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践,上海市政协常委金江波获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政协联线记者 董潇韩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7-01 19:16 字号
图片来源:上海大学

图片来源:上海大学

“时代潮儿,耕耘播种,十余载辛勤汗水浇灌的是他心中研培事业的盛世田园;前沿先锋,跨洋过海,几万里风雨征程铸就的是他眼里中国非遗的扬帆远航。”这是主办方给金江波的揭晓词。
6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结果正式揭晓,10人获评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其中,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江波教授获评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致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金江波以艺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创意设计推动品质生活打造,以美育提升人类创造力培养,与文学艺术界同仁共绘时代画卷,探求美美与共。
自2015年,金江波作为文旅部、教育部和人社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上海大学项目负责人,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践领域十余年。
围绕“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原则,金江波为传承人提供涵盖工艺技法、设计思维、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的系统性培训,通过提升专业技能与文化自信,强化市场意识。他带领团队以跨界创新与设计赋能,推动非遗从“文化符号”向“文化资产”转化,联合设计师与传承人开发适配当代消费场景的创新产品,构建“研培-设计-产品-销售”循环机制,实现“文化赋能市场、市场反哺文化”。同时,他积极推动研培成果市场化,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非遗产品价值,依托“研培计划”搭建传承人与企业合作平台,推出系列文创产品。
自2015年,作为发起人,金江波联合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持续举办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为非遗传承人和设计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博览会已成为传承人品牌推广、建构营销网络、实现市场价值转化的重要舞台。
以“地方重塑”为理念,推动非遗在社区中的实践与应用。金江波通过在地文化挖掘推进文旅融合,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神座村等服务,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智慧。他依托“高校+传承人+社区”的研培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实践项目,依托“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拓展非遗社区保护实践的新边界。
持续深化非遗国际化传播与文明互鉴,金江波策划了包括“文明互鉴·和美共生:东方传统工艺当代美术展国际巡展”“江南客厅——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等。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他带领团队策划设计了上海非遗和老字号展区——“江南民居馆”及“石库门馆”厢房展区。通过与境外博物馆、艺术机构合作,推动非遗的国际化表达与学术对话。
近年来,金江波探索非遗数字化资产的数智化活态保护技术,致力于构建非遗传承的中国标准与方案,打造中华民族文化语义体系。通过“文理协同、艺工交叉”的方式,依托艺术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资源,联合企业合作,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张岩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