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书评|《上海小史》:纵览上海六千年
完颜绍元/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1-15 10:45 字号
《上海小史》(精装) 仲富兰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阅读提示
■ 上海是什么?什么是上海?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人杰地灵谓之“气”,包罗万象谓之“度”;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解码魔都,告诉你上海的成长史。
■ 上海县自元代设县以来,走过了700年的路程。700年的时间,上海县从渔村、盐场、市镇发展兴盛,到近代孕育出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工农业发达、贸易兴旺,对于上海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1992年,上海县与原闵行区“撤二建一”成立了现在的闵行区。本书主要讲述上海县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貌,通过上海人文追寻与城市建置沿革这根主线,探寻上海县在历史中孕育的海派文化在近现代经历的历史巨变、历史背景和地理形势,以及城市化进程等。
讲述上海历史的著述无虑千计,仲富兰教授的新著《上海小史》却是独具特色的一部。书名自谦“小史”,实乃一部纵横交贯的小型上海通史。
对于众多钟情寻根的“老上海”,它是一艘仅用较短时间便能对这座东方名都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冲天的六千年传奇之旅作尽兴遨游的航船。对于更多志存高远的“新上海”,它更是一册生动可读的第二故乡的史地指南:不仅提纲挈领、线条清晰地勾勒出上海历史文化的精要所在,而且对那些最能体现特色的范畴、纽结和元素,多有系统和通晓的解读。
全书共15个章节,从上海这块土地上有人烟遗迹开始,说到北宋出现“上海”地名,宋代“上海务”出现、上海镇的建立到元代建县,一直到上海开埠至今,言简意赅地讲述了上海发展的“小史”。全书贯穿“上海人文追寻与城市建置沿革”这根主线,跳出闵行、跳出上海看上海,纵览上海六千年。
该书还通过讲述上海县的发展历程和人文风貌,探寻上海县在历史中孕育的海派文化在近现代经历的历史巨变、历史背景和地理形势,以及城市化进程等。作者仲富兰教授说:“其实,在上海市之前,元代就有上海县,1992年后上海县被撤销。为了传承有序,我认为有必要把这段记忆和历史讲清楚。”
近年来,闵行区政协一直致力于留下闵行本土的文脉记忆,传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早从2017年开始,区政协就开始编纂《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向各界人士征集的关于闵行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根据“精选慎编”的原则编辑出版成册,以达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每年5本,至今已出版20本。《上海小史》就是其中的一本。
作者仲富兰教授是著名民俗学家和上海史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领军开拓“民俗文化学”创新学科以来,长期从事上海历史社会和文化风俗变迁研究,著作等身,成果斐然。相比先辈时贤的同类题材著述,这部“小史”的特色至少有三点:
第一,突破横排竖写的传统史志模式,对准大多数读者的实际需求,在很有限的篇幅内,把六千年的上海历史放在一个全景和通贯的视野中考察,尤其是“三段”(分三段叙史)、“二论”(以“有容”和“开放”立论)、“一线”(贯穿“上海人文追寻与城市建置沿革”的主线)的写作布局和思路,绝对可称别开生面。殊为难得的是,所谓“全景和通贯”,势必少不了长江口海岸线和太湖水系变迁、人口分布与迁移、农业开发和作物分布、不同时期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变化等一系列上海史地最基本的维度设计。在严谨有序的学术性上海史著作中,这是读者最难啃的部分;而在通俗性的上海史读物中,更是连作者也“讲勿厘清”、写不明白的部分,是以多作回避,或匆匆掠过。但是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涵养和撰著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醉上海》与《上海六千年》两部热门书的著述,为本书的资源和结构积累了坚实的基础。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能把这些读者最难啃的内容,运用如此生动流畅的文史叙事语言写出的学者,实在寥寥可数。比如,在“一把稻谷展现的远古文明”的娓娓而叙中,仅仅使用几个优美词汇,就通俗浅白但又精辟概括地写出了上海远古文明的序列与特点。至于“城市信仰”“海上新声”这些民俗文脉方面的考察,当然更是作者优势所在。囿于篇幅,这个话题无法展开,只能有待广大读者在轻松愉悦中读罢认同了。
第二,书中关于上海历史脉络的把握,关于上海在上古中古时期的一些有争议问题上的独家见解,关于上海务、上海镇、上海县、上海市县分治等若干关节问题的表述,以及存在争议的介绍和本人观点,或者对有些看似不着根基的地方传说的看法等,皆为可资探讨的学术参考价值。
第三,既往的上海史图书,特别是那些并未接受过史学训练的业余性作品,或将时空上有严格限定的“上海史”湮没在形成至今才60余年之“新上海史”中,或从不“有言在先”而作厘清,由此造成不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困惑。但作者似很注重这部“小史”是应上海的“原点”所在——闵行区政协特约而撰,所以在布局和书写中,特别在从马桥到闵行这条六千年一以贯之的脉络上着力,努力使之始终清晰。这个特色在其他各种上海史著述中是很少见的,值得专门提出。
此外,170幅精美历史图片和近20张清晰的地理图和水系图,以佐文字理解,也是本书的一个看点。
当前,上海的年轻人对上海的很多历史已经不了解了,但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有更多清晰的了解。所以,我建议上海人都读一读这本书。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