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评论
- 收藏
悦读丨以心相交,成其久远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8-22 12:27
字号


《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实践》 周汉民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阅读提示公共外交是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让世界看见中国,必须坚持凝聚共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沟通情感,久久为功,携起手来,发挥公共外交独特作用,共创美好未来。
从“浦江之窗”到“江上会客厅”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我开始密集走访企业,调研的企业中,既有央企,也有地方国企,既有外企,也有民企,真正看到了一派“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的景象。4月,我率队赴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就企业“防疫情、保生产”两手抓的各项措施和复工复产情况深入沟通。企业在座谈中反映,游船业务受疫情影响巨大,而黄浦江游览是上海的名片,面对疫情挑战,能否有更多举措来支持企业升级换代。我当即就建议,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是城市的标志性空间,浦江游览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代表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双方可以依托浦江游览船,携手共同打造“江上会客厅”,向中外游客展示上海服务品牌,讲好上海故事,提振上海旅游市场信心,成为人们加深了解上海、扩大上海在世界上影响力的特殊媒介。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企业响应,认为非常有意义,希望能够共同助力经济社会向好发展。
之后,我一直关注、推进着这桩事,最终,通过上海公共外交协会这一平台,并得到市政协外委会、民建上海市委的全力支持和协助,在我调研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的28天后,“江上会客厅”在船长5号浦江游览船上正式揭牌,一个全新的中外沟通交流平台由此诞生。
“江上会客厅”努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邀请各国、各地的朋友来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母亲河上讲好中国故事,让每个人都能用行动诠释中国故事的内涵,并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江上会客厅”回味悠久
3年来,“江上会客厅”共举办了7次中外朋友恳谈会,邀请多个国家的驻沪领馆官员、在沪外企高管、商会代表等交流座谈,在一次次的探索、尝试中逐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内涵,从而更好致力于中外各方守望相助、民心相通,这项始于2020年的创新,成了上海公共外交协会10年来各项工作的一个缩影。
人心相通是关键。“在上海,无论中国人和外国人,我们是‘我们’,不是‘你们’”。这是我在首场“江上会客厅”上的开场白,也是之后反复多次强调的观点。就像我们召开恳谈会时,彼此坐在同一艘船上一样,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正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以人为本,凝聚共识,往往可以打破地区的界限,公共外交工作关注的正是民心相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要培养国际交往的能力,就要用“和而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平和地与世界对话,把民心相通这一任务扛在肩上,坚持下去,而且这种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江上会客厅”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关注并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并强调文化多元,关注并强调合作共赢,充分听取外方需求,增加交流,消除对立,起到畅通信息和解疑释惑的作用,搭建起外国机构和企业了解中国政策、中外友人坦诚交流的有效渠道。
建言献策重实效。“江上会客厅”先后围绕“新冠疫情下重启国际经济合作和民间人文交流”“面对当前形势,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进博会作用”“上海如何吸引海外及港澳台优秀人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有关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政策”“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生活”“聚焦进博会功能,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等主题,邀请多个国家的驻沪领馆官员,在沪外企高管、商会代表等开展交流探讨。每次会后,我都立即将相关建言整理成文,以专报形式报送中共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并得到批示或转给其他领导同志阅办。通过“江上会客厅”这一独特交流平台,有关部门了解到在沪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方面遇到的困难,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而外方代表则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举措的理解,成为支持推动“团结抗疫”的积极力量。
例如,连续5年如约而至的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在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不稳定、不确定状态下的今天,进博会给予了我们太多信心。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对上海来说意义非凡,如何以进博会指引这座城市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并且把进博会的先发效应转化为上海改革开放的新动力,是我们始终思考的问题。在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蔓延全球之时,第三场“江上会客厅”围绕“面对当前形势,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进博会作用”,邀请了来自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商会及企业代表,以及国内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相关企业,重点听取企业关于进博会的意愿和想法,并结合历年进博会的情况,就设立“共享直播室”,拓展进博会的线上渠道、讲好进博故事,注重进博会的有效宣传、发挥外国商会作用,提高进博会的外商服务力度提出建议,为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彰显中国力量贡献真知灼见。
2022年,作为中共二十大后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进博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第七场“江上会客厅”围绕“聚焦进博会功能,促进经济贸易发展”,邀请7个驻沪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与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就做强虹桥海外贸易中心、搭建面向海外中小企业的公益平台、完善跨境运输的行业标准、提供包括国际贸易法规和国际标准培训等在内的更多样化服务、扩大进博会功能外延、探索通过论坛等形式与国际仲裁机构交流等建言献策,为进博会迈向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提供参考。令我欣喜的是,这些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和落实,在逆全球化的狂风骤雨中,进博会年年办,一年比一年好,以实际行动推动世界你来我往,对此,我深受鼓舞,也始终相信,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一份努力。
水上岸上齐联动。“江上会客厅”议题丰富,形式也多样,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从水上走到了岸上,水岸联动,相互融合。“江上会客厅”迄今共举办了7次活动,前5次是在黄浦江的游船上,第六次在黄浦江边的浦发银行大楼内,第七次在离黄浦江稍远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水上异彩纷呈,岸上同样精彩,与会人员对会客厅宽松的氛围和浦江两岸的美景无不表示赞赏,大家在畅所欲言中凝聚起对上海发展,对中国未来的坚定共识。
以在浦发银行大楼内举行的第六场“江上会客厅”为例,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有关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政策”主题,我们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向外方介绍中共中央关于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行动方案。在这栋见证上海沧桑巨变却始终勇立潮头的经典历史建筑中,来自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商会、贸易机构和外资企业的负责人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负责人,就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引领区建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分别从跨国企业的跨境数据流动、生物制品等特殊物品的清关效率、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谋划策。
“江上会客厅”久久为功
“江上会客厅”作为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民建市委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走访调研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的积极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形成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发挥作用的良好平台,且取得积极成效,获得中外多方的良好反响。这说明,地方公共外交的作用是独特、独到、独有的。
中共二十大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开放不仅在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更在于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互分享。公共外交是中国与世界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抓手,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需要更多合作,需要更好交流。“江上会客厅”将秉持这一宗旨,与了解、熟悉、喜欢、进入乃至扎根上海的外国机构、组织和外企等加强合作,交流思想,碰撞观点,解读政策,集聚信心和力量,在这里,世界声音,共同分享。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画卷徐徐展开,搭沟通桥梁,聚中外智慧,促民心相通,让世界看到一个自信的、有活力的、有担当的中国,公共外交大有可为!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本文是作者为《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实践》所作的序言)
责任编辑:张岩

- 5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