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 评论
- 收藏
悦读丨读《过路客》有感:一路寻找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9-07 16:24
字号


《过路客》王承志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过路客》,书名听上去很加缪,可是主人公“野和尚”显然不是“局外人”,他的命运从来就被时代牵着走,好在野和尚很入世、很不羁,随遇而安却又充满原始的生命力,走到哪里都不缺少食物与女人,他天生的资质又令他总能跟着他那个阶层所能够得到的机遇小跑几步,虽然不是早一步就是晚一步,他终究没有完成一个草根族跨越阶层的传奇,却在反反复复兜兜转转之后,找到真爱,活成一个普通人最理想的状态,桃花源中度余生。“野和尚”学名风生水,按照他的经历推算,是20世纪50年代生人。家住上海弄堂里仅仅比楼梯间高半个级别的三层阁,母亲是摆香烟摊的,父亲只出现过一次,在外人看来是个来路不详的孩子。不过,从“野和尚”的卖相、口才和天资去推断,“野和尚”的父母应该也不是等闲俗物。“野和尚”一路务农、务工当工农兵大学生,从小煤矿到民办小学小菜场员工到当倒爷,几乎涵盖了那个年代生人所有的努力。他对生命中出现过的他有兴趣的各种女人都表演过他的记忆力。唯独在杨老师面前,他成了一个哲学家,滔滔不绝思绪奔涌,不是背诵那些别人的句子而是倾诉自己内心的“哲思”,简直是一个男人在“最爱”那里才会有的卓绝表现。
对于一个读书爱好者,读小说就如同吃零嘴。我的桌上经常放着几样好吃的零食,残雪的、莫言的、黑塞的、格非的、太宰治的,这些“零食”对结局要求不高,对文字要求很高,可以“风吹哪页看哪页”,哪页都有作者的机智和令人忍俊不禁的神来之笔,《过路客》就具备这样的风格。每翻几页都会出现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包袱”,常常有惊喜埋伏在字里行间,简直能够想象王承志在写下那些句子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恣意和快感。
“我以前以为世界上皮蛋最好吃,到了小学两年级,吃过红肠了,觉得世界上红肠最好吃,后来吃到一粒奶油太妃糖,我觉得世界上奶油太妃糖最好吃。原来我错了,大错特错了,皮蛋算啥,红肠算啥,奶油太妃糖算啥,统统掼到角落头去。这个世界上,掼奶油才是最好吃的,甜到你心里去,腻到你心里去,奶味道钻到你心里去。他一边吃,一遍抽抽噎噎,像是喜极而泣。”
读到这里,我都快禁不住“喜极而泣”了,一滴令人哭笑不得的泪几乎要夺眶而出。“野和尚”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不过是在一路奔赴或者说寻找“世界上最好吃”的。
与王承志相识多年,收到的第一封约稿信来自他,一笔令人“惊艳”的好字,读了《过路客》,我很想问问他,他的开蒙字帖是不是《春官疏卷》。我们曾经在一个杂志社上班,在几乎人人都会为每月的发稿量多少儿发愁的沼泽里,他总是能轻轻易易地当上“头牌”。曾经以为报告文学、采访稿是他的特长。后来发现,在他的眼里,人事纷争、家长里短、雪月风花都是小说素材,他带着一种小说家的冷峻去投入或者观察烟火人间,这让他常常有一点点遗世独立和与世隔绝感的文人范儿,但他又是入世的,有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豪横之气。每出一本新书,他就会请一桌饭,这些年吃过好几顿这样的“庆生宴”。每次都会遇到新的朋友,一桌各不相干的人因他和他的新书而聚,一顿饭的工夫居然就能认识几个知己并且成为乐于交往的真朋友。不知道是主人的魅力还是文字的魅力。他对同行的赞美常常会被人以为他是一个对文人莫名仰视的文字的门外汉,或者是一个只会看稿的编辑,事实是,他驾驭文字的能力比他称赞过的我们高出几个段位。但是,他的赞许又不像是社交辞令。
这几年,他的长篇小说连连问世。按照他的说法,没有事情做了,就写写小说解解恹气。他轻描淡写地谈“写长篇”这件事,就像其他退休人士说广场舞太极拳搓麻将一样。对于他,这可不是故作清高,是的,写长篇对他来说就是解恹气。
读完全书,掩卷自问,如果不认识王承志,我是不是还会有兴趣成为这本书的读者,答案是肯定的。
责任编辑:李若涵

- 33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