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评论
  • 收藏
峰起云泳 | 子仲姜盘的故事
施泳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2-12-06 09:03 字号
在距今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天,一位担任晋国太师之职的贵族在黄土即将掩埋逝去的爱妻仲姜的面容之时,耳畔响起了来自妻子故乡齐国的歌谣“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诗经·齐风》),即当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那位佳人悄然来到我的房间。这位悲伤的丈夫亲手把一件青铜盘轻轻地放进了妻子的棺椁,也许这位丈夫做梦也没有想到,千百年之后当这件昔日陪葬爱妻的青铜盘重返世间时,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震撼,续写无尽的传奇,这就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春秋子仲姜青铜盘。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造型呈方唇,折沿,浅腹,底接圈足,下附三卷尾虎支足。在子仲姜盘的两侧设有附耳,前后各潜伏着一条立体的角龙,曲角圆眼,四肢攀附器腹,龙首衔着盘沿,似乎正在探头喝水,别有一番情趣。局部细节

局部细节

这件青铜盘看似平淡,实则极尽用心,在有限的空间里并没有铸造威严的图腾,而是复原出一幅仲夏荷塘的景色。在盘面用浅浮雕的手法塑造了20个水族小动物,包括游鱼、青蛙和乌龟。这些小动物平均长度约6.5厘米,交错排列,微微扬起的头颅,就像刚刚浮出水面,看上去细致入微,宛如生命,仿佛正在喁喁细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了栩栩如生外,在这些圆雕小动物的下方还安置了隐秘的垂直轴,可以原地旋转360度。
当人们向子仲姜盘内注入清水时,不仅可以看见粼粼水波下的游鱼、青蛙和乌龟,还能欣赏到这些小动物在水流下自行转动,仿佛游弋在荡漾的碧波之上。虽然子仲姜盘看似静止,但是清水却让这池2600年前的水中小精灵“活”了起来。这种动静结合的青铜器装饰技艺,放眼整个商周时期绝无仅有,“是一件世所罕见的奇物”,展现出春秋早期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沃盥之礼

沃盥之礼

这件子仲姜盘,并不是今天用来盛菜的盘子,而是用来洗手的器具,是消失已久的商周时期的“沃盥之礼”。青铜盘与青铜匜组合使用,用匜舀水,浇到手上,净手后的水落入盘中,目前所见最早著录青铜盘的著作,是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
“盥”这个字,我们今天还在使用,如“盥洗室”就是“洗手间”的意思。那么什么是“沃盥之礼”呢?《周礼·春官》中记载“凡祼事沃盥”,清代的孙诒让注释“沃盥者,谓行礼时必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浇沃之,而下以槃承其弃水也”,《礼记·内侧》也说“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由此可知,“沃”是自上浇下的意思,“盥”是指洗手。“沃盥”所使用的器物,一个是注水的匜,一个是接水的盘。使用时,以匜盛上清水,由一位侍者手执匜从上向下慢慢浇水,贵族双手仰掌受沃,另一位侍者用盘在下面承接弃水,洗完之后,侍者递上手巾擦手,这一过程被称为“沃盥”。
“祼事”是商周时期贵族以酒祭奠祖先或持酒饮用的一种仪式,“祼事”时必须要“沃盥”,也就是在祭祀、宴会及婚礼等重要典礼上,都要施行“沃盥之礼”,恭恭敬敬地洗手洁面,以示虔诚与敬畏。
虽然《周礼》人为地创造出一个“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理想社会,美则美矣,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兵戈相向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的诸侯国无不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繁琐的“沃盥之礼”逐渐被人们所遗弃,青铜盘亦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在这件子仲姜盘的内底铸有铭文32字,即“隹六月初吉辛亥,大师作为子中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意思是在六月辛亥这天,太师为其夫人仲姜作此盘,而铜盘又大又好,用来祈求长寿与国祚长远,希望子子孙孙永远保用。
这篇铭文中的提到的“太师”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官职,掌管乐律。《国语·鲁语下》中说“昔正考父核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三国时期的韦昭注释“太师,乐官之长,掌教诗乐”,《周礼·春官宗伯》中说“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可见这位担任晋国太师的贵族是一枚妥妥的“文艺范”,在老婆仲姜死去后,不但为她精心制作了美轮美奂的青铜盘,还为她留下了横亘古今的真情告白。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即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为齐国的国君。这篇铭文中提到的“仲姜”是姜姓齐国的某位贵族二小姐,嫁给晋国某位担任太师之职的贵族男子。
流水叮咚倾泄在青铜盘内,盘内的游鱼水禽旋转圆舞。如此浪漫的子仲姜盘,既是世间仅此一件的艺术珍品,又何尝不是丈夫对妻子一往情深的表白,绝世瑰宝倒映出缱绻感人的爱情故事。
子仲姜盘于清代晚期在山西地区出土后,随即流失海外,不知所踪,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下落。子仲姜盘宛如惊鸿一瞥,消失在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悠悠岁月转瞬即逝,幸好时间没有遗忘这件中华瑰宝。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太阳集团董事会主席叶肇夫在澳门古玩店偶然发现子仲姜盘,并以重金购买收藏。1997年上海博物馆为迎接香港回归,马承源馆长专程写信给叶肇夫,希望能借子仲姜盘来上博展览。叶肇夫回复马馆长“可以展览,另外这件东西你们不用借了,我送给你们”,于是流失海外多年的子仲姜盘几乎与香港在同一时间回归祖国。子仲姜盘不仅见证了爱国港人对祖国的拳拳赤诚之心,而且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经百年沉沦后重新崛起的盛世荣耀。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