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委员、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因材施教,回归教育本源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6-08 19:32
字号

走进洵阳路小学,发现校园内停靠着一艘“寻阳号梦工厂”大船,进入“船舱”,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近1500平方米的地下活动场域。这原本是防空洞,为了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活动空间,朱乃楣花费近6年时间将其改建成为课程空间,提供给学生们上劳技课、做木工、开展艺术创作等。
创办于1958年的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地处“三湾一弄”,是一所起点较低的公办学校。如今,洵阳路小学是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标杆校,是群众心中首选的“家门口好学校”。提及洵阳路小学的发展变化,大家都会提到一位扎根在此三十余年的朱乃楣老师。
朱乃楣是洵阳路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荣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担任国家教育督学、上海市政协委员。
带领学校实现质的飞跃
34年前,朱乃楣来到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任教,从1998年开始担任校长。彼时的洵阳路小学校园硬件、软件并不完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学科学习水平较为落后。
“我的责任是直面问题,去克服、去面对、去改变。”1998年,朱乃楣主动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从分科教学开始将学法融入到教学中,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关注年段特征,回应学生的成长需要。这阶段的研究整整做了13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孩子成长到底需要的是什么?随着研究的深入,朱乃楣又发现了新问题,有了新思考。2012年,她引入PCDP儿童发展评估体系,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适宜的学习思路。在朱乃楣看来,“有些教育是我们自以为对孩子好,其实未必适宜,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学校应当回归教育本源,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校园。”2015年,朱乃楣对学校课程结构进行全面改革,建构了“洵美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状态和需求,相继设立主题课程、广域课程、模块课程,建立了一个低中高循序渐进的综合课程体系,实现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的转变。
“洵美课程”的构建蕴含着朱乃楣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就是关注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帮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洵美课程’让学生变得更为自由、灵动,更具创造力,学生们发现了兴趣和特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朱乃楣欣慰的说道。
阅读是朱乃楣除了工作之外,每天必做的“功课”,在阅读过的书籍中,她最钟爱的是《诗经》。她从《诗经》中提炼出“润泽生命,洵美且异”八个字作为办学理念,从改变教学、改变课程开始。单一的分数指标无法反映出孩子的所有,要求老师不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回归教育本源,关注学生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的培养,通过丰富的课程让学生内心世界丰盈且有追求。
“洵阳之所以美,是因为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力,每个师生都能在此绽放独特的光芒。”26年来,从变革教学到变革课程,洵阳路小学经历了质的飞跃,成为首批“上海市优质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洵阳经验”作为“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在全国推广。
为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探索
2021年7月,中央发布“双减”实施意见,上海成为9个试点城市之一。为积极响应“双减”要求,上海陆续发布了多项配套政策和措施。作为市政协委员的朱乃楣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
“从家长反馈给我们的结果来看,‘双减’成效还是很明显的。”2022年,朱乃楣在洵阳路小学各年级组织召开了多场家长座谈会,听取对“双减”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全校学生家庭开展调查问卷。朱乃楣对其中两项数据印象深刻:双休日校外培训比例从50%左右降至23.7%,且从原先以学科类培训为主几乎全部转变为体育艺术类培训,近84%的家庭反映课内作业和过去相比减少了。
“双减”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朱乃楣认为,要聚焦学习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以课堂教学为例,要从过去的经验积累转向科学研判,通过对孩子进行画像式评估,结合大量课堂观察,努力识别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让孩子在课堂中形成学习能力。”
课后服务是本次“双减”的一大重点。“减”出来的时间,正在由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来充实。朱乃楣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校外晚托机构搬到学校,它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所以它必须彰显育人的价值和教育性,要“留住孩子人,更要留住孩子心”。要把它设计成有意思的课后时光,体现生活,要有趣,有美,要有温暖,要有爱。
为了让课后生活更充实更有意思,洵阳路小学将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安心作业时间,第二时段是缤纷欢乐时光,核心素养培育被融入课程之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后服务课程,适应各不同年龄层学生的需要。
现在,洵阳路小学每月会对学生和家长开展课后服务调研,适时调整并丰富课程内容,实施弹性参与制度。“让学生在多彩而温暖的课后时光中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更有效的成长。课后服务的实践和探索,提升了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幸福感,也缓解了家长的担忧。”朱乃楣说。
创办于1958年的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地处“三湾一弄”,是一所起点较低的公办学校。如今,洵阳路小学是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标杆校,是群众心中首选的“家门口好学校”。提及洵阳路小学的发展变化,大家都会提到一位扎根在此三十余年的朱乃楣老师。

带领学校实现质的飞跃
34年前,朱乃楣来到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任教,从1998年开始担任校长。彼时的洵阳路小学校园硬件、软件并不完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学科学习水平较为落后。
“我的责任是直面问题,去克服、去面对、去改变。”1998年,朱乃楣主动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从分科教学开始将学法融入到教学中,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关注年段特征,回应学生的成长需要。这阶段的研究整整做了13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孩子成长到底需要的是什么?随着研究的深入,朱乃楣又发现了新问题,有了新思考。2012年,她引入PCDP儿童发展评估体系,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适宜的学习思路。在朱乃楣看来,“有些教育是我们自以为对孩子好,其实未必适宜,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学校应当回归教育本源,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校园。”2015年,朱乃楣对学校课程结构进行全面改革,建构了“洵美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状态和需求,相继设立主题课程、广域课程、模块课程,建立了一个低中高循序渐进的综合课程体系,实现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的转变。
“洵美课程”的构建蕴含着朱乃楣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就是关注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帮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洵美课程’让学生变得更为自由、灵动,更具创造力,学生们发现了兴趣和特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朱乃楣欣慰的说道。
阅读是朱乃楣除了工作之外,每天必做的“功课”,在阅读过的书籍中,她最钟爱的是《诗经》。她从《诗经》中提炼出“润泽生命,洵美且异”八个字作为办学理念,从改变教学、改变课程开始。单一的分数指标无法反映出孩子的所有,要求老师不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回归教育本源,关注学生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的培养,通过丰富的课程让学生内心世界丰盈且有追求。
“洵阳之所以美,是因为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力,每个师生都能在此绽放独特的光芒。”26年来,从变革教学到变革课程,洵阳路小学经历了质的飞跃,成为首批“上海市优质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洵阳经验”作为“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在全国推广。
为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探索
2021年7月,中央发布“双减”实施意见,上海成为9个试点城市之一。为积极响应“双减”要求,上海陆续发布了多项配套政策和措施。作为市政协委员的朱乃楣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
“从家长反馈给我们的结果来看,‘双减’成效还是很明显的。”2022年,朱乃楣在洵阳路小学各年级组织召开了多场家长座谈会,听取对“双减”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全校学生家庭开展调查问卷。朱乃楣对其中两项数据印象深刻:双休日校外培训比例从50%左右降至23.7%,且从原先以学科类培训为主几乎全部转变为体育艺术类培训,近84%的家庭反映课内作业和过去相比减少了。
“双减”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朱乃楣认为,要聚焦学习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以课堂教学为例,要从过去的经验积累转向科学研判,通过对孩子进行画像式评估,结合大量课堂观察,努力识别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让孩子在课堂中形成学习能力。”
课后服务是本次“双减”的一大重点。“减”出来的时间,正在由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来充实。朱乃楣认为,不能简单地把校外晚托机构搬到学校,它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所以它必须彰显育人的价值和教育性,要“留住孩子人,更要留住孩子心”。要把它设计成有意思的课后时光,体现生活,要有趣,有美,要有温暖,要有爱。
为了让课后生活更充实更有意思,洵阳路小学将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安心作业时间,第二时段是缤纷欢乐时光,核心素养培育被融入课程之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后服务课程,适应各不同年龄层学生的需要。
现在,洵阳路小学每月会对学生和家长开展课后服务调研,适时调整并丰富课程内容,实施弹性参与制度。“让学生在多彩而温暖的课后时光中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更有效的成长。课后服务的实践和探索,提升了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幸福感,也缓解了家长的担忧。”朱乃楣说。
责任编辑:张希喆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