拟,将东方美学的写意基因注入现代动画工业体系。
“从‘国漫崛起’到‘全球爆款’,《哪吒2》向世界秀了一把中国电影科技的肌肉。”徐强表示,通过《哪吒2》,年轻的中国电影科技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动画制作技术的成熟度和创新性,提升了中国动画行业的国际形象,也为中国动画产业赢得了国际尊重和认可。
旧事新说,打造契合当代价值观的精神符号
“3岁”的哪吒能在电影市场之海中掀起滔天波澜,凭借的“法宝”,不仅仅是震撼人心的视觉特效,还有深入人心的文化内涵。
数据显示,《哪吒2》的受众,呈现出“全龄化”的趋势,可谓老少皆宜。不少委员认为,动画电影的受众从“低龄化”到“全龄化”的转变,恰恰体现了影片的深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更适合成年人看。”市政协常委,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主持人金炜说,《哪吒2》是一部“神话照进现实”的作品,也是一堂很好的公共关系社会学的课程,其中很多情节揭示了人际交往的生存法则。许多有一定社会阅历、社会经验的人看了这部电影,都会感同身受。在“直击痛点”方面,不少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没有《哪吒2》这么“直接”,这也正是《哪吒2》的吸引人之处。
“《哪吒2》不同于一些‘爽片’,仅用高成本、大制作、大场景来满足观众一时的感官享受,而是在剧情方面下足功夫,从各个细节体现了东方美学和东方哲学。”来自文艺界的市政协委员王音睿表示,这部动画电影拥有接地气的角色人物设定,语言表述上运用了网络梗等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要素,最后决战的大场景更是融合了中华美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呈现,让观众不仅在感官上得到满足,更能体验到传统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影片中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摆脱了正反派的脸谱化设计,对人性进行了全面塑造,这让观众的接受度也更高,更加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共情。
“《哪吒2》堪称是一场东方美学与现代精神的深度对话。”张麟表示,影片通过“旧事新说”的创作理念,将哪吒这一承载传统文化基因的IP,转化为契合当代价值观的精神符号。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哪吒的呐喊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宣言,更映射出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年轻一代对身份认同、代际冲突与命运抗争的普遍性思考。这种对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编码”之举,使影片既延续了神话原型的抗争内核,又通过“丑萌”形象消解传统英雄的距离感——哪吒不再是庙堂之上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心怀赤诚的“问题少年”。这种祛魅化的塑造,让角色更贴近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在世俗规训与自我实现的夹缝中,以“抗争精神”完成对宿命桎梏的突围。
他认为,在叙事革新层面,影片通过角色群像的立体化改写,构建起更具当代性的价值坐标体系。申公豹从脸谱化反派变为“亦正亦邪”的复杂存在,其立场转变暗喻着对善恶二元论的解构;敖丙与哪吒的羁绊则突破传统对立框架,转化为对友情与责任的双向救赎。这种改编策略,既保留神话原型的精神骨架,又注入现代人文关怀,引发观影者的共振和共鸣。
转变思维,助力传统文化IP价值最大化
随着《哪吒2》电影热映,其周边产品销售亦十分火爆,可谓“一吒难求”。
截至2月10日21时,哪吒系列形象授权周边在淘宝上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相关盲盒火速售罄,平均每天超过2万人在线搜索。FunCrazy×《哪吒之魔童闹海》手办众筹目前超过2500万元。此外,番外绘本热卖,二创视频火爆全网,不少游客到成都打卡制作电影的可可豆公司,还有网友用AI邀请哪吒来上海Citywalk……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黄罗维表示,以哪吒为例,我国有丰富的经典传统文化IP资源,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感召力、强大的文化传播力。《哪吒2》的火爆,为更好地挖掘和改编经典传统文化IP,提供了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他认为,对于经典传统文化IP进行再创作,不能简单局限于故事和场景的重述,而是要牢牢抓住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核,并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既保留文化根脉,又契合当代价值观,使经典传统文化IP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大大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放眼国际市场,动画、科幻、魔幻等电影的收入,有30%至40%来自票房,其余都来自电影衍生品授权和主题公园等多元化版权运营。委员们认为,在成熟商业模式下,哪吒等中国电影IP的深度开发,仍未达到产业的天花板,仍有提升空间。
“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会给IP带来巨大的话题效应,优质文化产品会产生独特的附加值,能有效拉动内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黄罗维表示,经典传统文化IP的开发,不仅是单部文化作品的制作,更是周边产品、主题活动等相关产业链的塑造。对此,要运用更多的创新思维,充分挖掘 IP 的内涵和价值,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衍生品和线下体验项目。特别是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入手,打造多元特色消费场景和文旅等跨界合作项目,实现经典传统文化IP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出海,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全球表达
《哪吒2》的票房,终会止步于某个数字。《哪吒2》引发的长尾效应,却是难以估量的。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票房的成功,更是‘文化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徐汇区政协委员、趣加互娱总裁陈玉林认为,《哪吒2》证明了,中国动漫通过技术突破与本土文化深耕,既能激活内需市场,又能实现文化自信的全球表达。
“从短期效应来看,《哪吒2》的成功,将有力推动中国动漫工业化的全面升级。”陈玉林表示,《哪吒2》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实现了特效质量的飞跃,全片1900余个特效镜头远远超过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动画技术已具备与国际顶尖水平竞争的实力。这种技术突破将为行业树立标杆,推动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国产动画从“应用型学习”向“原创性突破”的全面转型。同时,《哪吒2》在三四线城市收获了超五成票房、35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4%、观众从单纯观影转向购买周边等,都预示着下沉市场的崛起,这对重塑文化市场格局与消费趋势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新一轮消费拉动的研究提供极好的现实样本。
“《哪吒2》的火爆,源于产业崛起和市场繁荣的相互助力。”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王兴全表示,《哪吒2》为我国复苏中的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成为我国电影发展中的标杆,其票房价值,说明了诚意之作、匠心之作、创新之作是带动我国电影市场走向繁荣的利器,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电影业发展的风向标。
自2月13日起,《哪吒2》将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埃及、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海外市场上映,北美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预售火爆,部分场次一票难求,观众期待已经拉满。继去年手舞金箍棒的“悟空”之后,今年脚踩风火轮的“哪吒”破圈出海,向世界人民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元素。
“《哪吒2》在海外的火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陈玉林说,影片通过东方美学(如川剧变脸、水墨画风)与普世价值观(如个体觉醒、家庭和解)的结合,打造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金名片”。这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深度国际化,对科技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对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王兴全认为,《黑神话:悟空》《哪吒2》相继出海,说明我国文化元素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强大的本土和全球市场号召力。“悟空”“哪吒”等一系列文化符号,将在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交互发展中,成为世界级的IP符号。如此,立足本土市场,进而不断强化文化传播能力,就会有更多文化产品成为更广泛全球市场中的主流声音。
张麟认为,作为文化输出的新范式,影片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可感知的中国性”。风火轮化作粒子特效的视觉奇观,混天绫的流体动力学呈现,这些技术赋能的传统符号,让东方美学获得跨文化传播的通用语法。正如2023年的《深海》以“粒子水墨”技惊国际动画界,《哪吒2》的票房奇迹同样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启示:当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工业美学深度咬合,便能在全球影史语境中开辟独属东方的叙事空间。
“集体觉醒的中国动画人,不再匍匐于传统叙事的窠臼,也不盲目追逐西方范式,而是以技术自信与文化自觉开辟‘第三路径’。”在张麟看来,《哪吒2》的成功充分证明,中国故事的全球表达,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激活,让千年神话在数字时代完成凤凰涅槃,让世界通过动画这面棱镜,看见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中国。
影片结尾的一幕,让委员们津津乐道。
东海龙王敖光问:“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哪吒说:“我想试试。”——这段对话,是对哪吒“知行难而不辍”的写照,亦是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开拓进取的写照。
在委员们看来,可以预见的是,当中国动画工业链与AI大模型、云计算深度融合,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创新为自信铸就基石,更多的“哪吒”将伴随着国漫崛起的浪潮昂首出海,书写中国故事的新传奇,唱响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电影院的《哪吒2》展板
没错,就是《哪吒2》。在上海政协委员看来,“哪吒热”席卷线上线下绝非偶然。技术与艺术的珠联璧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赋能,“多年磨一剑”的定力,“每一帧突破极限”的匠心,让影片披上了汇聚各方精华的“万鳞甲”,冲破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天元鼎”,让传统文化故事在时代激流中绽放新芽,让古典神话英雄在精神内核上实现飞跃。随着《哪吒2》在多维度的持续火热和在各圈层的溢出效应,中国动漫将驶向辽阔的星辰大海,中国故事将被全球共享。
集体攻坚,铸就全产业链协同的“万鳞甲”
《哪吒2》片尾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其中有《深海》的动画团队,有《白蛇》《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有《流浪地球》的特效公司,没有一家外国公司。
电影中,龙族全体成员贡献身上最坚硬的鳞片,制成敖丙的护身铠甲“万鳞甲”。电影外,全中国动画人倾行业之力,为电影铸就了全产业链协同的“万鳞甲”。
“《哪吒2》汇聚了全中国的动画人才,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体系的协同进化。”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芈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麟说,这种集体攻坚的创作生态,恰是“哪吒精神”在现实中的投射。
影片的壮美特效,仰赖各种数字化技术的支撑。据统计,《哪吒2》全片镜头数量达2400多个,特效镜头高达1900个,占比超过80%。
“当观众被哪吒的涅槃重生震撼时,幕后是3027个Git提交记录、48万行特效代码和11次集群过载熔断的攻坚历程,2000台服务器轰鸣的算力狂潮。”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星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强表示,在影片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可谓无处不在,制作团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算法,在流体动力学和粒子特效等方面不断突破,让影片的画面更加逼真、流畅,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
他表示,影片在角色设计、场景构建、物理模拟等方面,采取高精度的3D建模、复杂的动作捕捉、逼真的特效渲染。其中,影片采取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技术,破解了传统水墨“气韵生动”的数字化表达难题,使3D动画首次实现了毛笔在宣纸上晕染渗透的实时模拟,将东方美学的写意基因注入现代动画工业体系。
“从‘国漫崛起’到‘全球爆款’,《哪吒2》向世界秀了一把中国电影科技的肌肉。”徐强表示,通过《哪吒2》,年轻的中国电影科技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动画制作技术的成熟度和创新性,提升了中国动画行业的国际形象,也为中国动画产业赢得了国际尊重和认可。
旧事新说,打造契合当代价值观的精神符号
“3岁”的哪吒能在电影市场之海中掀起滔天波澜,凭借的“法宝”,不仅仅是震撼人心的视觉特效,还有深入人心的文化内涵。
数据显示,《哪吒2》的受众,呈现出“全龄化”的趋势,可谓老少皆宜。不少委员认为,动画电影的受众从“低龄化”到“全龄化”的转变,恰恰体现了影片的深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更适合成年人看。”市政协常委,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主持人金炜说,《哪吒2》是一部“神话照进现实”的作品,也是一堂很好的公共关系社会学的课程,其中很多情节揭示了人际交往的生存法则。许多有一定社会阅历、社会经验的人看了这部电影,都会感同身受。在“直击痛点”方面,不少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没有《哪吒2》这么“直接”,这也正是《哪吒2》的吸引人之处。
“《哪吒2》不同于一些‘爽片’,仅用高成本、大制作、大场景来满足观众一时的感官享受,而是在剧情方面下足功夫,从各个细节体现了东方美学和东方哲学。”来自文艺界的市政协委员王音睿表示,这部动画电影拥有接地气的角色人物设定,语言表述上运用了网络梗等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要素,最后决战的大场景更是融合了中华美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呈现,让观众不仅在感官上得到满足,更能体验到传统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影片中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摆脱了正反派的脸谱化设计,对人性进行了全面塑造,这让观众的接受度也更高,更加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共情。
“《哪吒2》堪称是一场东方美学与现代精神的深度对话。”张麟表示,影片通过“旧事新说”的创作理念,将哪吒这一承载传统文化基因的IP,转化为契合当代价值观的精神符号。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哪吒的呐喊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宣言,更映射出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年轻一代对身份认同、代际冲突与命运抗争的普遍性思考。这种对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编码”之举,使影片既延续了神话原型的抗争内核,又通过“丑萌”形象消解传统英雄的距离感——哪吒不再是庙堂之上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心怀赤诚的“问题少年”。这种祛魅化的塑造,让角色更贴近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在世俗规训与自我实现的夹缝中,以“抗争精神”完成对宿命桎梏的突围。
他认为,在叙事革新层面,影片通过角色群像的立体化改写,构建起更具当代性的价值坐标体系。申公豹从脸谱化反派变为“亦正亦邪”的复杂存在,其立场转变暗喻着对善恶二元论的解构;敖丙与哪吒的羁绊则突破传统对立框架,转化为对友情与责任的双向救赎。这种改编策略,既保留神话原型的精神骨架,又注入现代人文关怀,引发观影者的共振和共鸣。
转变思维,助力传统文化IP价值最大化
随着《哪吒2》电影热映,其周边产品销售亦十分火爆,可谓“一吒难求”。

《哪吒2》周边产品
《哪吒2》上映后,官方授权泡泡玛特、长游、万代南梦宫、森罗万象、灵动创想、FunCrazy、iFoodToy等多家品牌推出卡牌、搪胶玩偶、印章、摆件、绘本、电影收藏卡、食玩、主题皮肤等周边产品,掀起一波波文创消费热潮。截至2月10日21时,哪吒系列形象授权周边在淘宝上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相关盲盒火速售罄,平均每天超过2万人在线搜索。FunCrazy×《哪吒之魔童闹海》手办众筹目前超过2500万元。此外,番外绘本热卖,二创视频火爆全网,不少游客到成都打卡制作电影的可可豆公司,还有网友用AI邀请哪吒来上海Citywalk……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黄罗维表示,以哪吒为例,我国有丰富的经典传统文化IP资源,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感召力、强大的文化传播力。《哪吒2》的火爆,为更好地挖掘和改编经典传统文化IP,提供了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他认为,对于经典传统文化IP进行再创作,不能简单局限于故事和场景的重述,而是要牢牢抓住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核,并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既保留文化根脉,又契合当代价值观,使经典传统文化IP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大大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放眼国际市场,动画、科幻、魔幻等电影的收入,有30%至40%来自票房,其余都来自电影衍生品授权和主题公园等多元化版权运营。委员们认为,在成熟商业模式下,哪吒等中国电影IP的深度开发,仍未达到产业的天花板,仍有提升空间。
“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会给IP带来巨大的话题效应,优质文化产品会产生独特的附加值,能有效拉动内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黄罗维表示,经典传统文化IP的开发,不仅是单部文化作品的制作,更是周边产品、主题活动等相关产业链的塑造。对此,要运用更多的创新思维,充分挖掘 IP 的内涵和价值,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衍生品和线下体验项目。特别是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入手,打造多元特色消费场景和文旅等跨界合作项目,实现经典传统文化IP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出海,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全球表达
《哪吒2》的票房,终会止步于某个数字。《哪吒2》引发的长尾效应,却是难以估量的。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票房的成功,更是‘文化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徐汇区政协委员、趣加互娱总裁陈玉林认为,《哪吒2》证明了,中国动漫通过技术突破与本土文化深耕,既能激活内需市场,又能实现文化自信的全球表达。
“从短期效应来看,《哪吒2》的成功,将有力推动中国动漫工业化的全面升级。”陈玉林表示,《哪吒2》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实现了特效质量的飞跃,全片1900余个特效镜头远远超过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动画技术已具备与国际顶尖水平竞争的实力。这种技术突破将为行业树立标杆,推动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国产动画从“应用型学习”向“原创性突破”的全面转型。同时,《哪吒2》在三四线城市收获了超五成票房、35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4%、观众从单纯观影转向购买周边等,都预示着下沉市场的崛起,这对重塑文化市场格局与消费趋势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新一轮消费拉动的研究提供极好的现实样本。
“《哪吒2》的火爆,源于产业崛起和市场繁荣的相互助力。”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科技创新研究室主任王兴全表示,《哪吒2》为我国复苏中的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成为我国电影发展中的标杆,其票房价值,说明了诚意之作、匠心之作、创新之作是带动我国电影市场走向繁荣的利器,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电影业发展的风向标。
自2月13日起,《哪吒2》将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埃及、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海外市场上映,北美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预售火爆,部分场次一票难求,观众期待已经拉满。继去年手舞金箍棒的“悟空”之后,今年脚踩风火轮的“哪吒”破圈出海,向世界人民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元素。
“《哪吒2》在海外的火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陈玉林说,影片通过东方美学(如川剧变脸、水墨画风)与普世价值观(如个体觉醒、家庭和解)的结合,打造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金名片”。这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深度国际化,对科技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对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王兴全认为,《黑神话:悟空》《哪吒2》相继出海,说明我国文化元素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强大的本土和全球市场号召力。“悟空”“哪吒”等一系列文化符号,将在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交互发展中,成为世界级的IP符号。如此,立足本土市场,进而不断强化文化传播能力,就会有更多文化产品成为更广泛全球市场中的主流声音。
张麟认为,作为文化输出的新范式,影片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可感知的中国性”。风火轮化作粒子特效的视觉奇观,混天绫的流体动力学呈现,这些技术赋能的传统符号,让东方美学获得跨文化传播的通用语法。正如2023年的《深海》以“粒子水墨”技惊国际动画界,《哪吒2》的票房奇迹同样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启示:当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工业美学深度咬合,便能在全球影史语境中开辟独属东方的叙事空间。
“集体觉醒的中国动画人,不再匍匐于传统叙事的窠臼,也不盲目追逐西方范式,而是以技术自信与文化自觉开辟‘第三路径’。”在张麟看来,《哪吒2》的成功充分证明,中国故事的全球表达,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激活,让千年神话在数字时代完成凤凰涅槃,让世界通过动画这面棱镜,看见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中国。
影片结尾的一幕,让委员们津津乐道。
东海龙王敖光问:“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哪吒说:“我想试试。”——这段对话,是对哪吒“知行难而不辍”的写照,亦是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开拓进取的写照。
在委员们看来,可以预见的是,当中国动画工业链与AI大模型、云计算深度融合,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创新为自信铸就基石,更多的“哪吒”将伴随着国漫崛起的浪潮昂首出海,书写中国故事的新传奇,唱响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责任编辑:李若涵

- 57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