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 评论
- 收藏
上海青浦青西小村在华为流量面前:练秋湖研发中心几万人的消费需求,就在3公里之外
2025-01-08 07:50
字号


岑卜村一隅。 张海峰 摄
整个村子已被夜色笼罩,这家店是为数不多的光亮来源。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距离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3公里的岑卜村,一家私房菜小店的吧台后面,老板徐晓晶一边整理预约单子,一边等待44名华为员工。
2023年10月,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正式启用,3万多名研发人才持续导入。自那以后,这家店登上华为内部论坛餐饮榜单第一名,成了华为员工园区外的聚餐专用“食堂”。
“因为下班时间不固定,他们是出了名的‘鸽子精’。”徐晓晶笑笑。预定的晚餐时间是18时30分,已晚了半小时,仍无一人出现。44位客人分了4桌,每张桌子上,6碟冷菜、4瓶果汁已备好,1箱啤酒、2箱可乐也已就位。订餐人打来电话询问准备情况,他远在深圳的华为总部。
为聚餐统一包下的大巴车,已从华为园区出发。再过一会,寂静的小村庄中,这家小餐馆里将人声鼎沸。
近段时间,相似的热闹星星点点散布在这片区域。人们乐见如此变化。金泽镇地处上海最西,社交平台上有人戏称为“上海的天涯海角”。这里也是沪苏浙省际交界处,与江苏吴江的汾湖高新区和浙江嘉善的姚庄镇、西塘镇,也不过“一脚油门”的距离。上万名研发人员的住宿、消费、娱乐等,这些需求都由这片“交界处”承接。
不过,配套设施的短板也很快暴露出来。19时15分,终于,第一位参加聚餐的华为员工到了,一进门便开始吐槽:“我自己开车来的,过来太不容易,你知道路况有多差吗?一片黑漆漆,我还开错道了,进村那座铁桥太小,差点没看到。”
15分钟后,大部队到达。一串黑色背包和深色羽绒服队伍从寒风中走来,鱼贯而入,开场白也是糟糕的路况:“大巴车过不来,在村口绕了半天找路,我们下车走过来的,少说得走了1公里。”
落座后,话题同样围绕园区搬家后的新生活、新烦恼。比如,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评分和评价的饭店没几家,“盲选”经常踩雷;盒马、山姆等需要自己采购,没人配送,比较麻烦;园区门前的沪青平公路是双向两车道,上下班高峰期开车太堵……
因为地处省际交界处,过去二三十年,这片区域几乎没什么发展,当地人“恨铁不成钢”。随着练秋湖研发中心落地、扎根,人们看到了希望。
不过,就目前来看,做华为的生意不简单。要把几万人消费留在附近,让华为效应的消费影响力最大化,让当下热闹的“星星之火”,往后能成燎原之势,还得再添几把柴才行。
接不住的华为流量
最近3个月,华为员工成了徐晓晶的常客。不过,也有不少安排不了、不得不拒绝的预约需求。
徐晓晶开店的地方是一栋农民房,共两层。二楼是两个包间,分别放置了一张圆桌;一楼则有一张圆桌和一张长桌。为迎接44名华为员工,徐晓晶为座位的排布动足了脑筋:3张圆桌各坐12人,再从圆桌下抽出一张长桌,两张拼起来,刚好再坐8个人。
“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徐晓晶自嘲。有几次华为员工来订餐时,会要求两个圆桌在同一个房间,无论如何满足不了。另外,40多人已是徐晓晶能够接待的人数上限。若聚餐规模再大,他不得不请对方另择他处。
一些华为的需求承接不了,已经成为岑卜村不少老板共同的苦恼。
因为原址拆迁,一家经营18年的老店从西岑老街搬到村里。听说,不少当地人小时候常去。谈到华为的生意,老板张怡说:“总归能沾到一点,但是不多。”
华为员工打电话来预约晚餐,一般时间在20时之后,但店里正常营业时间到那时便结束了,生意做不了。
大型的商务宴请,张怡也无力满足。“商务宴请,菜要准备得好一点,土鸡、土鸭、淀山湖的野生湖鲜等,这已是我们店里比较高端的食材,按照这种标准备菜,人均大概两三百元,规格再高的接待不了。”
前段时间,华为在张怡店里办了8桌的客户答谢会,二楼整体包下来,每桌标准1200元。活动结束后,华为提出建议,希望张怡增加音响、灯光、舞台等设备。“没有像样的厅,也放不下。”张怡说。
对于岑卜村的生意人来说,承接华为需求,意味着高成本的改造。
徐晓晶计算过成本。公司内部聚餐,带有比较鲜明的社交属性,分隔的空间的确不方便互动交流。但只有把农民房原先的格局打破,重新装修,才能满足一个包间两张桌子的需求。
有华为员工跟他建议,把餐厅空间继续扩容,徐晓晶也考虑过。“除非隔壁房子空出来了,再租下一栋楼。”徐晓晶说,“不然要分两个厨房,开销太大,恐怕入不敷出。”
新店装修,张怡没请装修公司,材料都是自己采买的,地砖、水泥、黄沙一桶一桶拎上来,“这样能省很多钱。”若要符合华为的商务宴请需求,装修要找专业装修公司再设计。
店里还有几张圆桌台面是从老店拿过来的,原木纹路,在老店的宴会厅用了两三年,张怡觉得扔了可惜。新买的台面则是红漆表面,风格很不统一。
店里面积小,空间不够坐,张怡在门外院子里支了一顶塑料帐篷,能额外放下三四张桌子。张怡想着,如果要做华为的生意,外面不能再搭临时棚子,要改成绿化景观。
最关键的提升还是在服务。“如果要匹配华为的用餐时间,营业时间延长到20时之后,势必要增加一个排班。”张怡说。店里早上8时开门营业,员工餐吃好结束生意,工作时间已经长达12个小时。但最近,村里50多岁刚退休的阿姨有到华为园区打工的,工资涨了不少,每月能拿近7000元,又很难叫得过来,“我这里福利肯定不如华为,招工不会容易”。
另外,饭店现在的用工模式颇为灵活,固定的跑堂阿姨只有两位,周末时再招聘日结临时工,工作日他们在工厂上班。如此用工便宜,但专业程度欠缺不少。按照华为的需求,服务员也要找年轻的。
张怡粗略估计,整体完成提升,起码开销200万元。而去年全年,饭店总体营业额才300多万元。
华为需求能够外溢多少?店家心里也没底。张怡听说,练秋湖研发中心内有100多家咖啡厅,33家大食堂,“全世界各种风格的都有,内部配套太强大了”。
华为、游客和本地人
岑卜村的“新村民”越来越多。大家冲着喜欢的生活方式到岑卜村,想在乡村生活一段时间。村里的“新村民”大概有50多个人。从事农业的、做咖啡的、经营私房菜馆的、搞自然教育的、开画廊搞艺术的、做古琴搞音乐的……各类行业、各种爱好的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乡村新聚落。
慢慢地,对于另一类人群,岑卜村发展出休闲微度假的模式。“周末带着狗、带着猫来到村庄休闲游,也不一定要住一晚,可能坐着喝杯咖啡,四五个小时就回去。”微笑草帽(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岑卜村运营项目负责人余瑾观察过一家咖啡店的生意规律:每天13时人很多,大概17时人就少了,啤酒是卖得最不好的,喝了酒不能再开车。
由此形成了村里业态的大致模样。无论是咖啡、民宿、餐饮等,谈不上高端,不追求标准化,却都尽量保留了乡村特色。对于市区游客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吸引力。
村里还有一部分业态,仍旧服务金泽本地人。张怡的饭店便是其中的代表。正采访时,一个预约电话进来,本地人打来预订新年聚会的桌宴,年夜饭已经订了150多桌——本地人承包了张怡店里80%的业务量。
无论是市区游客喜欢的,还是本地人偏好的,与华为员工的日常需求或商务出行需求都不太适配。
相较于质量和口味,市区游客更看重岑卜村的环境。
去年初,与岑卜村一河之隔的拆迁安置房开始建设,建设期也是阵痛期,村里游客渐渐少了。
一家咖啡店里,原本放置在河岸边的帐篷椅子是最佳观景位,以往是最紧俏的资源,工地建设过程中,受噪声、灰尘影响,没人再去坐,座位往里挪,销售额因此跌了一半。
因为工地建设,进村的道路变得难找,有段时间,餐厅老板们在工地旁的小路上竖起几块牌子,成为进村引导牌。即便如此,岑卜村仍会因为路难找、噪声大、污染重收到差评。
老王在岑卜村经营皮划艇俱乐部有七八年,岑卜村周边的建设与改造,对他的生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很多关系好的朋友客人,现在都不想来了,觉得这里太闹了”。他自己也把家从岑卜村搬到了青西郊野公园附近。
而本地人偏好物美价廉。
新店搬来,张怡更新了菜单,一道橙香牛肉粒成为招牌。原料是从美国科罗拉多进口的和牛,摆盘精致漂亮,每份98元,颇受华为员工喜爱。
但本地人认为不太实惠,“不就是牛肉吗?100元只能买到一点点。”本地人的宴席上,大多还是纯粹的农家菜,炒肥肠、雪菜冬笋、冬笋炒肉片、清蒸白水鱼等,用柴火灶烧出来,1000元出头便能配出一桌丰盛宴席。
华为内部有“三大宝”的讲法,指的是员工爱吃的咖啡、火锅和烧烤,但本地人一年到头都不会吃烧烤和火锅。两个客群,喜好是两种方向。
“如果要重点做华为的生意,势必整个服务、菜品质量都要上来,菜的价格也要上来。”张怡说,“和现在的生意有点冲突。”
共存和双赢
最近村里装修房子的又变多了。同时开工的有4家,其中一家将要经营的业态便是酸菜鱼火锅,完全面向华为员工的喜好。
配合华为的需求,余瑾正在统计村里能够提供的商业服务,给出一份明细清单,咖啡师培训、红酒品鉴、自然疗愈等团建活动,村里都能够承接。
现在才是开始。岑卜村和练秋湖研发中心当中,仍有好大一片空地,那里正建设西岑科创园区,区级的体育中心、区级的文化中心、两个幼儿园、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特勤消防站、社区卫生中心等配套都在规划中。
练秋湖研发中心和西岑科创园区共同组成西岑科创中心,预计2030年基本建成,整个片区将导入近10万人。金泽镇目前常住人口大约5万人——这样的体量相当于再造两个金泽。
阵痛期还在持续,这是岑卜村不可避免要经历的阶段。
对于村里各项业态的经营者来说,转型虽然意味着风险和压力,但时代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们也不得不思考,如何实现不同需求的共存和双赢?
餐厅老板徐华和房东签了10年合同,如今快要到期了,是走是留?这让徐华非常犹豫,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要留下来,就必须转型。徐华打算今年先在菜品上做调整,增加融合菜,尽可能多地去承接商务客群。“机会还是有的。”
对于咖啡店主理人小谢来说,已经尝到了“机会”的甜头。随着华为员工的到来,店里开始接线上的“商务订单”,华为员工会通过微信下单“团购”咖啡。尤其是周五,华为园区的员工时常一次订10杯以上,最多的一次订了50杯。因为村里没有外卖,小谢都会自己送到华为园区的门口。
餐饮店“冬冬的厨房”在村里开了10多年,主要面向市区来的游客,现在的位置与安置房一墙之隔,老板娘冬冬对华为的到来抱持着乐观心态。最近村里有一家咖啡店退出了,她便把房子租下来,打算再开一家新店,并将两家店的定位区分开来:靠近高楼的老店面向年轻人,夏天烧烤、冬天火锅;而新店远离高楼,主打田园休闲风,仍像以前那样,为市区来的游客提供一个慢节奏的休憩场所。
在更大范围内,岑卜村只是一个样本案例。这里是沪苏浙省际交界处,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万名研发人员的住宿、消费、娱乐等,这些需求都由这片示范区承接。
不断提升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的运转提供支撑,也在提升着地块的整体价值。
在吴江汾湖高新区,新楼盘售楼处打出标语,“超过300名华为员工的选择”。一处公寓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与华为达成协议,公寓房间只租给华为员工,每月租金均价由3000元调整到2500元,并给予华为员工专享的“优租优售”福利,3年租金可抵扣房款。
嘉善姚庄镇也迎来了租房的华为“年轻人”。随着年轻血液注入,镇上的市集都变得热闹起来。而嘉善西塘古镇的相关负责人早就放出话来:“预计华为项目将引入3万名科技研发人才,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去哪里?来我们西塘啊。”
张怡将自家的饭店搬到如今的位置,相当有巧思——他判断,旁边安置房小区大门应该往南开,如此一来,店铺位置距离小区大门是最近的。张怡准备好了,继续做周边的生意。
“你看,才一年,房子就建得这么高。”张怡指了指东边的安置房,去年他刚到村里时,房子才建到两层半,“近5年的变化之大,胜过以前的30年,再发展5年,这里肯定更不得了!”
责任编辑:张岩

- 15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