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海波随笔丨高迪的狂想曲
陈海波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3-31 21:47 字号
自从2017年在西班牙与高迪“一别”,这次“再见”相隔6年之久,地点也从伊比利亚半岛换到了上海遇见博物馆。如果你曾经去过巴塞罗那,可能会对展览不尽满意,毕竟,再逼真的模型、再详细的文字解说也无法还原身临其中的震撼。无论是圣家堂、古埃尔公园还是米拉之家,高迪留在那座城市中的建筑都让人叫绝,我想,应该没有人能够走进其中而不大赞一声:哇塞!​圣家堂,可以说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惊艳的建筑,用一眼入魂形容都不为过。我见过米兰大教堂的宏伟,看过巴黎圣母院的动人,但圣家堂与它们相比是那么的不同,它是那么别具一格、自由甚至疯狂。​高迪自1882年31岁时开始主持圣家堂,直至1926年73岁去世前始终全心投入到这一项目中,历经43载的辛勤,最终,教堂仍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2021年,圣家堂圣母楼举行了封顶仪式,这个建造横跨了三个世纪超百年的伟大艺术作品终于迎来一次小结性的汇报,这无疑是激动人心的。我相信每一个和我一样,曾绕步走到圣家堂受难面后不远处仰起头的人,看着大吊车仍然在天空优美旋转的人,都不免许下过此生能见其竣工的希望,而这一期望离实现又近了一步。要变成展厅中那座模型的样子,我们只有3年需要等待了——2026年,在高迪逝世百年时,圣家堂将圆满竣工。​站在圣家堂前,是一种震撼,一种臣服,更有一种感动。高迪虽然无法参与建造的全程,但他的信念如一声响彻云霄的哨,自此一场人类建造史上的接力跑开始了。我想,高迪可能本来就没打算包办一切,他一定知道这场工程的浩瀚。于是,“想一方面他尽其所能留下详尽的设计图纸和石膏模型,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人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想这一百多年来,那些世界各地接连被圣家堂感召而来的艺术家,他们为填补高迪的这个脑洞而日以继夜的辛勤,让穿越时空的参与者共创这座伟大的艺术作品。​展览中,一组流光溢彩的彩色玻璃,勾起了我漫步圣家堂中的回忆,正是透过这些斑斓色彩的窗户,使圣家堂内部光辉肆意。圣家堂是世界上第一座天然光线从拱顶洒下的教堂,那是一个用光说话的空间,也是一个能从石头中冒出苍翠的森林。教堂内部的柱子犹如高大伟岸的树干,垂直伸向空中。人们说,高迪在用这样的方式为上帝送上最崇高的敬意。在他的世界里,甲方是上帝,教科书是自然。​自然,在高迪建筑中占据着重要角色。回看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当时自然人文发展正革新着人们的世界观。1859年,当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时,高迪7岁,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高迪15岁,1899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时,高迪正在主持修建获得巴塞罗那最佳建筑奖的卡尔维特之家。我们无法确定高迪有否接触过以上这些书籍,但全局而观,就能感受到一股浓重的时代洪流正在席卷,作为那时的当代青年,高迪也身处时代风潮的浪尖,从人与神的关系,到人和自然关系,他将思考落在建筑之上。​高迪认为自然界是由曲线构成的,同时曲线也是世界上最美的线条,因此他在设计中运用大量的曲线,这使作品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于静态空间中营造出律动感。这次展览现场有许多珍贵草图,从高迪学生时代的作品到他日渐成名后设计诸多经典建筑的图纸、模型,带领大家探索高迪,这位神之天才建筑师拥有万千妙想的成长过程。​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无疑是两座高迪对“曲线”的精彩诠释。高迪把大自然中看到的美丽的元素揉碎了以全新的形式融合到建筑中。这两座建筑不仅是大胆先锋的,也是纯真质朴、浪漫而松弛的。奇幻的故事、酷似露天采石场的外形、或是充满波浪曲线的内部、不同的螺旋和卷轴形状的装饰,无一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的大胆即使放到今天,仍然显得足够新潮、足够个性化。同时,它们还是足够人性化的,布局、采光考虑到生活居住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将生活彻底艺术化的成功样本。​作为一个陶瓷爱好者,瓷砖与马赛克艺术在高迪建筑中的使用自然是吸引我眼球的重要看点。虽然古今中外瓷器皆有涉猎,但无论是古埃尔公园中的蜥蜴与长龙座椅,还是巴特罗之家里颇有油画质感的蓝色渐变瓷砖,都让我感到惊艳。可以说,高迪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引领了马赛克艺术的新生,多样性材质的选择、不规则的形状、梦幻般的色彩纹饰,陶瓷是高迪建筑自然妙趣的得力助手。​除了陶瓷,从门把手到座椅,高迪建筑内部的各种“软装”细节也都十分值得品味。它们与高迪设计授权制作的复刻家具、工艺品等一同在本次200余件展出中,虽然无法将震撼现场搬到观众眼前,但对于让大家全方位回顾这位天才建筑师的个人经历与职业生涯,还是起到了不错的展品和学术支持。​这场展览作为逢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之际,遇见博物馆所举办的重要展览,也得到了包括西班牙米拉之家、雷乌斯历史艺术博物馆、巴塞罗那市政档案馆的支持。我想这样的展览,更像留下一颗种子。对于曾到访者,那是一颗记忆种子,能够唤起对高迪建筑甚至整个巴塞罗那的蠢蠢欲动。对于未踏足者,则会成为一颗向往的种子,世界很大,世界很不一样,文化很大,文化很不一样。​也想到最近总在引起热议的Chat GPT,随着科技的发达,好像智能可以做的事越来越多,或许很快Chat GPT也能做出许多不错的建筑设计,完美的、严丝合缝的,但如果人选择依托于此,便捷之余,也一定会少了许多意料之外,神来之手需有妙笔,可见还是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人是有自我意识的,这才是创造力的激情和灵魂所在。所以,高迪是不用担心的,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他都足以叫人惊叹,不可复制。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