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国是书院委员读书群交流讨论纪实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9-14 08:48
字号

8月30日至9月12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在市政协国是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委员读书群中组织委员参与网上读书活动。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议题,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在读书群中谈体会、谈认识、谈思考,在学思践悟中汇聚前行力量、凝聚各方共识。
“这是时代的号召,第二个百年赶考的号召。”市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徐建民在读书群中发言提出,响应号召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投身到火红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中去,勤于奉献,添砖加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在政协工作中领悟坚定信念理想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主任邵林初表示,守正创新,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从迷信;坚守核心价值,避免离经叛道;保持开放胸怀,避免封闭僵化。
“初心如何守,人民理念如何实践,如何与时俱进?”市政协常委、民建界别召集人、经济委副主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汪胜洋表示,作为民主党派一员,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命既要担在肩上,更要落在行动上。
“当前,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副主任,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寿伟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党在一百年的伟大奋斗中构建起来的精神谱系,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短短32字,昭示着百年奋斗未有穷期。”市政协委员,上海鸿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云跟帖:“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他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伟大的建党精神犹如一座醒目的路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左伋表示,伟大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将成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最根本、最持久的红色基因。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表示,红色金融史启示我们,党管金融是根本保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根本要求,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创新是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防控风险是永恒主题。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必须时刻聚焦党的中心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金融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演变。市政协委员,上海建桥学院院长朱瑞庭表示,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做强做优“五型经济”提到新的高度,申城将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如果把‘五型经济’比作推动未来上海经济发展的一只手,那么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就好比五指,每一个手指都勾勒出上海经济发展最鲜明的优势。”他说,握指成拳,“五型经济”又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合力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不断提高“上海服务”辐射度,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增强“上海购物”体验度,展现“上海文化”标识度。市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副主任,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张浩亮表示,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是上海更好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行动。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孙家康认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秉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宗旨精神,在推动服务国家战略的历程中,不断扩大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标杆引领效应,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切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整座城市的奋斗目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农耕文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建颖表示,这是我们的独特之处,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还是我们的力量所系。“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印文化信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潘跃进呼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他说,看似简单的“不掉队,赶上来”6个字,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宗旨。
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政协委员、农业界别副召集人,市农业农村委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宋海宏表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总价值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市政协委员,金山区张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芳表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这是时代的号召,第二个百年赶考的号召。”市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徐建民在读书群中发言提出,响应号召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投身到火红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中去,勤于奉献,添砖加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在政协工作中领悟坚定信念理想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主任邵林初表示,守正创新,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从迷信;坚守核心价值,避免离经叛道;保持开放胸怀,避免封闭僵化。
“初心如何守,人民理念如何实践,如何与时俱进?”市政协常委、民建界别召集人、经济委副主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汪胜洋表示,作为民主党派一员,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命既要担在肩上,更要落在行动上。
“当前,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副主任,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寿伟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鲜明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党在一百年的伟大奋斗中构建起来的精神谱系,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短短32字,昭示着百年奋斗未有穷期。”市政协委员,上海鸿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云跟帖:“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他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伟大的建党精神犹如一座醒目的路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左伋表示,伟大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将成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最根本、最持久的红色基因。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表示,红色金融史启示我们,党管金融是根本保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根本要求,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创新是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防控风险是永恒主题。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必须时刻聚焦党的中心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金融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演变。市政协委员,上海建桥学院院长朱瑞庭表示,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做强做优“五型经济”提到新的高度,申城将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如果把‘五型经济’比作推动未来上海经济发展的一只手,那么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就好比五指,每一个手指都勾勒出上海经济发展最鲜明的优势。”他说,握指成拳,“五型经济”又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合力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不断提高“上海服务”辐射度,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增强“上海购物”体验度,展现“上海文化”标识度。市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副主任,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张浩亮表示,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是上海更好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行动。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孙家康认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秉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宗旨精神,在推动服务国家战略的历程中,不断扩大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标杆引领效应,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切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整座城市的奋斗目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农耕文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建颖表示,这是我们的独特之处,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还是我们的力量所系。“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印文化信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潘跃进呼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他说,看似简单的“不掉队,赶上来”6个字,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宗旨。
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政协委员、农业界别副召集人,市农业农村委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宋海宏表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总价值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市政协委员,金山区张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芳表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责任编辑:张杏梅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