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3-05-23 08:28
字号


5月16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图为专题协商会现场。本报记者 齐波 摄
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三)全国政协委员吕涛:
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在调研和工作实践中对国际舆论斗争的复杂性有一些体会。建议:
中华文明传承5000多年,从来没有中断过。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代的中国文化,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在传播中华文明上,用好“两个结合”这一理论武器,既要有大历史观,也要有大文化观,从联通古今的角度传播中华文明,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曾经和当下创造的辉煌。
多用文明交流互鉴理念,阐释中华文明始终秉持的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等精神特质。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注重讲通中国逻辑。故事讲好了,逻辑讲通了,制度讲明了,也就能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清楚中华文明为何能够绵延不断、永葆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
推动更多中国文艺精品被“请出去”
真正好的文艺作品“走出去”不难,难的是一次次被“请出去”。建议:
重视作品情感内容。文艺工作者应增强对外传播意识,提高文艺创作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含量,用作品内涵的力量引起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
提升作品的新鲜感。展现当下中国的新精神、新风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需要提炼深化中国艺术的传播符号,真正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搞创作,推出一批真实反映当下中国发展的文艺精品。
打好艺术家品牌。鼓励在海外有影响的艺术家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同世界各国开展多层次、有深度的对话交流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吴敏婕:
在海外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社交媒体从业者,近年来对行业调研时发现,新媒体海外传播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传播主体多样性亟待加强、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市场化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建议:
增强文化传播多样性。用更多文化符号的串联,勾勒中华文明轮廓,透过文化载体,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而进一步阐释中华文化意象背后的文明精髓和智慧。
精选和推动一批优质的文化账号和文化品牌。精选出一批既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兼具传播属性的精品内容,以点带面,形成传播节奏。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和支持,由专业机构提供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运营方案,让“能”的人提供渠道,让“懂”的人进行运营,提升传播效力。
丰富市场化手段。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走市场化道路,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传播企业、电商运营企业和文化产品企业,通过短视频营销的方式,全链路推动文化商品的传播,让“文化”与“产品”合璧出海。
全国政协委员舒勇:
在身边的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就近向国内的各领域国际人士讲好中国故事更加便利高效,尤为迫切和必要。建议:
发挥相关部门的牵头作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研究政策、协调资源、推动落实,向身边的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重点做好在华外国专家学者及来华留学生的工作。
做好驻华外国代表机构、企业人员以及入境游客的工作。
发挥文化及文艺工作者的独特作用,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体现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全国政协常委田沁鑫:
文艺出海注重创新
文艺出海应加强顶层设计和顶层管理,创新内容和渠道,同时注重邀请优秀青年艺术家、优秀创意人才参与文化传播。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更注重互联网传播。服装方面,中国有很多优秀设计师,应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体现中华元素。渠道方面,要找到优秀的年轻人参与互联网传播。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丁伟:
建设中国品牌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
当今国际局势加速演变,增强我国际传播力已成为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中国品牌,是增强我国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品牌建设,既要重视内容品牌,也要重视平台品牌。建议:
进一步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前提和路径,走出了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高度认同和积极支持。通过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学术期刊、报纸等途径,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建设对外传播平台品牌。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传播平台,也是增强传播力的有效方式。仅以春节品牌为例,随着全球范围内春节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春节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建议继续整合力量,将春节打造成世界著名节庆品牌。努力建设一批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兼具思想吸引力、形式感染力,逐步为世人熟知喜爱的中国传播品牌,推动我国国际传播效能实现较大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兴:
发挥香港的桥梁作用
依托香港提升中华文明海外传播力影响力是关键一招。建议:
用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能让观众不费解、有共鸣,不排斥、有共识,解决沟通障碍。
用好演员传递中国声音,将香港演员中的优秀代表作为传递中国声音和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角色。
用好片场体验中华文明,游客访港时参加电影朝圣之旅的深度文化体验,能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用好展会传播中国价值。中国每年举办的影视展、图书展、美术展、动画展等都是重要传播平台。今年第27届香港国际影视展这一跨媒体、跨业界影视娱乐平台,有力促进华语电影出海。
全国政协委员李岩:
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议加强中华文化典籍译介推广传播和文化遗产对外展示交流。建议:
中华文化典籍的译介推广传播。充分利用中外经典互译和“大中华文库”的已有成果,了解国外读者的需求、兴趣、阅读习惯背景,增加当代文学作品以及反映当代中国文史的理论著作、读物和少儿通俗读物的翻译出版。
中国文化遗产对外展示交流。全方位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海外巡演,中国书画诗词等艺术品的海外展陈,中国制茶工艺、家具、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海外传扬。
(原题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登(三)》)
责任编辑:王志磊

- 18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